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
48.2%的面积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 (Kampala)
2003年的4月中,为了写毕业论文我去了非洲中部的乌干达(点击链接了解乌干达)做社会调查。贫穷、落后、疾饿、疾病的印象让我在去之前变着法儿地把非洲想像成一个寸草不生,滴水难觅的沙漠地带。当我从飞机上望到那宽阔、美丽的维多利亚湖,低矮的山脉披裹着绿油油的植物,大片农田好像随便扔个果核就能长出果树般的肥沃,我简直不能理解这样一个要地有地,要水有水,这样一个自然条件上好的国度怎会让人们把日子过到那种地步。
飞机降落之前,坐在旁边的一位苏丹籍的神职人员向我介绍了很多关于非洲以及乌干达的情况,内容不外乎是跟疾病、贫穷有关。我这人吃不了软,一听说人家有困难,恨不能把自己都送给人家(一般都没人愿要),就马上掏出一大包为非洲兄弟准备的巧克力糖果送与他。临下飞机前,他还找我要去了在乌干达的联络电话。
我越南籍的朋友和她德国籍的先生来机场接我。朋友的先生是一位医生,为一家医药方面的慈善机构效力。朋友刚在英国读完研究生课程,随先生来到非洲。跟他们一见面,听到的就是对非洲同胞的诸多不满,语气中含有一种蔑视的口吻。他们住在首都坎帕拉(Kampala)的郊外,三室一大厅的房子虽然算不上豪华,但是半个足球场大的院子,环境十分宜人,在非洲这当然是上等人(白人)住的地方。
当天中午,为了给我接风,朋友夫妻带我去了一家上好的饭店品尝维多利亚湖的淡水鱼,鱼非常新鲜,做法也极为简单,用油把鱼煎熟,洒上黑胡椒粉,再挤上很多鲜柠檬汁,主食是煎土豆块,简单省时,味道?美极了!如此美味的淡水鱼以前还真没吃过。
首都坎帕拉,感觉上跟中国的一个小县城差不多,完全没有一国之都的气派,整个城市只有一条主干道,每天下午3点钟开始这条主干道像例行公事似的进行大塞车。午后,慢步在坎帕拉的街道上,引来不少回头率,估计亚洲籍的游客较为少见。一些学生见到我后,马上在我面前摆出各种李小龙功夫动作,好像只要是中国人都得会武功似的。俺的拿手运动是游泳,不会武功,怕非洲兄弟们笑话,所以俺没敢瞎整。真是的,身在异乡未能把握住为国争光的机会。请大家原谅!
提起乌干达,有一种动物不能不提,那就是在乌干达的各个地区都常见到的一种身材巨大的食肉鸟,称作“Marabou Stork”,中文叫“非洲秃鹳”(感谢树袋熊的提示)。据我观察,这种鸟身高至少有1米多高,大大、长长的嘴巴,脖子上有一个大口袋,叫声震耳、森人。这种鸟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丝毫不畏惧人类,甚至具有攻击人类的危险性。据说它非常健壮,无所不吃,甚至连垃圾和死尸都不放过。当我们车子开过的时候,它们昂首挺胸,威严耸立,看那架势还真没人敢把它们咋地。
第一天的下午还去了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边的鱼人码头。那里每天叫卖着刚打上来的淡水鱼。吆喝声、回价声、船夫口中的号子声,车水马龙好不热闹。蓝天、白云、湖水、绿树,还有那五颜六色的水果摊儿和蔬菜摊儿组成了一道非洲特有的靓丽景象,看得我久久不肯离去。我喜欢这种人间气息浓浓的风貌,可惜朋友夫妇不欣赏这种原始美,催我快快回俯。
(待续)
1. 乌干达首都——坎帕拉

2.
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主要干道午后大塞车

3. 首都坎帕拉郊外

4.
坎帕拉街头的小学生们

5.
食肉大鸟,非洲秃鹳(Marabou Stork)

6.
食肉大鸟,非洲秃鹳(Marabou Stork)

7.
维多利亚湖边的鱼人码头,正在叫卖淡水鱼的渔夫和乡亲们

8.
维多利亚湖边的鱼人码头,渔夫和乡亲们

9.
维多利亚湖边的鱼人码头,等着出售的淡水鱼

10. 自由市场的菜农

11. 自由市场的菜农

12.
自由市场的水果摊儿
13.
路边卖手工艺制品的摊子

14. 路边卖木雕制品的摊子

15. 街头的乌干达儿童

16. 街头的乌干达妇女

(待续)
图片均为会长摄于2003年4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