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伸脖子一刀,缩脖子还是一刀

(2008-10-31 10:42:24)
标签:

经济

税收

奥巴马

美国

财经

分类: 新闻摘要
    美国这个国家是从反抗殖民宗主国英国的税收开始的。政府不得随意向人民收税,是美国的立国原则之一。因此,税收永远是政治竞选中最热门的话题。
  在本次的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早已表示,上台后不会对企业和个人增加税收。他指出,美国政府对工商业征收的税率为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他又举例说,爱尔兰的工商税只有12%,美国却是35%。如果继续增加税收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率。但是,麦凯恩的税收政策却一直没有一个全面的方案。相形之下,民主党的候选人奥巴马则有一套比较详细的税收计划。鉴于奥巴马在最近的民调中的得分一路领先,他的计划很有可能成为美国下届政府的政策,并对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该计划的一些关键措施,非常值得认真关注。
  奥巴马最吸引人的提议,是承诺要为95%的美国有人工作的家庭减税,每个家庭将获得数百至数千美元的利益。不过共和党方面已经指出,美国有大约40%的人收入达不到缴纳收入税的水平。因此,这个减税计划将额外给这40%的人一笔政府补贴。也就是说,缴税的人能够得到退税,不缴税的人则能得到政府退税补助。据估算,仅仅是补贴的部分,每年的政府开支将有700亿美元。之所以将这个补助计划称之为“减税”,大约是因为“补助”听起来太接近于社会福利,得不到真正纳税的人欢迎。
  在减税的同时,奥巴马提出了一个庞大的增加政府支出的计划,包括全民医疗、促进教育、发展社区、环境保护等等。其中,全民医疗计划每年的支出大约是500亿至650亿美元,绿色能源项目十年内总共1500亿美元,基础工程建设十年600亿美元。整套计划的支出,估计每年至少在3000亿美元,多则可能达到上万亿。
  那么,这以万亿为单位的美元(还不算最近救市计划的支出)又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呢?政府并不从事生产,要获得资金的办法无非两种,一是增税,二是通货膨胀。(第三条道路则是在国内和国外借钱。但是借债最终是要还的。)增税直接从纳税人那里去拿,通胀则使得每个人手里的钱缩水。这也就是应了中国的两句俗语:“羊毛出在羊身上”,“割猫儿尾,拌猫儿饭”。
  奥巴马目前的增税计划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将年收入25万美元的人的边际税率从35%提高至39.5%,第二是增加对大企业的税收。总的来说,遵循的是一个“劫富济贫”的原则。
  相对于40%的人不缴纳收入税,美国的高收入者承担了主要的税额。1%收入最高的人(在去年是将近33万美元)缴纳了联邦所得税的几乎40%。其中0.1%收入最高的人缴纳了17.4%。在约翰逊总统的年代,美国的最高个人收入税的税率曾经高达70%。里根总统1981年上台之后,减至50%,后来又减到了28%。到克林顿时代,税率上升至39.5%,布什在2001年减至35%。这是目前最高的个人收入税率。在发达国家里面,美国的个人收入税率比较低。
  奥巴马对富裕阶层的增税计划,在中产阶级中引起了相当大的疑虑。显然,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家庭并没有25万美元的年收入,因此从表面上看并不会受到增税的影响,甚至还会得到减税的好处。人们的疑虑在于,增税一开始,是否就有可能逐渐往下波及?今天增税的门槛是25万美元,明天会不会变成15万美元?另外,许多人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自己办企业,这个传统的“美国梦”是不是会因为增税而被粉碎?这是最近突然成为政治明星的俄亥俄州一位管道工向奥巴马当面提出的问题。
  另外,比较传统的美国人对于增税,哪怕仅仅是增加最富裕的阶层的税收,都经常会有一种道德上的抵触。与社会平等、社会福利思想被普遍接受的欧洲不一样,美国人相信个人奋斗,相信政府没有权力平白无故地从私人手里拿走他们的工作收入,相信个人与私人企业比政府更能有作为。虽然美国是世界上人均向慈善事业捐款最多的国家,要他们同意将私人的钱交给政府,再由政府来决定怎么使用,这并不是普通纳税人愿意接受的方式。
  奥巴马增税计划的另外一部分——增加企业税——同样令人感到不安。向大企业增税听起来比较诱人,因为这似乎不会影响到个人的利益。但是,许多经济学家指出,企业税其实并不是由企业来缴纳的,因为这个税最终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给石油公司加税会增加油价,给百货公司加税会增加货价,掏钱包的依然是普通人。况且,美国的大企业除了极少数之外,都是上市企业,大量股票为普通老百姓所持。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401K退休金计划普遍实施以来,美国普通人有大笔的退休金在股票市场上。大企业的税率与利润,直接影响到亿万普通人。
  对大企业增税也将影响到小企业。100人以下的小企业是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脊梁。小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雇佣了工作市场上超过一半的人,每年有3/4的新就业机会是由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大量小企业却要依赖大企业来生存,包括为大企业做承包合同、向大企业提供服务或者供应物资等等。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高税率会推动大企业更多地向世界各地转移。任何大企业的削减或者离去,都会给本地的大批小企业带来致命性后果。
  带有劫富济贫味道的税收政策也许听上去会吸引人,可是其后果却不一定能够使普通人受益。这点历史上已经有非常多的前车之鉴。作者:龚小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