大连海水受污染——中*油老总要不要拉去打靶?

标签:
海水油污中石油应急预案大连杂谈 |
分类: 新闻摘要 |
美国出事的时候,中石油还在高兴地打低价收购BP的算盘。自己却不知道搞个应急预案。
(中國)大連港輸油管爆炸事件已過去一週,但原本碧海藍天的海濱城市大連,旅遊業大受打擊。儘管當地政府積極“撈油”除污,但海濱浴場的泳客量已較去年同期減少逾三成,在著名景點金石灘,旅行團退團率高達80%。
7月16日,大連新港輸油管爆炸起火,事件造成400多平方公里海面污染。當局動員6600人、40多艘船及逾千艘漁船,日夜清理油污。雖然當地官方傳媒稱旅遊業未受影響,但市面遊客明顯較往年少。往年7月都是當地旅遊旺季,而現在,大連市內和開發區的酒店多數都有折扣優惠。從上週末起,外地到大連的機位亦不再緊張,一些客滿的班次不乏退票情形出現。
距離漏油地點40公里的星海灣海水浴場(海灘),由於位於事發地西南方向,風向和水流令其污染較輕。週日(7月25日),有當地民眾前來游泳,但商舖店員表示,泳客人數較往年同期最少減少三成。
天氣熱民眾照游泳
星海灣浴場周圍並未設置警示牌,游泳區域只由一條長長橡膠圍油欄攔截浮油。據記者觀察,圍油欄外海水有明顯油污。市民劉國民稱,雖害怕污染,但暫時未發現身體不適。多名民眾表示,“沒辦法!天熱,有油也得洗!”其實週日大連的最高氣溫還不到30℃。
與星海浴場相比較,距漏油地點35公里的金石灘則慘遭重創。去年同期每天平均有15萬人來此,如今海灘遊人寥寥無幾,海灘附近的金石灣大橋,是撈油船集中區域,不時傳出臭味。金石灘管理處職員稱,旅行團退團率80%以上,損失高達千萬元人民幣。景區內的天鵝湖度假村劉經理表示,剛接到德國一個20人旅遊團退團電話,對損失十多萬元人民幣唏噓不已。
在爆炸地西南10公里的南陀漁場仍可聞到臭味,油污沾滿海岸線。連偶爾飛過的海鷗,都沾有黑色的油漬。
市民拒吃本地海鮮
當局認定,事故、清污責任、費用皆有大連中石油國儲公司承擔,但對受影響的海灘和逾萬家水產養殖戶未做出賠償承諾。記者隨街訪問的12名大連市民,7人表示拒吃本地海鮮。過去一週,市面貝類價格下跌15%。
發災難財
漁民撈油一週掙3萬
大連爆炸漏油事故,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旅遊業雖遭重創,但清除海面浮油,又帶來大量商機,“撈油”成了當地漁民近期最好生意。連日來,數千漁民日以繼夜,出海撈油,不眠不休;事件發生一週來,有人最多掙了3萬多元(人民幣,下同)。
每桶300元回收浮油
當局為避免對大連旅遊影響,積極加快清污速度,很多街道辦事處鼓勵市民參與清污。為鼓勵“撈油”,當局以每桶300元或每船1000元的價格回收浮油。
連日來,近千隻小船出海作業,有人日夜不眠,連續作戰,最多者已掙得3萬多元。上週六(7月24日)晚,在金石灣大橋下,記者見到多艘漁船“滿載而歸”。一名市民正搬出啤酒,準備慶祝。他坦言:“2天兩夜未睡,賺24,600元。睡個好覺,睡醒接著幹。”
“撈油”也帶動了相關生意,由於撈油者多以塑膠桶等容器盛載浮油,令當地塑膠桶被搶購一空,商家被迫從外地緊急入貨。價格也節節攀升,原本20元一個桶,現在賣100元左右,仍供不應求。
參與“撈油”的市民表示,“撈油”只能採用土法,用手或木條在海面上一點點“刮”。當前,政府雖鼓勵市民參與,令“撈油”生意紅火。但市民真正擔心的,當地政府現時開出的白條(欠單),是否能夠兌現成現金。而對於石油包含多環芳烴等致癌物,幾乎所有參與“撈油”市民並不知情。
綠色和平:油污易撈,災害難了
大連新港油管爆炸事件,致受約430平方公里海域遭受污染,重度污染海域約為12平方公里。週日,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內地發言人鍾峪表示,石油含有芳香烴等致癌物,“不要以為油撈上來就完了”。
鍾峪表示,多環芳烴被吸入人體後會損害呼吸系統,導致造血功能衰竭甚至癌症。孕婦近距離接觸會增加胎兒畸形風險,而食用受污染食物會影響智力。
今次當局雖積極清污,多個海灘亦採取換沙方式,但油層滲入40厘米地下,“致癌物仍存在”。鍾峪說,海灘上很多是外地不知情遊客,但很難看見當局設置的禁止下水的警示牌。
徒手刮油未戴口罩
當局雖鼓勵民眾“撈油”,但未介紹最基本的衛生措施。撈油民眾皆用最原始的“手刮”方式,很多人未洗手便拿食物吃的情形很常見。鍾峪表示,撈油者既未受過專業培訓,更無配備基本的防護裝備,許多人赤膊上陣,連口罩都沒有。
對於受污染的海鮮如何處理,當局亦未給予任何指示。鍾峪認為,不排除部份受污染海鮮已流入市場。她還表示,對於海參等有包裝海鮮,很難鑑定是否受污染,“這都是很危險的。”她最後指出:“資訊不公開,致使許多民眾對此並不知情。”她還表示,連日來,綠色和平組織義工在一些海灘設置“請勿下水”警示牌,但隨即被周圍保安拔出扔掉。她說:“不要以為油撈上來就完了。未來生態、海洋生物評估,資訊再不公開,危害更大。”(香港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