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握手与拥抱〉及〈再谈拥抱〉

(2018-10-21 09:00:16)
标签:

非马

随笔

《季风带》

第9期

2018年10月

分类: 非马随笔及著作

随笔〈握手与拥抱〉及〈再谈拥抱〉刊登于《季风带》第9期,2018年10月

 

握手与拥抱

 ◎非马

 

               可能是受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里贬抑握手这洋礼节的影响,也可能是我自己的洁癖使然,反正我一向对握手不很热心,同朋友们见面,能不握手便不握手。知道我这脾气的朋友也许不会介意,但对一些比较敏感或相知不深的朋友们,我有时不得不花点时间同他们多聊上两句,作为补偿。

               对拥抱我的感觉不同。每次看到一对情人或久别重逢的两个老友热烈相拥的镜头,温暖之情总油然而生。当然,那些在镜头前又抱又亲,惺惺作秀的政治人物,只会令人感到肉麻与恶心。

               由于来自一个没有拥抱文化(至少在公共场合如此)的国度,我对拥抱这洋礼节一直感到不自在,也没机会实践,更不要说养成习惯。

               头一次同朋友拥抱,是几年前老诗人纪弦到旧金山机场来接我的时候。我远远便看到一位头戴棒球帽的老先生,张开双臂直直向我快步走来。虽然没见过面,我却一眼便认出是他。当时我也伸出双臂迎过去同他紧紧相拥起来,觉得挺自然的。纪老对拥抱似乎已驾轻就熟且行之有素。前年他听说我要去上海,特地写信来,要我替他同一对父女诗人朋友都热烈拥抱一下。

               几年前我头一次参加本地一个美国诗人的工作坊。那天出席的大多是女士。有一位男士是工作坊的发起人,同大家都比较熟稔。分手时他同每位女士都来上一个大拥抱。这可为其他的男士们特别是我制造了难题--拥不拥抱?有一位女诗人大概是看到了我在旁边手足无措的窘相,张开双臂跑过来大大方方地对我说:『来吧!给我一个拥抱』。引起了大家的一阵哄笑,也消除了一个窘境。

               在这之前,我的大儿子也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有一次我回台湾,他开车送我上机场。临别时他张开双臂要我给他一个拥抱。他这个自发举动使我的长途飞行充满了温馨,却也为我带来了一丝歉意与自省。我想,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我太过于严肃拘谨,或像写诗一样,冷静得不轻易让感情外露?也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一个可资学习借鉴的父性榜样是个潜在的大原因,但无论如何我不该拿它来当藉口。                             

              

 

再谈拥抱

   ◎非马

 

               刚写完『握手与拥抱』,便读到英文畅销书《心灵鸡汤》里两篇谈拥抱的文章。

               我在『握手与拥抱』里,主要是把拥抱当作礼节的一环。《心灵鸡汤》里一篇题为『抱人的法官』的文章,则把拥抱作为人类沟通感情的工具,涵盖面更广。拥抱的对象,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亲人丶热恋中的情人或久别重逢的老友,更及于公司里的同事丶街上的陌生人丶甚至医院里的病人及疗养院里的残障及精神病患者。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退休了的法官。早在他退休之前,他便认识到爱的强大力量,并成为一个拥抱者,对每个他见到的人都主动表示拥抱的意愿。同事们戏称他为『抱人的法官』,大概是戏取『吊人的法官』的反意。在他的汽车上,他贴了一张「别扰我,抱我!」的标语,又随身带了一个「拥抱者锦囊」。锦囊外面有「一心换一抱」的字样,里头有三十个背面涂胶的锦绣小红心。每次碰到人他便探手从锦囊里取出一个小红心,用它来交换一个拥抱。

               有一天,一位以小丑为业的朋友打扮成小丑的模样来找他,要他一起上一个残障疗养院去访问病人。他们把气球做成的帽子丶小红心以及拥抱分送给病人。开始时他有点不自在,他从来没同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拥抱过。但在一群医生及护士们的簇拥下,他们从一个病房到另一个病房,慢慢地也就习惯了。终于他们来到了最後一个病房。一个戴着围兜丶名叫伦纳德的病人,不断地淌着口水,使满怀爱心的法官也不禁恶心起来。「我们走吧!」他轻轻对他的小丑朋友说。朋友回答道:「来吧!他也是个人,不是吗?」并把气球帽戴在伦纳德的头上。法官只好也把小红心贴上他的围兜,然後深深吸了一口气,俯下身去给他一个拥抱。    

               突然伦纳德开始尖叫起来:「咿—呀!咿—呀!」同室其他几个病人开始乒乒乓乓敲响东西。法官莫名其妙地转过头来,发现背後的医生及护士们都在揩眼泪。他问身边的护士长究竟是怎么回事。

               法官永远不会忘记她的回答:「这是二十三年来我们头一次看到伦纳德微笑。」

               书里另一篇有关拥抱的妙文,是一个参加过拥抱训练班的学生写的拥抱颂:

 

               『拥抱很健康。它有助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它使你更健康,它治好忧郁,它降低压力,它诱导睡眠,它振奋精神,它使人年轻,它没有令人不快的副作用,拥抱比灵药还灵。

               『拥抱完全天然。它是有机物,天生的甜,没有杀虫药,没有防腐剂,没有人造的成份,百分之百对健康有益。

               『拥抱近乎完美。没有活动的零件,没有会耗竭的电池,无需定期检查,能量消耗低,效率高,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不会发胖,不用付月费,无需买保险,不怕被偷,不用上税,不污染,当然还包换包退。』

 

               这使我想起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鼓吹拥抱的节目。主持人说,不但小孩需要父母的抚摸拥抱,大人也需要同类的肌肤接触。一个缺乏爱抚的小孩会没有安全感,一对长久缺乏肌肤接触的夫妻,迟早会上法庭或进精神病院。近年来医生们发现猫狗等宠畜对病人,特别是小孩及老人,有极佳的疗效,大概便同人类天生需要肌肤的接触有关。

               那么,请张开你的双臂,给身边的人来一个拥抱吧。当然你必须有心,至少要有一个背面涂胶的锦绣小红心。

 

随笔〈握手与拥抱〉及〈再谈拥抱〉

随笔〈握手与拥抱〉及〈再谈拥抱〉

随笔〈握手与拥抱〉及〈再谈拥抱〉

随笔〈握手与拥抱〉及〈再谈拥抱〉

随笔〈握手与拥抱〉及〈再谈拥抱〉

随笔〈握手与拥抱〉及〈再谈拥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