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志愿家庭教育 |
分类: 家有考生 |
家有高考生之十一:
首先,我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点帮助他确定职业目标。这方面我从晨晨上初中时就开始渗透了,也就是所谓的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我国是相当落后的,美国的职业教育从孩子6岁就开始了(请参考高燕定的《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书)。我也是看了此书才开始真正重视的,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根据几年的观察、了解和反复推敲,我和妻子帮助晨晨确定了三大就业方向:科研、教育和金融。
其次,我和妻子一起根据晨晨的学习情况,帮助他确定目标学校及专业。晨晨的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更好,我认为)但不拔尖,就此问题我们一家三口还开过几次家庭会议进行专题讨论,同时,我也征求了一些朋友的意见,最后,晨晨的目标学校暂定为: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至于专业:理工基础学科。除几所名校外,专业的排名也许比学校的排名更重要。
我认为,如果孩子对自己未来的学业和事业有更高的期待,或者说他不准备大学毕业就从业而是继续读研,那么本科阶段最好先读基础学科,等到研究生阶段再选择自己的专业不迟。目前,我国的研究生的知识面大都过窄,这种情况的存在虽然与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和大学学科设计等客观原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学生自己在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都在学同一专业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三,我还要去晨晨的学校分别拜访他的任课老师,听取一下各位老师的意见。这不仅仅是因为老师有经验,重要的是,从某种角度来说,老师也许比我还了解晨晨。
目前,我还没有对晨晨的目标学校及专业进行详细的了解和研究,现距报志愿还有一个多月呢,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