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非马
非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941
  • 关注人气:1,9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一位年轻诗人的两封信

(2017-04-14 02:34:54)
标签:

非马

书信

不为死猫写悼歌

秀威资讯

2011

分类: 非马诗话及序跋

                          给一位年轻诗人的两封信

 

 1

 

  

从我先前寄给你的一篇题为《有诗为证》的随笔里,你也许可以看出,对于诗,我

也不是那么信心满满的。但我相信,即使在E-时代,人们还是不可能没有诗的。只

是由于社会的多元化,诗不会像以往那样有众多的读者。就像古典音乐及其它艺术

一样,对象只能是一小部分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写诗,或成为我们不继续写诗的

理由。

 

我写诗,主要是因为写诗使我快乐。我本来可以用写诗的时间及精力去做别的。比

如做生意赚钱啦,做官揽威权啦,搞活动出锋头啦,上舞厅跳舞啦,一动不动坐在

沙发上看电视啦,甚至整天躺在床上睡懒觉啦…但这些活动(或不活动)都无法像

写诗般给我那么大的乐趣与满足。权衡之下,我当然选择写诗,虽然我明知诗人不

再可能成为英雄。其实在这个没有英雄的年代,又有谁能真正成为持久的英雄呢?

电影明星吗?歌星吗?体育明星吗?商场大亨吗?部长总统吗?而且,当了英雄又

怎么样?他们真个个都幸福快乐吗?几年以后,还有几个人会记得或知道他们?

 

写诗的另一个收获是藉它我得以与人沟通。(如果不是因为写诗,相信你我不会有

机缘认识。)它让我有机会去了解并影响别人及社会。名声地位,有当然好,但并

不是那么重要,更不是终极目的。名声及地位的有无及大小,只反映在影响的有无

及大小上面,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其积极的意义。所以当你指出,由于我的诗

较易被模仿,如果先读到受我诗风影响的诗人写出的「非非马创作的非马式的诗」,

再回过头来看货真价实的非马诗时,我的诗就多少失去了新鲜感及魅力。你因此为

我抱不平,说我「创造了,但模仿者可能后来居上了」。对于这个事实,我很少介

意或感到委屈。原因是我觉得,对整个人类的文化来说,重要的是增添了一首好诗,

而不是我写的或你写的或他写的。许多时候,当我读到别的诗人写的一首好诗时,

我总会衷心感到喜悦,就如同它是我自己写的一般。基于同样的心理,每次当我听

到一段好音乐或看到一幅好画时,我很少刻意去找出作者是谁。我只在心里头高兴

并感激这位有才华的艺术家,创造并留给了我们这么美好的东西。是这种「不必在

我」的认知,让我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妒忌与烦恼,因而较能常保心灵的宁

静与愉快。何况正如你所说,能推动一种诗风,于我已是一桩可慰可喜的事了。

  

很高兴你同意我在《诗人与后现代》一文里对诗的看法。至于你觉得那可商榷的

「诗必须是诗」一项,我想不是你误解了我的意思,便是我说得不够清楚。我对诗

的定义其实相当宽广。只要能给出诗意,诗的「样子」并不是那么重要,更不是非

固定不可(我其实不喜欢固定的东西)。对于诗(也包括其它艺术),创新的尝试

与试验是绝对必要的,但求新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诗意及拓展诗的可能性。我反对的

是故弄玄虚,把诗搞成了无诗意、令人困惑气闷的「四不像的杂碎」。

 

希望能继续听到你对诗的看法,并读到你写出的更多更好的作品。

  

非马,200081日于芝加哥

 

  

2

  

你在来信里说你一直在“疑虑→克服疑虑→疑虑”的起伏循环中写诗与读诗。其实

这是相当普遍且正常的现象。生命本来就是在矛盾的不断产生与克服中得到进展与

完成。我想即使是最伟大的哲人,恐怕也不可能不时常对生命发生疑问吧?何况,

正如我们在游山玩水时发现的,过程中的甘苦,往往比抵达目的地所得到的乐趣更

深刻,更耐人寻味。

 

你说写诗不是因为它使你快乐(有快乐,但通常只维持一两天,至多一星期),而

是写诗让你觉得充实。这正好同我在《有诗为证》那篇随笔中说过的:「有诗的日

子,充实而美满,阳光都分外明亮,使我觉得这一天没白活」,不谋而合。的确,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写诗所得到的快乐只是也最好是短暂的。如果一个诗人写成了

一首稍为像样的诗,便沾沾自喜、自我陶醉个没完没了,那么他便不可能再去作更

高的追求,而他这辈子大概也只有那么一首诗了。许多诗人在成名以后便趋于沉寂

,也许多少同这有关吧?

 

你又说后现代的创作观与作品一直给你很大的困扰,使你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与接

受新事物的胸怀,也怀疑那些后现代作者们的写作能力与写作诚意。其实后现代的

现象并不只存在于文学界。它不是孤立的,我们几乎能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看到

它的存在。它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如果一个诗人认同那种玩票式的

生活态度,那么他写出来的诗自然而然地便成为后现代作品,也许便能拥有一批持

有同样态度的读者。我比较喜欢美国这个国家,是因为它的社会比较宽容,古典的

,现代的,后现代的,并存不悖,各有各的观众、听众或读者。其实在美国诗坛,

因为缺乏读者及市场,后现代诗早已退潮。我接触到的美国诗人,至少在中西部,

几乎没有人在写什么后现代诗。去年来自中国的作家哈金以他写实的英文小说《等

待》获得美国全国书奖,也多少说明了当前美国文坛的趋向。

 

我曾在《铺天盖地话网络》一文的结尾,谈到我对后现代的看法,摘录在下面供你

参考,并希望听听你的反应与意见:

 

「不管电脑网络如何发展变化,也不管未来的主流是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我想

文学里有些东西是不变的,除非你不叫它文学。这些东西包括文学的固有特性及功

能。诗人爱略特说过:『诗必须给与乐趣及人生影响。不能产生这两种效果的,就

不是诗。』又说:『「传统诗」和「自由诗」的区别是不存在的。因为只有好诗、

坏诗和一团糟而已。』我对「现代诗」和「后现代诗」(或文学)的看法也是如此。

一个作家必须择善固执,坚持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对人文理性的信心,不能为了

迎合讨好而去随波逐流,或玩弄时髦的新花样,制造一大堆浮光掠影、随看随丢的

文学垃圾。另一方面,他也不该拘泥保守或局限自己。为了达到文学必须感动人并

同读者沟通这个基本要求,他可以也应该『不择手段』,包括利用有声有色、铺天

盖地的电脑网络。」

 

祝你愉快!

 

  

非马,200094日于芝加哥

 

 本文收入非马散文随笔集《不为死猫写悼歌》,秀威资讯,台北,20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