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名茶-雁荡--雁荡毛峰

标签:
雁荡毛峰名茶大巴芽叶雁荡山文化 |
分类: 茶文化 |
站点特色
雁荡山,史称"东南第一山",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而得名。徐霞客到此亦掷笔叹曰:"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来到这一站,不仅能饱览雁荡奇山秀色,更可品到浙东佳茗--"雁荡毛峰"。
"雁荡毛峰"又称"雁荡云雾",旧称"雁茗",雁山五珍之一,为雁荡地区著名的高山云雾茶,明代即列为贡茶,佳茗之声名闻遐迩。
茶史追溯
雁荡毛峰古称"雁茗",相传在晋代由高僧诺讵那传来。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几次考察雁荡,雁茗之名开始传播四方。明代,雁茗列为贡品,并被列为"雁山五珍"之一。据朱谏的《雁山志》记载:"浙东多茶品,而雁山者称最"。清代光绪年间,雁茗名声更胜。据《瓯江逸志》载:"瓯地茶,雁山为第一",可见雁茗在当时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茶农的精心培育下,雁荡毛峰品质不断提高,获得浙江省名茶称号。
茶诗为证
遗碧霄峰茗
北宋 梅尧臣
到山春已晚,何更有新茶?
峰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
采时林(猴)静,蒸处石泉嘉。
持作衣囊秘,分来五柳家。
谢洁庵上人惠新茶诗
明 章元应
雁山春茗味通仙,恰在清明谷雨前。
珍重露芽分御品,摩挲石鼎试新泉。
玉川谩逐清风去,顾渚空将紫笋传。
却俟平生陆鸿渐,暮年翻著毁茶篇。
名茶鉴赏
雁荡毛峰的品质特色是:芽叶肥壮,条索秀长紧结,色泽翠绿,满披银毫;茶汤嫩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香气高雅,滋味鲜醇。不愧浙江名茶称号,深受茶人喜爱。 |
茶导游
雁荡毛峰主产于乐清境内雁荡山的龙湫背、斗蟀洞和雁湖岗一带,尤以龙湫背产者为佳。有史为证,明代《乐清县志》载:"近山多有茶,唯雁山龙湫背清明采者为佳"。这里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茶树终年笼罩在云雾之中,芽肥叶厚,品质极佳。
"雁荡茶,龙湫泉"自古闻名,品雁荡毛峰最好用龙湫泉水,茶香汤清,堪称绝配。清代陈朝酆用龙湫泉沏雁荡茶,饮后赋诗一首,"雁荡峰顶露芽鲜,合与龙湫水共煎,相国当年饶雅兴,愿从此处种茶田。"
雁荡山为天下奇山,茶客在寻茶访古之时,不妨一览雁荡秀色。寻佳茗,访奇山,尝海鲜,所谓神仙日子莫过如此罢。
小贴士
雁荡山东临海洋渔场乐清湾,海涂广阔,出产各类鱼鲜水产品。山珍、野味、海鲜,使雁荡山的饮食资源独具特色。观山景,吃海鲜,是雁荡山旅游的一大特色,也是大自然对游客的格外恩赐。乐清湾有浅海滩涂20多万亩,盛产蛏子、泥蚶、牡蛎、蛤蜊、瓜子蛤、跳鱼以及黄鱼、带鱼、鲳鱼、鲥鱼、对虾、梭子蟹、凤尾鱼、墨鱼等海鲜。
美食评点
鸡末香鱼:香鱼为"雁山五珍"之一,色泽艳丽,鲜嫩香醇,是美味滋补的上乘菜肴;
羹龙戏珠:以雁荡山的溪鳗为主料,另配土豆、红、白萝卜。色调美观,盆中皤龙栩栩如生, 别有风味;
雁荡山石娃:石蛙肉质细嫩,原汁原味,清得鲜美,是夏秋两季难得的佳肴;
美丽黄鱼:黄鱼为主料,加以青豆、黄瓜、绿樱桃和红萝卜,淋上鸡汤。肉味疏松滑嫩,色彩艳丽,鲜美爽口;
豆腐蛤蜊汤:鲜蛤蜊、豆腐、生姜、葱。这道汤菜,特别鲜美,有"雁荡第一鲜"之称。
民间传说
雁荡山开山祖师的传说
相传,雁荡山的开山祖师是印度如来佛的弟子、十六罗汉中排位第五的诺讵那。
当年诺讵那即将出行云游四方,临别时他的师父对他说:"云游天下,应当找一处山水绝妙的地方建寺,那个地方用花名做村名,用鸟名做山名,那里就是你的寺庙基地。"诺讵那寻访了好些名山大川,终未得到师父所说的去处。
这一日,来到雁荡山下,只见此处凭海临风,姹紫嫣红,花香鸟语,芳菲一片,心中暗喜,便向田间一位老人询问:"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老人回答:"芙蓉村",诺讵那又问:"这座山叫什么名字?"老人回答:"雁荡山。"诺讵那听后大喜,这里就是师父告诉他可以起塔立寺的地方。于是他就率领三百弟子进山兴建寺院,从此,雁荡山香火日盛。
据传后来诺讵那在大龙湫观瀑坐化。后人就尊奉他为雁荡的开山祖师。
猴茶的传说
因雁荡山山奇势陡,有很多茶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之间,人力攀缘不到。居住在此的寺僧就训练了一批猴子,利用猴子跳跃灵活的本事去绝壁间采茶。这些猴子采来的茶,就被称为"猴茶"。
土特产推荐
推荐去处:雁荡山旅游购物一条街
采买品:雁荡毛峰、石门香鱼、鲜石斛(吊兰)、瓯绣、黄杨木雕、雁山草编、雁荡竹笠、雁山香鱼、鲨鱼鞭、鳗鲞、鱼翅、目鱼干、虾米、虾干、鱼松等。
顺道一游
温州小金三角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四日游--
D1:乘车抵雁荡山,游灵峰、灵岩景区,观看飞渡,晚上看灵峰夜景,住雁荡山;
D2:游大龙湫,乘车赴楠溪江,游狮于岩,竹筏漂流后,返回并住温州市区。
D3:乘快艇至洞头,游大沙岙海滨浴场,南炮台山,住洞头;
D4:游半屏山、珍珠礁、仙叠岩,下午乘快艇回温州。
交通指南
距南京650公里,旅游大巴6.5小时;距上海470公里,旅游大巴5小时;
距杭州300公里,旅游大巴3小时;距宁波200公里,旅游大巴2小时;
距金华300公里,旅游大巴3小时;距无锡530公里,旅游大巴5小时;
距苏州480公里,旅游大巴5小时;距千岛湖450公里,旅游大巴5小时;
距台州40公里,旅游大巴半小时;距绍兴市区300公里,旅游大巴3小时;
相关资料
雁荡毛峰是有百年之久的历史名茶,自80年代以来连续3次被评为省级名茶。该茶产于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的浙南名山雁荡山,其品质特征为:条索紧结匀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清澈明净,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匀齐。采制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杀青→揉捻→烘坯→理条提毫→烘焙。
1鲜叶采摘
采摘要求细嫩匀净,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不采病虫叶、雨水叶、紫芽叶。鲜叶采回后须立即薄摊在竹匾或篾簸上,时间5~8小时,摊放同时拣除鱼叶、单片、损伤芽叶及杂质等。
2杀青
采用平锅杀青,下锅温度控制在180℃左右,投叶量0.6kg左右。单手和双手结合操作,先抖炒到芽叶有烫手感、水汽散发时马上转为闷杀,闷透后再立刻进行抖炒,并伴以扇风驱散水汽。操作过程中手势要轻,茶叶要捞得净、抖得匀,闷杀要一次完成。杀青程度以叶色转暗、叶质柔软、青草气散发完毕、清香显露为适宜。
3揉捻
杀青叶摊凉后放置在竹匾中进行揉捻,揉捻前要先将杀青叶整理整齐,以免揉弯条索。揉捻采用双手推揉的方法,用力要均匀,整个过程中要轻重轻相结合,中间进行1~2次解块,揉到茶叶97%以上成条,略有茶汁溢出即可。
4烘坯
把揉捻叶抖散后立即上烘笼烘焙,温度控制在100~150℃,时间8~10分钟,中间进行两次翻拌,烘至茶条互不粘结、手捏成团、抖之即散时为适度。
5理条提毫
经烘坯工序的茶叶摊凉回软后开始理条提毫,锅温80℃,茶叶下锅后先推炒,到手握茶叶虽不易成团,但仍有弹性时转入理条,这时锅温要降至60℃左右。理条方法为:手心向下,虎口张开,4指伸直并拢,拇指与4指同时弯曲,将茶叶一部分一部分地抓在手中,同时手腕和手指不停地抖动,使茶叶在手掌中转动,并使茶叶逐渐从手中出去。理条的过程中抓起茶叶置于手掌中进行搓条提毫,边理边搓,至茶叶有刺手感时再改为推炒,以减少断碎,保证品质。炒至六七成干,白毫显露时即可起锅摊凉、回软。
6烘焙
将摊凉叶均匀撒在烘笼上烘焙,温度控制在60~80℃,在烘焙过程中进行3~4次翻拌,烘至足干后拣除茶梗、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冷却后装箱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