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欲生孩子,先通过考试?

(2010-01-22 10:33:28)
标签:

杂谈

分类: 8.字字珠玑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古往今来所有父母关心的大问题。毋庸讳言,在今天,这个问题尤显重要和迫切。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到家庭层面都在为了培养合格的下一代而思考,并且也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胜利。一句话,我们努力了,但是很不成功。

原因在哪里?国家在思考,社会在思考,家长们也在思考,重庆市政协王小波委员也在思考。王委员终于发明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要解决父母的素质问题。原来,我们以前的做法都错了,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原来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的父母。解决了孩子父母的问题,就解决了教育孩子的问题。

原来道德因子会遗传的!我们误解“灭绝师太”了,她老人家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杨逍气死了她老人家的未婚夫孤鸿子,那么明教肯定是邪教,那么明教中人肯定都是恶人。张无忌是明教中人,肯定也是个罪大恶极的大魔头。王委员太英明了,折腾了人类数万年的教育下一代问题,原来居然是如此之简单!毫无疑问,诺贝尔××奖非王委员莫许了。

根据王委员的构想,在夫妻生孩子之前,应该对该对夫妻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是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考试合格者才可以有资格生小孩,如果没有及格,嘿嘿,要补考。大概就类似于考驾照一样吧。王委员没有告诉我们可以补考多少次,估计应该是没有次数限制吧。王委员也没有告诉我们这种考试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估计也应该是闭卷考试,否则这种考试就会流于形式,岂不耽误了我们的下一代?所以肯定是闭卷考试,而且必须严格杜绝考试中作弊的行为。对于考试中作弊的人,永远剥夺其(应该是二个人,而且性别不同)考试的资格!看谁敢在这种考试中作弊!

王委员不愧为教师出身,把考试这一绝招运用的出神入化,鬼斧神工,所向披靡,无人能敌。看来考试就是传说中的降龙十八掌,没有考试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原本伦理道德是个难以评价的问题,考虑到各地的风土人情,时代变化,这个问题极难有绝对答案。王委员居然只用考试就轻轻化解了,可谓无招胜有招啊。只是,鄙人愚钝。我怕怕地问一下王委员:这种考试由谁来考,如何考,考什么?难道素质道德这些主观的东西通过一次考试就能够考出来?经过几十年的争论,大家都同意不能一次考试(高考)定终身,难道我们可以通过一次考试定一个孩子的出生与否?我很纠结。

我们固然要对下一代负责,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年轻人负责。如果两个年轻人谈了几年的恋爱之后结婚之后,被告知由于没有通过道德考试所以不可以生小孩,这岂不是耽误了几个家庭,影响几个家庭?岂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由此,这种考试貌似应该在结婚之前举行。同理,如果两个年轻人终于熬过了恋爱的风风雨雨,准备结婚了。被告知由于没有通过道德考试不可以结婚,那也不人道。由此,似乎这种考试应该在恋爱之前举行,更为稳妥?只是,没有一成不变的人。今天的好人明天有可能会坏,今天的坏人明天也有变好的可能。溥仪的前半生就不怎么地,但是经过人民的改造他的后半生还是可圈可点的啊。汪精卫的前半生对国家也是有贡献的,但是其后半生绝对令人唾弃。那么是不是,这种考试要经常考呢?起码在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考一次?如何让博士,硕士,学士,高中,初中,小学,文盲等不同层次人才在同一考场得到公平待遇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吧?如果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我真的很纠结。

孩子的问题真的决定于父母吗?我国的大圣人舜的父亲肯定不是一个好父亲,肯定无法通过道德考试。按照王委员的构想舜肯定无法来到人间吧。孔子的父亲是七十野合而生丘,根据我国的传统观念,其父也无法通过道德考试,按照王委员的构想,孔子也无法来到这个花花世界吧。此等实例,二十四孝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王委员的出发点或许可取,但是不客气地说他的这种想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是行不同的,都是荒谬的。这种企图用父母的道德来绑架其生育权的想法只是一个笑话!当然,由于王委员身份特殊,所以也值得我们深思。提案当然是政协委员的权利,只是我希望政协委员们在行使这种权利的时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于理于法都有所据的,千万莫成为笑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