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菲特购高盛50亿美元股票

(2008-09-24 21:17:54)
标签:

杂谈

美国第一大投资银行高盛公司23日发表声明,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同意通过购买股权方式向高盛投资50亿美元。

    声明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投资至少50亿美元购买高盛公司收益率为10%的优先股。另外,公司将得到可以以每股115美元价格行权的普通股认股权证,涉及金额50亿美元,行权期限为5年。

    声明还说,高盛计划增发总额至少25亿美元的普通股。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1日宣布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公司获准向商业银行转型后,高盛即宣布将改变股权结构,以向商业银行过渡。

    “高盛是一家杰出机构,”巴菲特在一份声明中说,“它拥有无与伦比的全球网络、举世公认的管理团队以及人力和财务资本,这些使它能够延续杰出表现。”

    高盛公司股价23日以每股125.05美元收盘,上涨4.27%。“股神”入股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在收市后交易时段中涨至每股137.22美元,较前一日收盘价上涨9.7%。(新华社电)

    在旁人惊恐的时候大胆,在旁人大胆的时候谨慎。太阳底下无新事。高人总是所见略同,我怎么就感觉不到呢?呵呵

    (华盛顿综合电)美国联邦储备局星期日深夜宣布,批准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至今幸存的最后两大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变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

  这个消息也意味着,独立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在华尔街叱咤风云超过20年的黄金朝代已宣告结束,美国金融机构正面临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彻底的重组。

  根据联储局的这个决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以后将混业经营,一方面它们可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公众的存款,增加其资金源;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享受从联储局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这两大融资条件,将有效帮助它们渡过目前的难关。

  但这也意味这两家公司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享有联储局紧急借贷的同时,将接受远比现在更为严格的监管。在此之前,两家投资银行的监管单位是证券交易委员会。 

  此前,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已宣布破产,第三大和第五大投行美林公司和贝尔斯登公司也分别被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收购。

  高盛及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自上述投行发生问题后,股价便受到影响;市场也揣测,投资银行可能终将被商业银行并购以逃过倒闭厄运。美国联储局是在美国国会对前所未有的7000亿美元拯救美国金融市场计划进行考虑之际,作出上述的决定。

  由于这几大投行最终都要受到联储局的严格监管,因此金融创新和衍生品的交易行为在未来可能会受到抑制。美国投行原本的冒巨大风险疯狂赚钱的企业文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制,它们的竞争性优势将大为减弱,盈利将受到影响,但是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性可望进一步增强。

  联储局前晚发布的声明称,批准高盛及摩根士丹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申请,并为两行提供信贷,目前联储局为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提供服务的贴现窗口所接受的各类信贷产品,都可作为抵押品。

  此外,随着这些公司转变为银行控股公司,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也将向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和美林(Merrill Lynch)位于伦敦的经纪自营业务子公司提供信贷。

  目前,高盛旗下已经有两家接收机构投资者存款的机构—高盛美国银行(Goldman Sachs Bank USA)和高盛欧洲银行(Goldman Sachs Bank Europe PLC),总存款金额为2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则持有360亿美元的银行存款。

  另一方面,美国财长保尔森也吁请美国国会尽速通过政府的救市方案。他接受美国电视台访问时表示,美国政府也积极呼吁其他政府为个别的金融机构作出类似的拯救计划。 

  针对近期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救市措施,新加坡华侨银行分析师谢栋铭的分析指出,美国政府正在创造历史,而财政部部长保尔森以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名字也必将载入史册。

  他说,美国政府巨资救市行为对稳定金融市场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其成本也是相当巨大的,尤其是对纳税人来说。不过正如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的“我已经被说服了这个大胆的举动对美国家庭带来的成本要小于其他任何的方法。”

  但谢栋铭也强调:“现在远未到能松一口气的时候,市场正在关注美国政府能否预防‘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的现象。美国政府救市对市场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可能将美国国债收益率拉高,而收益率的提高又有可能对房屋贷款利率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加剧还款人的负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