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晋北行第七天:老牛湾--宁武关--新旧广武城--雁门关--代县

标签:
宁武关阳方口雁门关老牛湾代县旅游 |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7月29日,我们一直期待的雨过天晴还是没有来,虽然有些遗憾,但我们俩属龙的一通和老吕的得吡似乎起了作用,几个月没下雨的老牛湾淅淅沥沥下个没完,没能拍到老牛湾的日出,我们只好撤离,上午10点离开老牛湾村开始了“陕北晋北行”第七天的旅程,将途径阳方口、宁武关、新旧广武城、雁门关、代县,全天里程290公里,耗时8个小时,全天在下雨,夜宿代县
阳方口是明长城山西关隘。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北约13公里,阳方口长城今已残毁,尚存城北砖券拱门,用横木支撑着,供行人来往。阳方口西的长城存夯土残墙和土筑墩台。阳方口东长城尚存很大部分砖砌墙体,仅数座砖砌空心敌楼保存较好。因遇雨天路滑,我们没有冒险前去寻找
宁武关位于宁武县城区,长城外三关之一,始建于明宪宗成化年间,是为了抵御北方蒙古族的入侵而修建的。宁武关原先周长约2公里,成化十一年扩建,周长增至3.5公里,另在其上建了一座城楼,四周增设敌台炮楼,使关城更加雄伟坚固,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神奇飞走。但见城池犹如凤凰,城北华盖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伸的两堡俨然凤翅,南城之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雄踞城中的鼓楼,堪称凤凰的心脏,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此为宁武关鼓楼,位于今宁武关人民大街,平面布局基本正方形,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下置砖石券十字穿心洞底座,通高30米,气势宏伟,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武关是由古宁武军口命名的。《三关志·宁武地理总考》:“太原北去三百里有地名曰托莲台。即古宁武军地也……,自正统已巳(1439年)以来,边防颇失严,虏有潜入寇此者。”巡抚都御史李侃奏明朝廷,请置关。而以古军名命为宁武关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统率百万农民军由西安直至北京,与明王朝间规模最大最惨烈最关键的一场殊死战,史称“宁武关之战”,击败镇守外三关总兵周遇吉,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
广武县在今山西北部,为军事要塞,建于辽代,今属山西朔州之山阴与山西忻州之代县,有新旧广武之分
新广武城在云雾之中,广武长城西起新广武城,南至白草口村,全长10公里,是山西朔州境内明长城的精华所在。这段长城共有20座敌楼,保存较为完好的有5座,敌楼骑墙而建,与险要的地势互相衬托,更显壁垒森严,可惜一整天的下雨,道路极其泥泞,未能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