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百味杂陈人世间

(2022-03-24 11:09:28)
标签:

转载

分类: 佳作共享
原文地址:百味杂陈人世间作者:借硯村廬
[转载]百味杂陈人世间
             不知道应该夸赞央视,还是应该埋怨央视。
       大过年的,喜庆日子,偏要把众多实力派演员出演的根据当代小说名作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播出。结果引得许多观众无论老中青的年龄,看了电视剧的播出一次又一次潸然泪下。
      《人世间》全剧刚刚播出仅有几分之一的进度,就牢牢锁定了收视率的首位。这个事例证明,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题材的具有较高艺术质量的优秀剧作,依然是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依然会让无数观众动容泪目。
       我们看了电视剧《人世间》特别动容,还有另外的两个原因。
       第一,《人世间》的剧情,是从1969年开始的。当时千家万户城市家庭里的中学毕业生不管多大年纪,不管学没学完中学的哪怕是初中的文化知识,都要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其中绝大多数是去了条件艰苦的农村插队落户或者边疆建设兵团。此时,我们就在东北的城市居住,这个历史事件是全都经历过了。
       第二,从《人世间》的剧情看,主角周秉昆是69届的初中毕业生。恰巧,我们也是这一届的中学生。
       周家有三个孩子,1969年大哥周秉义是高中高年级的学生,姐姐周蓉也是上了高中的学生,只有弟弟周秉昆是初中刚刚毕业。而按照剧中周志刚师傅对来告知自己和妹妹已经考上北大的大儿子周秉义说的,秉昆实际上只有小学文化,如果他能考上大学,自己也能参加高考比划比划了。从这句台词分析,周秉昆应该是1966年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而1966年发生了什么样的惊天大事件不言自明。周秉昆就是这样上了三年初中,然后就成了初中毕业的“知识青年”。要不是他姐姐周蓉不顾家里反对去了贵州插队以便与仰慕的诗人冯化成成家,周秉义就必须下乡插队。因此,周秉昆才有资格留在城里,然后分配到了工厂工作。
       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一些省市对周秉昆这届学生就是如此处理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小说《69届初中生》。
       但是,有的省份也有例外。
       我们也是1966届的小学毕业生,是与周秉昆同届的学生。但是,当时我们所在的城市老太太上炕是辽宁省的城市,而在1969年辽宁省刚刚安排了1965年升入初中的毕业生下乡插队,没有同时安排1966年升入初中的学生同年离校。于是,我们就在中学多上了一年学,而且毕业后填写的文化程度竟然就是高中。其实,那一年里也没学什么文化知识,老周师傅说的小儿子周秉昆只是小学文化程度,我们比周秉昆在学校学的知识多不到哪里去,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文化底子。
      不过,剧里丁勇岱扮演的老周师傅可能没有想到,还真的有跟周秉昆一样的文化底子的中学生,后来参加首次高考居然也能上了大学,而且还不止一个。自己当年就是以退役军人的身份参加的高考,中学毕业证都拿不出来,但是政策是允许参加高考的,所以就下了考场。虽然跟周秉昆一样,没有系统学过哪怕是初中的数理化知识,数学考试近乎没有得分,但是凭借积累的语文知识,包括看过周秉义和周蓉这样的高中生当时看过的众多中外文学名著,其中包括以《人世间》命名的巴巴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乃至读过很多老三届中学生也没有读过的作品,语文考试得了高分,总分还是超过了录取线的底线。只不过没有周秉义周蓉那么优秀的成绩,所以没能考上重点大学。但是,看看电视剧《人世间》的情节,就算当年是全国最后一名被录取考生的成绩,按照1977年高考的录取率来说,也能像小品的台词说的,有“我骄傲”的感觉。
       剧中前十几集演的当时东北城市居民的艰苦生活,我们是实际体验过的。
       一个月每个居民供应三两植物油,一斤猪肉票,粮食供应以玉米面为主,细粮比例很低。就是这么低的副食品供应标准,还有贫困家庭买不起肉,把宝贵的肉票被迫送人。
       剧里演的周家,当时的经济条件属于中等。乔春燕说周秉昆他爸一个月挣五六十块,三个孩子全都下乡或者就工,只有一个老母亲在家没有收入。所以,周家还有一些积蓄。周秉昆为了买肉,约上哥们儿早早去了不用凭本供应就能买到试销猪肉的商店排队。难得买回的肉做了一碗红烧肉,这是那个年代有钱都难得吃上的美味。而郑娟的老母亲每天在电影院外面卖冰棍,家里困难得已经难以生存,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不顾脸面,恳求周秉昆留下他受人之托带来的钱。在郑娟的老母亲离世后,如果不是周秉昆偷偷卖了家里珍藏的镯子,郑娟母子和盲人弟弟将是陷入绝境。人的尊严,在贫穷面前丧失得一干二净,郑娟为了孩子和弟弟,被迫收下了她以为是两个坏男人给的生活费用,熬过了艰难的年月。
       《人世间》的题材,主要表现了平民家庭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的经历与家庭生活,构成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在东北居住过的人,对这些生活场景是如此的熟悉,无论是饮食聚餐,还是火炕睡觉,都是历历在目。南方地区一般不会有两代成年人同床睡觉的事情,而东北地区过去由于寒冷和家里没有取暖条件,只能节约柴禾生火炕,被迫让两代成年人睡在一个暖和的大炕头上。这些今天不再有的生活现象,表现在年代剧里,让人唏嘘不已,却是绝对感到真实可信。
       《人世间》里也演到了高级干部,包括省级主要领导干部。其中,曲老太太的老伴马守常的情况比较特殊。
       马守常是开国少将,剧中开始的职务是军事学院副院长。运动中被迫停职靠边站了,但是依然被安排在原是工业大学一位教授的豪宅里居住。
       文艺作品是允许虚构的。
      《人世间》的剧情,开始写的是六十年代末东北地区的事情。而在当时的东北,军事院校中带有学院名称的只有两所,一所在哈尔滨,是兵团级的重点军事工程学院。另一所在大连,是军级的穿灰色军装的军种工程学院。但是,在剧中主要的原型城市,却是只有一所军队的兽医大学,后来还被撤销了。
      所以,马守常的职务,实际上是以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为原型。哈军工后来迁往长沙,留下的系改为后来的工业大学,因此马守常才能住在原先工业大学一位教授的房子里。按照剧情后来马守常转业出任省级副职,这在真实的经历中还未有过,一般重点军事院校的领导干部不会转业到地方机关任职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