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赛与诗奖

标签:
非马诗赛明州和平之声首届“dcc杯”全球华语诗歌大奖赛 |
分类: 非马随笔及著作 |
我一向很少参加诗赛。我总觉得诗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年轻人。1978年我的诗作〈醉汉〉得吴浊流新诗佳作奖,1982年又以四首诗获一九八一年度吴浊流新诗奖,同一年,我的译诗〈集中营里的童诗〉获第二届《笠》诗翻译奖,以及两年後的《笠》诗创作奖等,我都不曾主动参赛,而是事後才知道得奖的。当然这些奖励对当时在海外孤军奋斗还相当年轻的我来说是个很大的鼓励,我也一直对那些评审们心存感激,他们居然能挣脱搞圈子套交情拉关系的诗坛旧习,连续把这些殊荣颁给一个素昧平生无籍籍之名的海外诗人,实在难能可贵
。
这些年来我仍秉持不参赛的原则,只偶尔参加当地的一些英文诗赛。一来英文是我的第二语言,用它写诗我永远感到“年轻”,二来我也想看看自己在评审者的眼光里究竟同那些土生土长的美国诗人有何区别。但最近我的中文诗却意外地获得了两个诗奖。
另一个诗奖是由安徽省文联《诗歌月刊》,深圳市文宝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首届“DCC杯”全球华语诗歌大奖赛。去年年底广州诗人翻译家苏菲女士在微信里告诉我说她还没有朗诵录制我的诗歌,要等购买了专业录音设备後再录制,到时候她要在全球大力发送。之後不久她要我把我自己最喜欢的诗歌5首发给她。我以为她是要拿去做朗诵,根本不知道是要拿去参赛,所以选了几首比较为大家所熟知的作品如〈醉汉〉〈鸟笼〉还有一组可能比较适合朗诵的〈新诗一唱十三和〉给她。後来她来信告诉我说很抱歉没有为我争取到一等奖,因为评审们打算培养年轻诗人,就把我安排下一点点。我安慰她说我本来就无心参赛,何况我完全赞成评审们培养年轻诗人的说法。倒是我那几首诗可能评审们都知道是我的作品,即使不具名,这就未免让他们在评选时为难了。其实他们大可不必让我占掉了一个三等奖的大好名额。给个有名无实的荣誉奖之类的甚至什麽奖都不给都是无所谓的。
后一篇:香港来的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