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家宠物叫会长
我家宠物叫会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85
  • 关注人气:1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情

(2008-10-18 15:44:37)
标签:

海外游子

故乡

乡情

思乡病

叶落归根

分类: 杂谈

故乡情  

 我的家乡

 

“叶落归根这句话打小就听说过可真正理解其含义还是最近这几年这段时间,常听国内、国外的中国朋友说:在国外生活多年某某回国定居了;某某人想回国创业某某人想在国内买套房子等退休后回国。这些想回国的某某们大都是在国外工作生活了多年的海外赤子。随着在国外生活年数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长,这些人到中年的海外游子虽说尚未落叶都非常渴望归根思乡情结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 

 

小的时候,由于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常常离家,未满14岁的时候就完全脱离父母的监护,跟着训练队过集体生活。因此我从小就属于家庭关念淡薄一族。青年时期由于受三毛著作的影响,一直渴望离开总是把子女当成私有财产的父母身边远走高飞,去体验那浪迹天涯,无拘无素的人生。二十年前的今天终于有了远走他乡的机会,我想都没想,告别了亲朋,告别了伴我成长的故乡,踏上了这条“游子路”,我把它称为“不归路”。

 

     国外生活的二十年间里,我曾到过世界上近四十个国家,游历过无数大好河山;观赏过无数美好风光;经历过无数次震撼心灵的人生体验。我对我生活过的每一块土地或多或少都有一份牵挂,我的每一段经历都在我心中留有抹不去的记忆。但无论这些国家和地区多么发达、生活多么舒适,风光多么美丽宜人,它们都无法取代那个在我心中永远美丽的海滨小城,我的故乡——大连。这可能就是古人说的“月是故乡明”的感觉吧!

 

    一位笔者这样说过:“童年、少年与“故乡”建立起来的这种精神联系是一个人一生也不可能完全摆脱的。后来的印象不论多么强烈都只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发生的,而不可能完全摆脱开这种感情的藤蔓。”我非常同意这种说法。“故乡”与“离家人”之间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远又近;既爱又怕;既清楚又模糊的那种“磨砂玻璃”般的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感受无法言表,这种“精神联系”只有“离家人”才体会得深切,从没离开过故乡的人不具有这种特殊“关系”,也很难理解这种“精神联系”。

 

    时间可以让人忘掉学过的知识,淡泊心灵的创伤,但在对故乡的记忆以及乡情面前它是素手无策的。离开故土的时间越久,“故乡”一词的份量就越重,对故乡的记忆就越清晰,乡情就越浓。这种“感觉”是“甜美的”,更是“痛苦的”。所以,前人把游子的思乡情怀称之为“思乡病”(英文 homesick),我把它称之为“四海漂流综合后遗症”。这是绝大多数海外赤子之“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个“病”的潜伏期有长有短,一般在5年到20年不等,它没有太明确的发病规律,时好时坏,也没有什么“特效药”能根治。漂流异乡的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发病率”也就越高。

 

    记得住在日本的时候,有一天跟一位朋友在车站聊天,这时突然看到5米远的地方有位年轻的母亲推着一辆儿童车朝我们疾步走来,一边走,一边问我们:“你们是中国人吗?”还没等我们回答,她马上又说:“我听见你们在说中文,觉得特别亲切,你们住这儿附近吗?你们...?你们...?你们...?”回答她几个问话之后,她仍然很激动地告诉我们,她是从青岛来日本的,现住在阪急线园田站,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一家三口的近况。我相信如果这位青岛同胞住在国内的话,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举动的。这就叫“乡情”,没离开过故土的同胞,何能感同身受?

 

    有人会说,既然做“异乡人”的滋味儿不好受,又思念家乡,热爱家乡,那么,再重新“扎根”家乡不就结了吗?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几句话也很难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这么简单”,既使说了我的“为什么”很多同胞也未必理解。这是“离家人”跟“故土”之间的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特殊关系。从古到今,有很多描述“故乡”和“思乡”的名句和文章,但很少有人在文中向后人传授他们的思乡情结是如何得到改善的。如果轻易可“医治”的话,也不会将思乡之情称之为“病”了。

  

    一位刚刚归国定居的朋友这样写道:“...说实话,回来这几个月一直都在适应。开始感到很新鲜,有的地方让人不能理解,现在已经没感觉了。也许在国外时间长了,会感到在中国生存会更辛苦一点儿。我不是指吃、穿方面,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但是在日本,又会有身在异乡的感觉,心里很矛盾。”还有一位朋友这样说道:“身在异乡,想家乡;回到家乡,想异乡”上述这两种矛盾心理在海外游子当中是普遍存在的。有位作家用“纠缠不清”一词来形容“游子”跟“故乡”的这种精神联系,实在贴切。

 

    老实说,本人也是“四海漂流综合后遗症”患者之一,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寻找治疗此病的“偏方”,试过几个“疗法”可都效果不佳。每每跟家人及朋友谈到“扎根”家乡的想法时,均遭到大家的极力“反对”和“阻挠”。一位儿时的朋友“义正词严”地警告我不要“感情用事”,还告诉我他虽人到中年,却在不惜一切代价地办理投资移民。我知道,在他只是个“预备役”游子的时候,是理解不了“正规军”对故乡的这种情怀。人到中年后再远走他乡绝对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我相信不过三、五年,他很快会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后遗症”患者,有可能还是个“重病号”呢!不信?咱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