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为了找别的资料,读到这篇写於2002年的旧文,这种“大鱼钓小鱼”的把戏,在今天的网络上也许更为盛行。把它贴出来提醒大家。
<大鱼钓小鱼>
不久前接到上海一位诗友的电邮,要我打听一个名叫「国际诗人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oets)的组织。他说有一位朋友的写诗儿子,最近收到该协会的通知,他的诗荣获大奖,可得奖金二万五千美元,要他马上寄去七百美元的手续费。他们想知道这是否骗局。
接到电邮後,我马上上网去查看。发现这个组织的前身原来是臭名昭张的「国际诗歌图书馆」(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Poetry,其它名字还有National Library of Poetry, Poetry.com,
Poets.com等等),一向以诗赛的方式,引诱诗人上钩。多年前一位好心的朋友寄给我他们的大幅徵诗广告,我不明底细,便寄了几首去,结果每首都入选。後来他们来信说要请明星演员朗诵我的作品,制成CD,目的当然是要钱,我便没理他们,知道这是一贯骗钱的伎俩。现在换了个名字,似乎更变本加厉。网络上有一个网页是受骗者设立的,详细叙述了受骗的经过。他们的手法是送一顶大帽子,如「年度诗人」,请你交钱去参加大会领奖。结果发现几乎每个参加大会的都是「年度诗人」!有一个残障的退伍军人以为自己的诗才终於被赏识发现,兴奋地向朋友借钱治装,再加上机票丶旅馆费用及会费等等,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发现上当以後,他伤心地发誓从此不再写诗!最近一些受骗者正酝酿要控告该组织。但这种事情是愿者上钩,猜想不太可能告出什麽名堂来。
他们另一个捞钱的手段是出版选集。对于稿件他们是来者不拒,连小学生的涂鸦及成人的胡闹玩笑之作,都毫无例外地统统收入。根据粗略统计,他们每年平均出版50册这类选集,每册约600页,每页像沙丁鱼般塞进六位诗人每人一首的作品,每册定价50美元,每年光是这项选集收入便接近一千万美元。即使只有一半的人上当,也有四丶五百万元的收入。
这类诈财的机构其实还有不少。听说曾有华文诗人获得美国一些所谓诗歌学院颁赠的「荣誉」学位。只不知一个虚名到底值多少冤枉钱?最近我更收到不少来自中国大陆的徵稿函件,也玩起这类骗钱的手法来了。显然他们已迎头赶上了时代。
总之,我告诉上海那位朋友,凡是用「大鱼」钓「小鱼」,要你寄钱去领奖的,绝大多数是骗局。至於愿不愿花点小钱去购买印有大作的选集,或刻有尊姓大名的奖牌,或烫金的荣誉博士证书,满足满足一下虚荣心,则要看个人口袋的大小及口味的高低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