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殇
(2008-10-01 22:21:00)
标签:
李承鹏你是我的敌人情感 |
第一次毫不犹豫地决定看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完全是因为对作者李承鹏的偏爱,这是他的小说处女作,我对这个文学怪才能写出精彩的故事情节是没有过怀疑的,但对这个文风一贯犀利、立场从来鲜明的人能写出怎样凄美的爱情故事却是饶有兴趣的。
于是当我看到他的书陈列在书柜上时,便断然放下了其他爱不释手的书,将还封着腊纸袋的《你是我的敌人》义无反顾地带走。似乎是冥冥中一股什么力量在驱使。
他在序中说,这本书写到一半的时候,一股神秘的力量便自然地将这个故事延伸、发展,完全偏离他原先的设定。
大约我也是在这本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我看不下去了,或者说我不愿再看下去,而且我也基本上知道了这个故事将如何发展下去。
他说这个故事不属于他自己,而是每个人的故事。
这本书完全符合“无巧不成书”这句古话,所有的情节都是那么的巧合,巧得让读者断定这仅仅是小说里才会发生的事。但很快却可以将自己对号入座。很多时候人都会仰天长叹,问天意欲何为。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在重复着也许在遥远的地球另一边的人的某个故事,只不过我们无暇顾及也不想去理会,我们断定自己是特殊的,我们认为自己很孤独。
现在我终于能理解为什么作者在写评论的时候能那么的透彻清晰。他说他是个没有理想的人,为自己而活,这和小说里的杨一一样,活得很洒脱却也很累。我还可以确定他和白岩松、黄健翔等真的都是奢酒之人,我也是。只不过小说里的杨一醉心于“芝华士+绿茶”,而我偏好于“格兰菲迪+冰”。他说芝华士醉人而绿茶清醒。那么我就是心醉断肠。
我想一半清醒一半醉的人还是理智而且聪明的。而彻底得连清醒也不想的人,诸如我却是更透彻的。
他们都是诗人,我想我也具备了这样的气质。诗人,通常都是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太大才藉诗酒以抒情者。
人们通常说这些人是颓废的。其实这些人只不过厌倦了整天都浸淫在面具派对里而已。当这些人脱下了面具,当然和派对、派对上的其它人格格不入。
我也承认我是一个极其绝望的人,但这并不妨碍我做些旁人看似积极的事,而这些事却是那么苍白无趣,之于我。
从此我不再对任何人产生非议,因为我没资格。其实每个人自己知道自己有多丑陋,这让我想起了法国文学巨匠卢梭的著作《忏悔录》,他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因为他真实地表现了一个人的本来面貌,特别是那些人们耻于言表的丑恶一面。这也是我欣赏作者的另一点,他是如此坦荡为人。而我,还不得不进行精心的伪装。都很累。
于是,人是一个矛盾体的论断便自然体现了。李承鹏说他没有了爱,他的这本书也教人不要轻易地去爱,但只有一个对爱有了刻骨铭心理解的人才能勾勒出那样凄美的画面。无情人却是最痴心者,亦如烂醉如泥却清晰如镜。
好久都没真正醉过了,好久都没炽烈地去爱了。现在突然好想醉。
爱被长久地封存,因为不敢去触碰。好像醉了真的好难受,于是总是会去收敛。
其实人爱多了伤多了也许也便学会了怎么更好地去爱了,也更难去爱了;亦如酒喝多了吐多了便很可能变得更能喝了,也更难醉了。
当然如果爱得太深伤得太重也会失去爱的能力,亦如酒喝太多伤到了内脏也可能再也不胜酒力。
最近我又有点回复到当初“铁人”的状态了,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或许我还是更喜欢做回原来的自己。
在钢铁的躯壳里面,是一颗无比脆弱的带有温度的心。
人就是这么矛盾。
最近我也确切了解了除了投机之外,自己最喜欢做的事真的是写东西。无论什么,乱七八糟的哪怕没人能看懂的文字。
对了,我崇尚自由,追求自由。亦如小说里面狂热于越野狂飙的杨一、苏阳和跳伞的赵烈。同样还有李承鹏。
建议没事有事都尽量别看那本小说。看了心会很痛很痛。这是在我预期中的,因为作者的文字很厉害,摄人心魂。
哪怕我早就知道,但我同样被他的文字击穿,毙命。不,应该说是被小说里的人,小说里的事,小说里那些我猜想到了的情节。
暗夜里,点了根烟,步行在高速公路上,看不到尽头,往来车辆在我身旁无情地呼啸而过,漫天繁星陪伴着我,我分明看到一颗幸运星在闪烁。
我笑了,不过她不知道我在对着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