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审丑与暴力语言
(2017-01-02 07:24:49)
标签:
《诗家》张仪飞项美静涛火火 |
分类: 转载 |
《诗家》观点
【议题】:诗歌的审丑与暴力语言
主持:张仪飞
整理:涛
审核:项美静
制作:火火
时间:2016.12.31;20:00-22:30
天际微光(雅儒):
我拿一篇朋友的文章来,抛砖引玉吧。海东青的观点,我也挺认同的。
“文人手握一支笔,它应该是神圣的。笔端的文字,应该对社会有一个良好的影响,直接导向人们的精神层面。倘若你自身的格局都不够大,如何肩负起先知先觉先导的责任?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个文人,你必须融入社会。从你对社会的发现中思考中,提炼出更高境界的文字。少计较一些别人,多审视一下自己。不要总纠结于哪个人够不够格称上一个诗人,谁谁谁,能不能配上一个文人的称号?”
诗道钟波:
这也很好呵。
善恶美丑对错……本无明显的界线。它在人们的心里,却有个基本的底线。这个底线没有人对它明文规定,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标尺,一把天平。 近些年在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里,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逆行",有的甚至以露为美,以粗俗下流來获取关注,获得点击和围观,更有一些诗人,把一些性描写,性器官的展示当住所谓诗人的性情释放。我个人是反对的。 诗歌可以分为很多种,思想类,名理类,怀国类,咏物类,咏景类,伤怀类,慰己类,唯美类,生命类,灵魂类,宗教类,风花雪月类,艳科类。 有些诗是大众的,有些是小众的,有些是一两个人的,有些是只属于个人的。 有些是大雅之堂的,有品礼拜场合的,有些是酒会集会的,有些是某地某区域的,有的是三五人桌间取乐的,有的是花事赏玩的,有的是对台的,有的是床上用品。 如果分不清场合,彼类诗拿到此场合来玩,不但没效果,反而显得不伦不类。但现在很多诗人,连这起码的都不懂。有时读他们的诗,像死爹的哭娘,像丧偶的人笑哈哈,像婚礼上听哀乐……
天际微光(雅儒):
其实我是学佛的,佛家对美丑没有概念,而是讲心。金刚怒目,菩萨低眉都是慈悲。鲁迅就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敢为孺子牛。只要是为了唤醒人们的心,清醒人对美的坚持和向往的都是好诗。
诗道钟波:
天际微光(雅儒),这个赞同。
关于诗歌语言暴力,我不想展开细谈,归结成两句话: 凡给人悦悦感的,就是好的。凡让人产生不适感的,都带有暴力。
涛:
诗歌应弘扬真善美,但“丑”的事物有时也可以真、善,甚至展现美的方面。揭露丑反而成为弘扬美的一种手法,因此诗歌的“丑”可以适当存在和应有,但拒绝低俗。毋庸置疑,诗歌的暴力语言必须抵制。
卜子托塔(湖拮):
诗歌的美不仅仅是语言上让人心情愉悦,关键是触动人的心灵向着真、善、美。
张仪飞:
题目是我出的,审丑的说法不是我首创。
其实我想说的是诗歌的本原。
诗可以表现美,也可表现"恶之花"。问题是诗歌的语言表达。
现在有人故意用低俗的语言写诗。个人认为这不足取。
一半儿:
诗歌中的丑,不单纯下半身和对于性的描写,还有一种丑是来源于个人思维的“丑” 下半身的丑是明目张胆的丑,而那些不负责任的写作方式,假大空是躲在黑暗之处的丑。诗歌自古便以言志为根本,发展到今天,又于抒情不可分割,但是有些诗歌以丑衬美,也是非常艺术的写照。
比如古人写
“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黑狗身上肿”
这首诗看上去是一首歪诗,实则是有内涵,有景致的,写的是雪,却不露痕迹,而且运用坡底韵的笔法。
可见,丑并非不可以有,但只要具备一个真正诗人的品格,就不算丑。
我觉得一个人的内心纯净,才会有优美的诗语,而内心龌齪,就会发生不负责任的语言。诗歌看似孤独,但却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有社会,自然息息相关,如果不能用大爱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来诠释,那么,再多的文字也只能是虚空的。
诗道钟波:
一半儿,这个到位。你应该叫全儿。这话在理。
项美静:
我以为诗歌的“审丑”,不仅指语言,还有内容。這是集美學,道德規范及民風習俗等一體的課題。
並且,每个人对美丑的认知不同。
詩歌中用犀利而独到的眼光挖掘现实的阴暗,灰色,弊端,陋习等,也许在某些人来说是丑、陋的。我则以为,只要是真,是自然的便是美。
揭露丑其实表现出的则是对美的強烈渴求。即所谓的挣扎。
挣扎也包含了抗拒和斗争。
天际微光(雅儒):
其实涂脂抹粉,文过饰非,阿谀奉承的赞美诗,巧言令色的打压别人的观念和言论才真丑。
也就是说假大空,不但会让文坛缺钙,还缺德。
诗歌的内容当然可以丑,揭露丑恶。
诗道钟波:
天际微光(雅儒),这个问题特严重。
张仪飞:
在古文学中,男女性爱用"云雨"代指。字面典雅,意思大家都懂。
诗道钟波:
张仪飞,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我最喜欢的就是"云雨"。
项美静:
残缺其实也是一種美。这取决于你的欣赏角度和鉴赏力。
如陋石,朽木之美无与伦比。
我便特喜欢别人以为丑的破陶残瓦枯木怪石。家里到处是这些。
残破的陶罐原始而本真,经修复后更显其美。以修复残破而抵达真美的内核。
丑蕴藏着美。我从一个寺院柴房捡回幾段被當作柴禾燒的桑榆用來裝飾庭园,你說丑吗?我觉得是大美。如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
主要是你得學会欣赏残破背后隐藏的美,即生活的内核。
张仪飞:
美静,对的。如维那斯。我喜欢纯净的诗。真实不虚。
卡西莫多是心灵美。
特别赞同人要有信仰。那是诗的骨头。
以美的眼睛审视世界。
诗道钟波:
项美静,这种美的欣赏超越了常人的认知。比如维纳斯。
诗人的魂之所在。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从此岸看彼岸。丑的对面是美……
一半儿:
项美静,赞同你的残缺美。
一个诗人首要具备的品格就是要有崇高的信仰,使命感,和责任感。诗歌在我理解并非没有用处,现代人对于诗歌麻木一方面是厌恶垃圾语言,另一方面感觉诗歌无用,但是我坚信,诗是拯救,是诗创造!诗歌如果不能发挥其作用,那么它本质上就不是美的,再将其用污言秽语“丑化”,那么它就名符其实的“丑”了。
项美静,向明老师的诗就很好,我非常喜欢他诗中的内涵。
他的诗没有半点过分的描写,却让人难以忘怀,这和那些以“下半身”哗众取宠有着天壤之别,当真以文字看人品,清澈见底。
诗道钟波:
一半儿,在诗中看一个人,比在生活中更看得清。
拿到大的范畴来说,美丑善恶对错……均无界线。
一半儿:
诗道钟波,是的,好多人把文字和道德分开来看,我认为诗歌中的丑,就是源于一个人的道德底线,一旦突破道德底线,那么说丑态百出亦不为过。
能够在大丑中发现,创造大美,想来也是很高的境界。
但这丑,绝对不是粗俗。
涛:
诗歌和诗人的内心,行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丑和暴力都可能存在其中,内心有时很难发觉,关键还是看诗歌和行为,具体需要综合衡量和评判。
何仙姑夫:
这几年,出现了暴力美学这个玩意,暴力既然在电影这方面有生存空间,在同为艺术领域的文学上,弄点暴力或者下三路的玩意儿出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鹏瞰海:
纵观中国文化史,以展示或刻画“丑”为表现手段,源远流长。在这方面,诗歌不算成功。
表现狞厉之美也源远流长,诗歌也不如其他艺术门类成功。
古有梅尧臣写上厕所看见蛆虫,今有徐乡愁走山路看到大便,都不成功。
诗道钟波:
大鹏瞰海,这个倒是的。
这次讨论话题出来的之后,这几天我也在想。
火火:
丑是美的另一面,都是人为的。客观物质世界不分美丑。
张仪飞:
有些狞厉之美通过岩画表现出来的。而语言有时无法表达。
我拒绝歌功颂德的马屁诗,那比丑还丑。
诗人必须要有一颗纯净的心。上海诗人主编季振邦老师说过一句话:何谓诗,诗者。寺庙之言。
项美静:
“何谓诗,诗者,寺庙之言。”此观点我不以为然。这不过是简单的将诗字拆解。诗所蕴含的远远不止是寺庙之言。
从诗歌的社会性来看,诗者必须有文学责任感。
语言技巧只是表现手段。以人为本。那是内核。
若泼妇骂街会用美的言语吗?
因此,首先得弄明白所谓诗歌的“审丑”指的是什么?
那些下半身或用性器官名词博人眼球的是否属于诗的范畴?
一半儿:
我觉得不应该属于诗的范畴,诗的语言是美的,是严谨的,是带有使命的,那些如泼妇骂街般的语言不具备诗语的要求,所以,将它们作为“诗”,是对文学艺术的糟蹋。
汤晃兵:
诗歌的丑,应该有内容和形式之分。也就是说并不是字面上的粗鄙。有些文字有些诗歌也很美,但却是违心歌功颂德或者故意的阿谀奉承。
诗道钟波:
火火,其实美丑不在事物,在主观的认为。水在流吗?流与不流是人的分别心。水就在那里。
火火:
诗道钟波,我就是这意思。人,才有主观。客观是自然。
李恒民:
诗的圣洁在于它的语言凝炼,人们常说通俗易懂,而俗在某些诗人的笔下成了媚俗低俗下流,殊不知诗歌的内容恰恰显示了诗人的道德立场,人格气度和艺术水准,而那些卑劣低俗不堪入目的语言使诗歌蒙羞,我们应坚决抵制。至于诗歌的暴力,严重制约着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试想那种高高在上肆意喧嚣的暴力,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呢?对此应该人人诛之,使诗歌创作回归正常的轨道。
大鹏瞰海:
“审丑”中的“丑”,是有特定涵义的。
张仪飞:
对的,我说的丑是指丑陋的语言。对此深恶痛绝。
何仙姑夫:
张仪飞,说对了,大赞,那些歌功颂德吹牛拍马的老干体,是真正的“丑”,不仅丑,还臭,污染了艺术。
大鹏瞰海:
“审丑”中的“丑”更多是指题材。
晨曦拾梦:
丑也是相对的。美与丑要看本质,当诗的主题没有了道德底线,再优美的文字也是丑的。
公德、道德是诗人应宣扬的主旋律。丑化心灵的诗,应踩烂,永不超生。
项美静:
晨曦拾梦,認同。
如何看待诗歌“审丑”中的“丑”,不仅仅是指美与丑的表像。
還包括诗歌的语言,题材,节奏,型式,音乐性,表现技巧等等。
诗歌中的丑,应该是以揭露,批判而达到修复。这也一种是对美的追求的表现方式。
没有丑何来美?美通过丑来体现。
如何发现“丑”所蕴藏的美才是关键。
歌功颂德及用赤裸裸性器官名词或咒骂式语言的应列入伪诗。不值得讨论。
卜子托塔(湖拮):
项美静,赞同。
有些人还是喜欢的,有些人还喜欢这么干。歌功颂德有时候也是小圈圈,真正的诗人把这认为“丑”。
其实美丑没有严格的界限之分,美中有点丑更美。但丑终究不会大行其道。
诗道钟波:
其实说心里话,我对近些年诗歌中出现的各种表现,都不惊讶,也没有特别对什么样的诗恨或爱。三年前,我创立波趵诗派的时候,就把水当住我修为的境界,这三年来,诗艺在变化,这个"目标",在还没有改变。这在四年以前,我的信仰或者说精神方向,曾经不只一次地改变,包括什么主义,上帝,佛,道,仙,神,鬼……我都信过。
要说我给我创造了我诗教,要其名而名,那就叫"水教"吧!
水最中性,不偏不倚。
张仪飞:
诗歌要表现什么,如何表现?这是今晚议案的实质。
真水无香。真诗无过无不过。
火火:
审美审丑,是一镜两面。
天际微光(雅儒):
其实我最喜欢敬畏之心。美丑就像东家之子。过犹不及。所以必须慎之又慎。上善若水。
项美静:
水並非中性。水也有恶水。洪水如猛兽。
不可能存在完全的中庸。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完美。
卜子托塔(湖拮):
就象水既软也硬,既静也动。看什么环境、什么状态里的水。
真从五行来看的话,相生相克,循环不止,生不止,杀不止。
项美静,所以美丑只是相对的。美中有点丑更美。
张仪飞:
互为参照。比如美人斑
晨曦拾梦:
说白一点,就是不能庸俗。
一半儿:
如果是人,美中带一点不足,可谓之残缺美,但诗歌属于严谨的,带着丑要怎样诠释呢?
这似乎回到了原点?
个人认为,诗歌坚决不能中庸。美和丑一定要有立场,和稀泥不可取。
项美静:
如何看待诗歌“审丑”中的“丑”,不仅仅是指美与丑这表面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指诗歌的语言,题材,节奏,型式,音乐性,表现技巧等等。
今晚的议题是诗歌的“审丑”,不是通俗而言的美丑。
诗道钟波:
没有跑题。这些都在"审丑"话题之内。
项美静,这个如果展开来说,那就长了,以后可以续集。
项美静:
诗道钟波,我是说没抓到重点,没有深入进去。
大鹏瞰海,有看到这一点。但没具体表达。
晨曦拾梦:
狠狠的深入进去,再把丑挖出来,在阳光下晒晒,让它无处藏身。
卜子托塔(湖拮):
诗歌里没有中庸之说。
诗歌是有生命的。审诗歌之美丑亦如审视世间之万物。亦如基肥育苗。这是美的。
一半儿:
卜子托塔(湖拮),万物有美有丑,有些看似很丑,但其作用却美不胜收。
如果诗歌能够达到以丑衬美,也不是不可以哦。
但是这丑似乎和粗陋不堪不能等同。
张仪飞:
最可怕的丑是披着美的外衣。
项美静:
一半儿,诗歌中的丑,应该是以揭露,批判而达到修复。
这也一种是对美的追求的表现方式。
大鹏瞰海:
一半儿,不止是以美衬丑的问题,而是直接表现丑。这很难。古来在诗中几乎没有成功之作。在其他门类中倒有一些。
一半儿:
项美静,嗯,学习了。
大鹏瞰海,我觉得要像探索真理一样探索诗歌,古人不成功我们坚持下去,或者可以呢。
大鹏瞰海:
一半儿,一直有人在做。
诗道钟波:
卜子托塔(湖拮),不是中庸。但诗有中性一说。具体典出何处,我记不清了,但在记忆中,好像是在几个古人论诗时说过。大概意思,就是说,会写诗的人,不会让爱恨溢于言表,也不会把情感强加给诗句,而是让事物呈中性。这在后来我看到现代主义的"表现"和"呈现"时,暗笑他们落后了千年。
卜子托塔(湖拮):
诗道钟波,这就是万物原本,诗人只是把物之原来写出来。
易人:
以丑为美,以恶为善,诗歌就变味了。
不是什么都能把原物表现,诗歌是有指向的。
一半儿:
易人,所以诗歌不能中庸,但是现在的诗人很少可以看到有立场的了
张仪飞:
诗歌就是要表现爱恨情仇。
诗道钟波:
张仪飞,这个我不赞同。
白向洋:
诗歌体现中华文化大系的精髓,审丑均是真善美的涟漪。
卜子托塔(湖拮):
一半儿,诗人的立场不是直接在诗的语句中出现的,而是借物写物,借事写事。若诗人不在诗中才是最美的。
一半儿:
卜子托塔(湖拮),但怎样也逃不出思想。
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
晨曦拾梦:
诗人的立场是发自内心的,心灵美才能抒发美。
卜子托塔(湖拮):
所以做到不露痕迹的诗,我还真没看到。
项美静:
诗人绝不可能不在诗中。只是渗人的主观和客观多寡而巳。
大鹏瞰海: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王国维说过了。
倾向性的问题,恩格斯说过了。
审丑这个话题太好了
白向洋:
审丑其实再现审美大系的核心内容,太值得讨论!
丑是美学的有力再现。是美学矛盾论的体现,显或隐仅仅是表现手法
经典作品用丑一斑知全豹,传世作品在杜甫就用社会的丑烘托伟大作品的美学潜质。
张仪飞:
所谓意像,意就是诗人的主观意识
美是丑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水生:
其实这是诗人如何尽可能的隐去自身的观点,二通过事物的发展,展示一些道理。
项美静:
白向洋,“经典作品用丑一斑知全豹,传世作品在杜甫就用社会的丑烘托伟大作品的美学潜质。”抓到了审丑的核了。赞!
水生,这我认同。但不太可能完全无我。
向以鲜:
项美静,没有丑,只有恶,丑是美的表妹儿
易人:
不是什么都能把原物表现,诗歌是有指向的。
指向是隐藏在诗中,太明太暗都不行,要适当才是写诗高手。
现在很多诗是表现丑而不是把丑撕开,让大家瞅瞅。
审美和审丑是美学概念。
自然界的美丑和诗歌中的美丑是不同的,如果没弄清楚诗歌就变样了。
美与丑是美学的范畴,丑不是美。
一半儿:
易人,诗歌与美学是分不开的,甚至与建筑学也分不开,诗是有结构的。
飘然一鹭儿:
不要语言,不要分辨,从前面的肩头看过去,旷观这个世界的一切合理性!美丑皆在其中。
诗人看见什么写出什么就向前走了一大步!美丑由他人辨去。观看的意志是眼睛的奇迹!忽略怎么看。
大鹏瞰海:
梅尧臣写蛆,徐乡愁写屎。都不成功。徐不是垃圾派的吗?
我看了他们的诗。还写了《我看“垃圾派”》一文,发在《中国新诗大观》上。他们可以说是“审丑”。影响很大。但我以为不成功。
香樟树:
诗,就是要歌颂美的!揭示丑的。只有看见了,感受了美的,丑,才会更加深刻地被认识。
刘向东:
从另一个角度,譬如宽泛的或广阔的角度,美与丑都是美的范畴,美固然是美,丑则是与之相反的另一种美,是与美对立着而共生共存互相观照的另一面。这正如喜剧与悲剧都是剧一样。
美丑是相对的。因而也是可以移位的。因为“审”的主体是人,因而是人定的美丑。如果标准有异,那么美丑就会产生变化。
白向洋:
一个清醒灵魂用丑或血和骨来揭示物事真相,深厚的美学才是诗的骨血,用丑扬起一面旗帜,召示民众心中的共性,这对造诗者尤为重要。
悲剧才是对立统一的产物, 悲的深度才是诗的高度。
易人:
对具体的人,美与丑是绝对的,是他个人的审美观。
刘向东:
上帝有上帝的美学标准,撒旦有撒旦的美学标准。
审美二字,也会让人产生“审梅”的联想。“美以曲为美,直则无姿”,这是一种当时的时尚,而那位作者正是以他的写梅的散文来推这种“扭曲”的审美观。
白向洋:
一位诗歌的战士,是一位揭丑的舵手,主控时代脉博,所谓曲高和寡,就在与此!
微语:
余秀华的稻子与稗子,或许在某种程度,某个角度,揭示了诗坛与诗歌的美与丑的关联。
义弦子:
诗,言,寺。语言,庄严(美)。
诗:美的语言。
诗是有性格的,超常性格。
因其超美,所以超常。
花虽小,却是美的代言。
做一个美的臣子,有什么不好?
诗:彻见尔心。
诗有完整的自我体系。
一首好诗,就是一个乌托邦的呈现。
白向洋:
义弦子,这是诗的真谛!
除了真,善,美之外,还有烘托的另类!
做一枚绿叶,呵护着担当着花绽放的使命!
非马:
现实的丑有可能同现实的美一样,成为艺术的美。但艺术的丑却永远不可能同艺术的美一样,成为现实的美。
天际微光(雅儒):
非马老师的话正耳发聩。祝福老师,自然界的丑是生活的无奈,是一种沧桑,而艺术的丑却是人性的丑恶,必然进不了艺术的殿堂。大家新年快乐。有大家的教导,让我受益匪浅。感恩!
项美静:
今晚参与讨论的人最美!哈哈~
张仪飞:
今晚的讨论时间到点了。原计划22点结束的讨论到凌晨还余兴未尽,感谢大家的踴跃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