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熊小铭:2008之约,我整装待发

(2008-09-08 12:03:43)
标签:

体育

分类: 我的采访

熊小铭:2008之约,我整装待发 

时间:2004年雅典残奥会50米自由泳比赛刚刚结束

地点:2004年雅典残奥会的比赛游泳池边

人物:冠军——中国选手熊小明

      澳大利亚15岁小将matter

情节:

Matter:“到2008年,我会长高,体力会更好,到时再看比赛成绩。”

熊小明:“欢迎你到北京来,2008年在游泳池边见。我一定接受你的挑战,但我相信,我会是最棒的!”

……

 

2000年  悉尼  成名之战

    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一名小将一举拿下了自由泳50米和100米两项比赛的冠军,并同时打破这两项比赛的世界纪录……于是,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熊小铭。

    这一年,熊小铭18岁,但是他练习游泳的时间已经有12年了。熊小铭出生在美丽的春城昆明,六岁就开始到市体校的校外班学习游泳。喜爱游泳的他进步很快,在短时间内学会了各种游泳姿式,并在区、市小学生运动会中取得较好成绩。

    意外的事情发生在1992年——那年熊小铭10岁。在市体校的训练中,小铭开更衣室门时右手臂不慎碰到了玻璃窗上,大臂严重划伤,几股主要神经、动脉血管被动划断,整个右手没有一点知觉,经过一年多的多方医治,最终因右手肌肉萎缩,失去大部分功能致残。

    10岁的熊小铭并不知道残疾的真正含意,只知道自己的右手的手臂动不了。但小铭喜欢水,喜欢游泳,出院一个月后,小铭就又下水游泳了。在水里,小铭找不到了原来的感觉,身体老往一边偏,被呛了很多水。他哭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继续游泳……这时张鸿鹄教练找到了熊小铭,并鼓励他说,手残照样能创辉煌,只要心理不残,照样能自残不息、为国争光……

    从此,小铭在高丽琼教练和张教练的带领下,边医手、边上学、边训练,每天都是家、学校、游泳池三点一线,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时,没有玩的时间,为了训练,小铭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有时甚至练到看见游泳池就想吐,见到水就怕……

    付出总是会有回报,1996年,熊小铭被选入中国残疾人游泳队。随着训练力度增大和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成绩不断提高。

    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之前,在众多的比赛中,熊小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1998年,新西兰残疾人世界游泳锦标赛获50米自由游泳冠军,100米自由游泳冠军;

    1999年,泰国“远南”运动会上获50米自由游泳冠军,100米自由游泳冠军;50米蝶游泳冠军;

……

    随着日积月累的辛苦训练和越来越多的大赛经验,熊小铭不断成长,在这次的悉尼残奥会上,熊小铭终于让人们真正的认识和记住了他。

2004年  雅典  再创辉煌

    2004年,雅典残奥会。熊小铭再次蝉联50米自由泳的冠军。

    也就是在这个赛场上,熊小铭第一次和澳大利亚小将matter相遇在赛场上。那年matter15岁,熊小铭22岁。在50米自由泳的比赛中,matter仅次于熊小铭一点点,位列第3,就在钻出水面看到成绩的那一刻,matter与熊小铭进行了了文章开头的对话,约定下了文章开头所述的那个“08之约”。

    小铭告诉记者,在这几年时间里,他时刻都记着matter当时的表情和话语,并以此督促自己更加勤奋的训练。

2008年  北京  整装待发

    打电话给熊小铭的那天,他已经在国家队集训一段时间了。全封闭式的训练使得我们的采访只能依靠电话和网络进行,对于即将到来的“08之约”小铭信心十足——

    《北京印象》:前两届残奥会上,你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届奥运即将到来,你觉得自己的状态怎么样?

    熊小铭:世界上的水平发展很快,已经不是前几年的时候,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并以非常快的速度进步,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状态必然没有前几年好,不管从体能还是肌肉的质量,但是我相信自己的技术优势可以弥补……08年的比赛我相信自己!

    《北京印象》:澳大利亚的小将matter跟你有个“08奥运之约”,目前你有有关于他的信息吗?他会来吗?

    熊小铭:会来,他就是我这次比赛的主要对手

    《北京印象》:如果说让你现在对matter说几句话,你还是会说当年的那几句吗?

    熊小铭:应该还是会这样说,不过会加一句,感谢有他这样强劲的对手使我不断的进步

    《北京印象》:最后,说说你对08奥运的期待吧~~~或者说对自己的期待?

    熊小铭:表现出自己最好的成绩

    ……

    采访过程中,在记者问及熊小铭这段时间的训练生活时,熊小铭给了记者一个空间的链接,里面是小铭的一些日志,其中有一个系列日志叫做《首都记事》,里面记录了小铭这段时间的训练生活,记者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相信这些文字可以让读者更加直接的看到小铭最近的状态,更加贴近这个奥运冠军——

    最经典:“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游得比鱼多~~~~我的生活”

    片段一:昨晚到的,来训练,出来机场就往城市的反方向走了十公里左右,到了国家为我们新建的基地,设施一流,硬件到位,服务周到,饭菜可口,这里的现代化和周围没有任何建筑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在这里我们要一直训练到要到奥运会开始,前期是两个月。对于训练来说这儿没有什么不好的,没有什么娱乐,有的就是苦中作乐罢了,不过对于一个职业运动员来说这个应该是长项才对~~~~呵呵

    片段二:这周开始上量了,强度也不小,不过感觉下平原了比在高原游得起来,自己的能力比起以前强了很多,好久没有这样的能力,累是肯定的,运动员没有不辛苦的……

    顶吧,谁叫我是运动员呢,每天都和自己的身体过不去,一次一次的突破极限。那是体现自我价值的道路,我会义无返顾的走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加油,相信自己!

    片段三:三周的强度终于可以告一段落,身心疲惫的我很是累了,今天上午都游不起来,基本已经到了累的最高境界。

    明天是星期天了,也是我们可以放风的日子,从来到这里就出去过两次,疯了快…… 好了,明天好好吃一次,终于可以有机会吃点自己想吃的了.……加油吧,坚持就是胜利。

    片段四:3个月的国家队集训在这个星期天的下午结束了测验,成绩不理想,50和100都比全运会退了0.5和0.8,也正常,从高原到这个地方训练一直都很辛苦,尤其是长的游的较多,有氧耐力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导致了在短距离项目上的滑坡,是必然的,训练时间周期不长决定了没有办法在短时间里各方面可以有长足的进步。

    测验也是一次比赛所以也很有多地方值得总结。

1、力量训练的不足。对于一个短距离选手来说陆上训练的力量联系应该占很大的比重,但由于训练器材的缺乏,我不得不用一些办法来代替专项力量的练习,效果是不好的,但是我相信完全不练力量效果将更加的不好。

2、训练周期的安排。3个月的时间做的事情就是恢复、上量、调整。很难面面俱到,教练不得不从长远的目标08年奥运会着手来进行训练计划的安排,但是我和教练都知道这样的安排是没有错的,因为游泳项目的无氧水平的高底绝对取决于有氧水平的高低。

3、营养品的缺乏。对于一个老队员来说,蛋白、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越来越重要,这直接影响着肌肉的质量和心肺功能的恢复,尤其对肌肉影响很大,一个运动员的生命就是肌肉。

以上是简单总结了3个月以来的训练,我需要以后的训练里更好的注意各方面,让我的训练更科学化。

    片段五:好久没有写了,没有放假回家过年,没有心思。今天亦是如此。又写了,是因为觉得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还有200天奥运会就要开幕,今天练得也很辛苦!不想讲别的了,就谈训练。

    今天是一组最大摄氧结合乳酸的训练,量不大,但是想吐,晚饭也没有怎么吃。前一段有氧的积累不知道去那里,感觉软,也算正常吧!这样的训练还要持续一些时间。心脏又经受了一次刺激和考验!

    现在脑子里似乎全部空白,没有余力思考任何事。没有办法,这是我的路。我必须做好,我是运动员。再苦再累,就算别人再不理解,我告诉自己——要坚持!加油~~~

    片段六:回到了北京,不知道是换了一种心态还是慢慢习惯,感觉时间不是那么难熬了。突然想起了萧申克的救赎里黑人对监狱的一种诠释——开始你讨厌它,之后你习惯它,最后你离不开它!说得真好。

训练还是一样辛苦,生活还是一样枯燥,不过我好象越来越有斗志了,毕竟没有多少时间就比赛了,到时候我应该准备得很充分!

    北京的5月开始热了,空气的温度已经很接近体温,甚至比体温高,身体经常都有粘粘的感觉,渐渐的感受到了夏季奥运会的气息~~~~还好,一切都好,还是一样,基地还是一样的干净、游泳池还是一样的明亮、生活还是一样的规律、我还是一样的辛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