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及诗话

标签:
非马散文诗诗话休斯敦诗苑第三期 |
分类: 转载 |
散文诗两首及诗话发表于《休斯敦诗苑》第三期,2016年2月
树
单独同暴风雨搏斗了一整个下午,折损了不少枝叶却依然挺直腰干的树对自己说:现在我可不愧为树了。
说罢便恬然隐身入林成为风景。
杜鹃花
淡淡的三月天
杜鹃花开在山坡上
杜鹃花开在小溪旁...
一大早,听到有圆润歌喉的妻子,在厨房里轻轻哼起这支熟悉又遥远的曲调,他便
知道,前些日子从超市买回来的盆栽,那些含苞待放的杜鹃花,终於绽开了
都四月了,芝加哥却仍在下雪,暖气不停地吹。而从电视里日夜喷出的燎原战火,
从三月一路延烧过来,更使他感到彻骨的寒。看到杜鹃花苞垂头丧气的样子,他想,杜鹃花大概也同自己一样,移植多年,才突然感到水土不服吧
但杜鹃花终於还是开了。电视上报导战事得利,国内民意支持度节节攀升
【非马诗话】
*以为新诗必须有固定的形式,进而期望所有诗人都遵循这形式写作,是徒劳的。现代生活这麽复杂,变化这麽快速,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丶思想与感情,即使是同一个人,今天与昨天,甚至这一刻与前一刻,都不会相同。
*诗的音乐性很重要,但音乐性应该是指内在的丶和呼吸一同起伏的自然的律动,不是指缠脚的韵。我每次读到押韵的诗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心里头只记挂着下一个韵脚。这就大大地减低了诗直接进入心灵的可能性。
*许多诗人现在都知道了传统的重要。一个文化传统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反省的东西,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但重视传统并不是要我们回到过去的时代里去。除非是写历史的诗或不得已的借古讽今。
*没有人人非写不可的题材,也没有人人不可写的题材。国家大事可写,个人小事更可写。现实可写,超现实或非现实也可写。要紧的是对题材有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让大家各适其所适,各长其所长,写出最好的诗来。
*诗要感动人,特别是要感动许多人,必须同大多数人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与现实世界紧紧结合。诗的现实是诗人用敏锐的眼悲悯的心,对宇宙人生历史社会的事事物物,经过深刻的观照与反省,所凝聚成的令人心颤的东西。
我很同意「诗人应为受苦的弱小者说话」的说法。成功快乐的人,本来就不需要人替他们说话。诗人替弱小的受苦者打抱不平说几句公道话,披露黑暗,这种对人类社会进步有绝对必要的工作,确实值得有抱负有胆识的诗人去从事。
*自己不熟悉的题材不写,没有真正的感受不写,没有新意不写,文字游戏不写,应酬诗不写,不诚实的诗不写,没有超越前人或自己的诗不写。即使写了,也不要轻易发表。即使要发表,也要等墨汁干了,多读两遍满意了才送出去。
*我一向坚持诗人要过正常人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该同平常人无异。不同的是他的胸襟丶思想与艺术。诗人必须到太阳底下去同大家一起流血流汗,他必须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然後才有可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才有可能对他所生活的社会及时代作忠实的批判与记录。
*一个关怀社会丶勇於面对现实的诗人,即使发出的是他自己个人内心的声音,但在这声音里面必然也包含了大众的心声,因此便不至於虚幻得令人不知所云,或无从共鸣。
*一首好诗,是一首演出的诗。诗人只提供一座舞台,一个场景,让读者的想像随着诗中的人物及事件去发展,去飞翔。不说理,不自以为是地擅作阐释或下结论。这样的诗是活的诗,是不断成长的诗。
*有创作经验的人大多知道,艺术这东西,特别是诗,脆弱无比。在制作过程中,只要有了杂念,随时都有爆裂粉碎的可能。
*
*
*
*
*
*
*
*
*
*
*诗不同於小说或散文,主要是因为它的多义性。一首耐人寻味的诗,往往具有多层次的意义。如果一首诗只有一个浅显固定的意义,那麽在我们读过一两次之後,便显得乏味,很难引起我们再去读它的兴趣了。
*一首成功的诗同一幅隽永的水墨画一样,需有足够的留白,让不同的读者,或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与心境下,产生不同的反应与感受。根据各自的背景与经验,读者可把自己的想像与解释加诸於一首诗,从而共享创作的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首诗必须有读者的参与及合作,才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