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的集中度问题

(2010-12-21 22:52:01)
标签:

财经

巴菲特

中国

伟易达

福耀玻璃

杂谈

分类: 原创_投资

这两天,李宁的市场先生悲观情绪特别严重,2天时间跌幅20%。因为李宁仓位不算高,只有15%左右,对我的情绪基本无影响。我现在考虑的是我该在什么价位加仓以及资金的来源。

 

但是我还在想,要是占仓位60%的谭木匠来这么一下,或者像2008年那样的,再跌50%以上,我还能这么淡定,平静如水吗?

大话我还真不敢说!

 

前两天,业余投资者转载了月亮基金经理蔡东豪在金融危机中,解散基金给客户的信:“我发现自己不再懂得投资。月亮基金持股最多的公司股份是伟易达(00303),股价在金融海啸曾跌破20元,其每股持现金是10元,我相信来年盈利跌幅有限。以去年业绩计算,伟易达的PE是4倍,股息17%。最令我心寒的是,我已失去增持伟易达的信心:40元的伟易达我认为抵买,但在公司基本因素改变不大的情况下,我对现在20元的伟易达产生犹豫。出现这矛盾,错不在伟易达,不在别人,错在于我──我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信心不足,我掌握不到市场方向。”

为什么一个久经沙场,有良好记录的专业投资者也会被市场先生迷惑的如此厉害?如果换着我,我能抵挡吗?

 

是否能抵挡,还是一个信念问题。而信念也需要一些支撑,个人觉得取决于3点:

1)个人性格问题。这个不多说;

2)对公司和行业的了解程度,这个取决于分析公司的视野和能力,还有勤奋;

3)投资的集中度问题。越集中的投资,波动就可能越大,对市场先生的抵抗能力要求越高。

 

巴菲特和芒格都是趋向于集中投资,但是对于集中度,两人有区别。芒格相对来说更喜欢集中,这个从芒格的言论和早期他的合伙公司投资波动程度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仔细看巴菲特在1960s年代写的合伙公司信,会发现,巴菲特在60s的早期收益都是从多个公司中产生的,而后期随着市场进一步走高,发现寻找合适的标的越来越难,故收益都产生于少数的标的。所以从这点来看,如果可能,巴菲特还是倾向于适当的分散的,走进女人国的享受。

 

08年布仓的时候,对未来的收益期望收益排序:味千中国》阿里巴巴》招商银行》福耀玻璃

而09年底的实际收益率为:福耀玻璃》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味千中国

即使把成绩单放到2010年,收益率排序(以2年中最高价除以最低价)为:阿里巴巴》味千中国》福耀玻璃》招商银行。

所以,理想和现实虽然大致一致,但是还是有一点差距。从这点看,过分的自信和集中,也是蕴含了一些的风险。

 

所以,勤奋的挖掘公司,让自己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是成功投资的必要的条件。

大部分情况下,集中但不过分集中这是一个平衡的艺术,以让自己睡的着觉为标准。

即使这样,谭木匠60%的仓位结构,短期内我不会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