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古城与永宁天主堂

(永宁古城玉皇阁)
北京有句老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先有永宁城后有十三陵”。永宁古城位于延庆县城以东
17公里,也是我们此行《行走京郊》部分宿柳沟村(距永宁11公里)品豆腐宴后,前往怀柔箭扣长城的必经之地。永宁作为军事要塞始于唐代,明代永乐十二年(1414年)在此置永宁县(博主推测:永乐帝朱棣思忖自己夺帝位不武,处处体现其企望他的江山社稷永固安宁之意)。也就是从永乐帝开始,明代诸帝王陆陆续续在离此20多公里外的天寿山兴建大型皇家陵寝,这就是明十三陵,故就有了“先有永宁城,后有十三陵”之说。城中玉皇阁历史更早,阁内石碑记载,此阁建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比滕王阁还早8年,终毁于文革时期。永宁古城是典型的北方方城格局,只是现存的建筑(包括玉皇阁)基本上是2003年重新开街时新建的,仿古街呈南北走向,长约470多米,街道两侧为商业用房,并有多家豆腐宴餐馆,但显然不如柳沟村地道和实惠。由于永宁古城周边缺乏其它旅游热点,故游客极少涉足,过客居多。
在离玉皇阁南100米路东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里还隐藏着一座哥特式的教堂,虽然我曾路过永宁多次,但却一直不曾一观其风貌。同行的兄弟行走的影子见其堂门虚掩便招呼我们前去,我们遂步入号称北京小北堂的永宁天主堂,我曾在前文介绍过位于北京西城区西安门内的北堂---西什库天主堂,它们的形制几乎一样,如果西什库天主堂是L号的话,那么永宁天主堂则就是S号。永宁天主堂建于1873年,1900年因义和团在永宁起事而遭焚毁,1902年用庚子赔款在原址重建,教堂坐北朝南,平面成矩形,为哥特式风格的青灰色建筑,西侧有两栋附属用房及圣母亭、罹难教友墓碑。永宁天主堂在2001年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偏远的永宁地界矗立着这么座西式建筑足以窥见当年西方宗教文化对中国的渗透,也就不难理解当年慈禧要借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来打击洋人了。

(永宁仿古街)

(隐藏在永宁偏僻小胡同的小北堂---永宁天主堂)

(大门虚掩)

(教堂主楼建筑)

(教堂主楼正门)

(圣母亭及附属建筑)

(1902年为祭奠在义和团运动中而罹难教友的墓碑)

(教堂精美砖雕)

(教堂侧门)
扎西德勒!
洛桑丹曲
北京
2009-04-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