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叶落归根”这句话打小就听说过,可真正理解其含义还是最近这几年。这段时间,常听国内、国外的中国朋友说:在国外生活多年的某某回国定居了;某某人想回国创业;某某人想在国内买套房子等退休后回国。这些想回国的“某某们”大都是在国外工作生活了多年的海外赤子。随着在国外生活年数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长,这些人到中年的海外游子虽说尚未“落叶”却都非常渴望“归根”的思乡情结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
我小的时候,由于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常常离家,未满14岁的时候就完全脱离父母的监护,跟着训练队过集体生活。因此我从小就属于家庭关念淡薄一族。青年时期由于受三毛著作的影响,一直渴望离开总是把子女当成私有财产的父母身边远走高飞,去体验那浪迹天涯,无拘无素的人生。二十年前的今天终于有了远走他乡的机会,我想都没想,告别了亲朋,告别了伴我成长的故乡,踏上了这条“游子路”,我把它称为“不归路”。
在国外生活的二十年间里,我曾到过世界上近四十个国家,游历过无数大好河山;观赏过无数美好风光;经历过无数次震撼心灵的人生体验。我对我生活过的每一块土地或多或少都有一份牵挂,我的每一段经历都在我心中留有抹不去的记忆。但无论这些国家和地区多么发达、生活多么舒适,风光多么美丽宜人,它们都无法取代那个在我心中永远美丽的海滨小城,我的故乡——大连。这可能就是古人说的“月是故乡明”的感觉吧!
一位笔者这样说过:“童年、少年与“故乡”建立起来的这种精神联系是一个人一生也不可能完全摆脱的。后来的印象不论多么强烈都只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发生的,而不可能完全摆脱开这种感情的藤蔓。”我非常同意这种说法。“故乡”与“离家人”之间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远又近;既爱又怕;既清楚又模糊的那种“磨砂玻璃”般的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感受无法言表,这种“精神联系”只有“离家人”才体会得深切,从没离开过故乡的人不具有这种特殊“关系”,也很难理解这种“精神联系”。
时间可以让人忘掉学过的知识,淡泊心灵的创伤,但在对故乡的记忆以及乡情面前它是素手无策的。离开故土的时间越久,“故乡”一词的份量就越重,对故乡的记忆就越清晰,乡情就越浓。这种“感觉”是“甜美的”,更是“痛苦的”。所以,前人把游子的思乡情怀称之为“思乡病”(英文
homesick),我把它称之为“四海漂流综合后遗症”。这是绝大多数海外赤子之“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个“病”的潜伏期有长有短,一般在5年到20年不等,它没有太明确的发病规律,时好时坏,也没有什么“特效药”能根治。漂流异乡的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发病率”也就越高。
记得住在日本的时候,有一天跟一位朋友在车站聊天,这时突然看到5米远的地方有位年轻的母亲推着一辆儿童车朝我们疾步走来,一边走,一边问我们:“你们是中国人吗?”还没等我们回答,她马上又说:“我听见你们在说中文,觉得特别亲切,你们住这儿附近吗?你们...?你们...?你们...?”回答她几个问话之后,她仍然很激动地告诉我们,她是从青岛来日本的,现住在阪急线园田站,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一家三口的近况。我相信如果这位青岛同胞住在国内的话,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举动的。这就叫“乡情”,没离开过故土的同胞,何能感同身受?
有人会说,既然做“异乡人”的滋味儿不好受,又思念家乡,热爱家乡,那么,再重新“扎根”家乡不就结了吗?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几句话也很难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这么简单”,既使说了我的“为什么”很多同胞也未必理解。这是“离家人”跟“故土”之间的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特殊关系。从古到今,有很多描述“故乡”和“思乡”的名句和文章,但很少有人在文中向后人传授他们的思乡情结是如何得到改善的。如果轻易可“医治”的话,也不会将思乡之情称之为“病”了。
一位刚刚归国定居的朋友这样写道:“...说实话,回来这几个月一直都在适应。开始感到很新鲜,有的地方让人不能理解,现在已经没感觉了。也许在国外时间长了,会感到在中国生存会更辛苦一点儿。我不是指吃、穿方面,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但是在日本,又会有身在异乡的感觉,心里很矛盾。”还有一位朋友这样说道:“身在异乡,想家乡;回到家乡,想异乡”上述这两种矛盾心理在海外游子当中是普遍存在的。有位作家用“纠缠不清”一词来形容“游子”跟“故乡”的这种精神联系,实在贴切。
老实说,本人也是“四海漂流综合后遗症”患者之一,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寻找治疗此病的“偏方”,试过几个“疗法”可都效果不佳。每每跟家人及朋友谈到“扎根”家乡的想法时,均遭到大家的极力“反对”和“阻挠”。一位儿时的朋友“义正词严”地警告我不要“感情用事”,还告诉我他虽人到中年,却在不惜一切代价地办理投资移民。我知道,在他只是个“预备役”游子的时候,是理解不了“正规军”对故乡的这种情怀。人到中年后再远走他乡绝对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我相信不过三、五年,他很快会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后遗症”患者,有可能还是个“重病号”呢!不信?咱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