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政府的摇钱树还能摇多久?

(2008-12-29 07:55:40)
标签:

alt-a

摇钱树

施瓦辛格

金融危机

分类: 经济杂谈

                                                     周春兵

美国政府目前的债务已达10万亿美元,民间债务更高达43.2万亿美元(如果不是美元特殊的世界中心货币的角色,不知美国政府的信用评级跟冰岛相差多少?)。庞大的债务原本就不堪重负,而新增的8500亿美元救市资金,显然只能是采取国债形式进行筹集。如果外国政府不购买,那么8500亿美元的债券将进入“美联储”。然后美联储凭借其货币发行权开始印制与这些国债相对应的美元。在对多家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救助后,大规模的救助又不得不延伸到了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巨头(一旦三大汽车巨头倒闭,将加速美国经济的衰退,失业率也将是一个令人恐慌的数据。),这些救市资金很快就要化完了。

 

美国政府不断推出大规模的救市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美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及阻止经济进一步衰退。但现在,美联储在竭尽所能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及激活美国金融市场的复苏;而政府则迫于压力救助失去竞争力行将破产倒闭的实体企业。很显然,美联储及美国财政部的救市政策已经在积聚巨大的风险(经济滞胀或美元信心危机)。

 

遗憾的是,需要救助的地方没完没了,防止房屋止赎(抵押品赎回权丧失)、商业地产贷款市场、Alt-A和选择性可调整利率债券、汽车贷款市场、学生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市场等都需要救助。而已经获得救助的金融机构只是暂时得到了喘息,三大汽车巨头的竞争力也不会因为救助就能改善(最近连世界汽车市场最有竞争力的丰田都严重亏损了,何况竞争力本身就是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汽车工会和债券持有人不能在牺牲多少价值的问题上达成协议,那么三大汽车公司仍可能以破产收场,只是跟政府讹了点钱多喘几天而已),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要是有棵中国传说中的“摇钱树”多好啊!

 

新总统奥巴马即将上台,不过能采取的办法就是“摇”更多的钱试图刺激消费和经济(据传已经拟定好了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总量可能达8500亿美元),谁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在以选票决定一切的美国,选民的自利性非常强而且耐心有限(从美国汽车工会在公司都要倒闭的情况下仍然不愿削减超高的福利待遇而试图硬闯国会就可说明一切),只要存在在野党可利用经济问题获得执政权,民选的总统就摆脱不了“摇钱”这样的宿命。

 

危机还在恶化,地方政府也需要救助了。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加州财政所有的资金几乎已经全部用光,很快将不得不推迟支付数十亿美元的应付款项或者债务。其实早在12月1日,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就已宣布加州进入财政紧急状态,并要求推出经济刺激方案来度过难关。加州资金预算大部分依赖于资金收益税,2008年以来,资金收益税因为股市下跌而大幅下降;同时,受金融危机冲击,公司税收同样大幅下降,导致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施瓦辛格正努力通过增加税收以及削减开支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从明年2月1日起,加州将增加一项新的税收政策,消费税将从现行的7.25%升至8.75%,期限为三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也被拓宽,家具修理、汽车修理、高尔夫业和兽医服务将被征税。12月19日,施瓦辛格发布政令要求州立部门暂停雇用新人,同时把薪酬总支出削减10%。此外,他还命令州立机构23.5万名员工从明年2月1日起每月无薪休假两天。一边是减税鼓励消费,一边是加税弥补财政不足。拆东墙,补西墙,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总之,美国政府正在不断的“摇钱”,未来的1~2年还会鼓动更多的机构和个人一起“摇”,并且也顾不得浇水和施肥了,把中国古老神话里的吉祥物搬到了现实世界。殊不知,中国人心目中的“摇钱树”是要靠平时的浇水和施肥的,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是先有了吃苦节俭的“聚宝盆”然后才有“摇钱树”的,而美国人的“盆”上却永远有个无底的洞。

 

美国的经济也不是没有更理想的办法,但需要条件,那就是所有的美国人都具有独立经济学家(一旦变成“御用”,其就可能口是心非)般的理性思维或是具有像中国人民一样的吃苦耐劳精神(可惜中国人的这种精神也不如以前了)。具有独立经济学家般的理性思维是告诉我们,美国的经济没有良方,低增长不可避免,不要试图用选票让政府制造一个新的更大泡泡来掩盖目前的经济萎缩;而具有像中国人民一样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告诉所有的美国人,以前的疯狂好日子过去了,必须正视现实,夹紧尾巴,勤勉做人。不要动不动就刚出去休假完了,回来就罢工要求加薪。不过,仔细想想,以山姆大叔的个性,这两者都无现实可能性。

尽管我们知道,那“摇”出去的很可能就是你我口袋里的钱,但国际社会对此好像毫无办法。而我们试图用勤劳的手捂紧即将干瘪的口袋也于事无补,这,就是国际金融的“江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