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中小学学生按成绩分班的一点浅见

(2010-03-18 06:16:47)
标签:

中小学

分班

家庭报

果主编

隐私权

分类: 教育杂谈

我对中小学学生按成绩分班的一点浅见

 

前些天《当代家庭教育报》的主编果海霞女士向我约稿,她问我能不能写一篇文章谈谈对中小学学生按成绩分班的看法。做为一位大一学生家长且十分热爱家庭教育事业的我很爽快的答应了。

 

中小学学生是否按成绩分班?初听起来好像不是个大问题,但是,细想一下还的确是困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家长和学生的大问题,考验的是校长、家长乃至社会的公信度,也是一个两难问题!

 

对此,我的看法是:

 

从理论上讲,我赞同中小学学生混合分班,即学校不应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按成绩高低分班。其理由是:

 

一、公布学生的成绩,按成绩分班是对学生权利的侵害。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公布学生的成绩被看做是侵犯个人的隐私权,因为作为学生享有与公民同样的平等权利。在我国是否公布学生的成绩,这在20年前不是什么问题,可是随着国家对个人隐私权的重视,这一点也成了教育界谈论的中心问题,尊重平等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体现对学生的平等与尊重。在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学习隐私时,应能预见和考虑到公布成绩与排名次会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压力和标签效应。

 

近些年来我国推出了以创建民主和谐社会为发展目标之一,尊重孩子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不公布学生的成绩不按学习成绩分班,有利于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养成与提高。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可激励学习差的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另一方对学习差的学生也是一种批评,或者说是让学习差的学生有挫折感,让其知耻而奋起。然而,教育心理学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作用。外在学习压力确实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但在提高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上会起相反的作用。公布学习成绩、排名次和按成绩分班的做法,只能增加学生的外在学习压力,不能促进学生热爱学习,不利于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养成与提高。

 

三、按学习成绩分班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按学习成绩分班就必须首先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结果不仅会出现上述的问题,还会让学校、学生和家长过于看重学习成绩,从而导致学生的成长出现失衡状态,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素质教育也只能成为空谈。有官方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数的20%。近些年来,自杀的大、中学校学生有几个不是品学兼优的呢?就在前两天天津有位高二的学习很优秀的女学生跳楼自杀了。在过去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就得到确切的消息:有五个孩子自杀了,其中有高二学生、高三学生、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北大毕业已工作的,而这些孩子都是学习优秀的孩子(蓝字部分为后加)。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和重视!

 

但是,是否按学生的成绩分班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高考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就不会改变,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的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国家在2001年推出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反对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班级中、年级中排名次的错误做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落实的如何呢?

 

其实从家长的角度看,学习成绩优秀孩子的家长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进尖刀班、实验班、重点班、龙班、虎班……他们把“分班教学”看成了“分等教学”,认为进了这样的班,学生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校所投入的精力也是最多的,自己的孩子才有希望考上好大学名牌大学。本来这种愿望不可厚非,但对于这些所谓重点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同质性强,互相之间竞争激烈残酷,往往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同时,由于可以分享到比其他班同学更多的教育资源,得到学校更多的宠爱与关注,孩子往往有更强的优越感,同样会给这个群体的孩子带来成长中的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性格偏执清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以成绩取人,瞧不起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对周围人与事比较挑剔等等。对于那些暂时成绩差点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就只能 “望洋兴叹”,或者动用各种资源想方设法挤进所谓的“尖子班”,而对于那些无望进入前几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从一开始就从内心根据学校给自己的定位,把自己锁定在了一个提升空间不大的位置上,极大地挫伤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孩子们后续的发展。从教育公平的大背景来看,按成绩分班不利于大多数孩子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容易过早泯灭了更多孩子梦想与追求。

 

而从学校的角度看,他们更关注的是几年后的“升学率”、“重点率”、“一本率”和“保证重点班学生的质量。这种一切以升学率为中心的分班政策,自然要导致学生家长们对所谓“实验班”的盲目追逐。在升学取向下,学校总会变着法把所谓的“优秀生源”集中起来建立“重点班”,虽然这种学校群体行为自然要受到伦理和道德的考量,学校面临的问题是与公平与公正有关的是非对错的问题,它涉及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和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当公正的天平发生倾斜的时候,学校还能给每一个学生以希望的未来吗?

 

        可喜的是,酝酿一年半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已于一周前面世,虽然改革需要时间,也要有阵痛,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国教育领域的春天就要来到!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环节——中小学学生如何本班问题也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