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铲雪少年何处觅

(2015-07-31 00:01:21)
标签:

非马

天才儿童的标准

随笔

韓小蕙

美国新生活方式

分类: 资料库

随笔<铲雪少年何处觅>被收入韓小蕙主编的《天才儿童的标准》,美国新生活方式丛书,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2003年9月

 

铲雪少年何处觅    

 

 记得三十年前我们初到芝加哥的时候,每次大雪过後,总有年轻人拿着雪铲上门,问需不需要人帮忙铲雪。每次我都笑着婉谢。这次芝加哥遭遇到三十多年来最大的一次风雪,铲着高可没膝的积雪,我一边惦念着住在几条街外的一位朋友,不久前他才因心脏病开刀,不知此刻有没有找到人帮他铲雪。猛然想起,已经有好几年没看到那些肩挑雪铲沿门找工作的年轻人了。


 这两天凑巧读到《芝加哥论坛报》上一篇关於今年大风雪的报导,谈论的正是这桩事。根据两位记者到各社区的专访所得反应,一般人都认为今天的年轻人太懒散了。一位五十六岁的公共工程技工说:「年轻人不想工作,他们手上有太多他们父母给的钱。」一位三十七岁的工人上个周末看到对街一个年轻人在玩摩托雪橇,而他却在那里挣扎着替这位年轻人的老祖父清除车道。「真有点可悲。」他摇着头叹息。而一位七十二岁的老寡妇说因为没有年轻人来敲门,她只好每次花五十元找职业庭园服务公司的人来替她铲雪。


 事实上,在零用钱多多丶工作到处是的郊区,拿着雪铲挨门逐户去替人家铲雪赚钱,这样的念头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多少有点天方夜谭。「大部分的小孩都有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刚同男友逛完购物中心丶在麦当劳歇脚的一位十七岁的女孩子说,「我不想同意大人们说的年轻人不愿多做工的话,但那是事实。他们宁可在暖和的商店里面工作。」在另一个郊区的商场里,两个十六岁的男孩在追逐女孩。问他们为什麽不利用学校停课的时间去铲铲雪,既可赚点外快又可得些运动并消磨时间?「我们很懒,我完全承认,」其中的一个咯咯地笑着说。


当然还是有例外。一个十七岁的小孩说他整个周末都在替人家铲雪。他的推销广告词很简单:「要不要我替你铲雪?外头很冷呢。」他说他共赚了九百元。

 
实干苦干的创业精神拓造了个人与国家的财富,但富裕的一代往往也容易养成好逸恶劳的下一代。我常想,日本近年来的经济不景气,是否同它娇生惯养的年轻一代有关?至少,在亚运或世运上,我们已见不到日本当年叱咤风云的气势。没有多少个年轻人肯牺牲安逸的生活,去接受一个运动员所必经的艰苦训练过程。


 由于美国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我想在可见的未来,也许不会像日本那样,走上盛极而微的困境。它的自由与兼容并蓄的宽松环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从顶尖的科技工作者,到主要来自墨西哥的廉价劳工,都成了它的新血。


 忽然想,上面提到的那位赚了九百元的年轻人,会不会是来自一个新移民的家庭?

 

(本文被收入非马散文集《不为死猫写悼歌》,秀威资訊,台北,2011)

 

铲雪少年何处觅

铲雪少年何处觅

铲雪少年何处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