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沧口居民发票证

标签:
美食 |
分类: 散文 |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居民的粮食,煤炭,棉花、棉布都纳入计划供应,青岛商业局每年都要抽调部分政治可靠、业务熟练的同志参加青岛市为计划经济制作的票证发放工作,由于我当时在青岛饮食服务公司从事宣传教育、通讯报道工作。因此,几乎每年都要被抽调到有关部门发放票证(布票,油票、肉票、鸡蛋票,豆腐票、)购物证、粮证、煤证等。
如果分配到市南区和市北区比较轻松,因为居民居住地集中,在居委会设几张桌子,几天办公就可以发放结束,再去下一个居委会。中午旁边有饭店或者有关部门的集体食堂,中午可以吃个热饭,买碗大锅菜比较舒服。
如果分派到沧口区发证,那许多居民居住的跨度就比较大,当时青岛的交通并不发达,有许多地方周围没有公交车站,需要步行很长时间,并且很难找到饭店和食堂吃饭。记得有一次被安排到沧口区商业局发票证,我们选择有远到近,由难到易的方式,我们去的第一个居民小区竟然是南云岗(炼铁宿舍),哪里离区政府步行最快也得30分钟,当时那里没有通公共汽车。而哪里的居民却不少,从审核到发证整整忙了三天,幸亏有热情的居委会组长帮助我们把带的饭蒸好。第二个居民小区的发放是飞机场居民小区,又是一个长途步行。现在回顾起来,幸亏那时年轻,不然,真无法从事那样繁琐的劳动。
记得那时我们的居民口粮是每月24斤,轻体力工人和商业工作者补贴6斤为30斤,重体力劳动者再加6斤为每月36斤。食用油为豆油,每人每月半斤。鸡蛋每人每月半斤。还有布票每人每季度发2尺,这时我想起妈妈去买布的时候老是喜欢要布头,因为布头可以多给 10公分,不要布票不要钱。而商店售货员也成了唯一可以帮助朋友们获利的一点权力。
记得当时四流中路绸布店的一个门市部李主任参加了我们的发证,事后,我们家的布票都在她们的绸布店购买,甚至我和兄弟姐妹的结婚被面也靠她帮忙购置,当时由于物资匮乏,认识这样的商店工作人员也是一种机遇,对她的感激之情难以形容、至今难忘。
燃料公司的政治部的干部石健民是一位健谈活泼的人,他的家就住在国棉六厂宿舍,我们在国棉六厂发证期间,他的妹妹在沧口海水浴场附近挖了许多蛤蜊用水煮好给我们尝鲜,那时,沧口海水浴场还没有被污染,那沧口海滩的蛤蜊又大又鲜,味道至今难忘。
沧口区有许多国棉职工宿舍,几年来,我和许多发证人员一起去过国棉六厂,国棉九厂,国棉七厂,国棉八厂职工宿舍,振华路52号大院,晓翁村,西流庄,胶二宿舍等,走访过千家万户居民。看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人家庭的贫困和朴实勤俭的作风。为他们核对过粮证,颁发了购物票证。后来,我调回市内,在饮食服务公司所属的核算店从事服务和在市公司担任宣传和文史工作。但是,那个年代、沧口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宿舍居委会,那些居委会大妈、大叔的笑脸,却永远在我心中荣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