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马及其现代诗研究--非马诗歌之艺术方法(5)
(2015-04-14 04:34:44)
标签:
非马江慧娟硕士论文高雄师范大学反逆思考 |
分类: 评论非马 |
【资料库】非马及其现代诗研究,硕士论文,江慧娟,高雄师范大学,林文钦教授指导,2004年。
第六章
第 五 节
「反逆思考」之意涵即所谓「矛盾逆折」,就是「在同一诗行或连贯而下的几行诗句中,抑或是在全诗的整体艺术构架中,将彼此矛盾的两种意念或情景紧密地组合在一起,构成顺逆相荡富於张力的冲击。」[56]此种方式,西方文艺理论又称之为「矛盾语」丶「抵触法」丶「反论法」或「矛盾修辞法」[57]。此种技巧於非马诗歌创作中之运用相当广泛,亦间接形成诗人独出的特色之一。诗人曾言:「其实我只想指出,每一样东西都存好几个面,我们不能老是站在我们习惯的位置看东西,有时候应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来看,这样我们会发现,世界上其实到处都充满了新奇有趣的东西,山川河流,花草虫鸟,每样东西都有它的美,都有它可爱的一面,即使是小小的一粒沙,我们都可以从它的身上看到生生不息的宇宙。」[58]此即指出摆脱旧有思维逻辑的束缚,而以崭新的观点与视野去领略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美妙之处,这是非马於其诗歌创作中所欲传达的意图,更是其诗歌创作的巧妙手法之一。为达此目标,诗人采用一种「反逆思考」的思维逻辑,从平凡的事物里引出不平凡,从不可能的境域里推出可能,已不意的惊奇,给予读者以有力的冲击,因而激发诗思,引起共鸣。
非马於诗歌的创发与想像力乃根植於对人生犀利的透视中,藉由对现实生活及人性的敏锐体验与观察,往往能拨开生活现象的表层外衣,而深入挖掘到一个深邃而迷人的境界;其後,再从一个出其不意丶令人惊诧的视角,猛然向人揭示出人生或事物某一层面的真谛。而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将作品予以呈现,不但能将读者的焦点作一移转,更营造出令人惊动却饶富幽默趣味的诗歌意境。诚如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鸟笼三部曲〉便是「反逆思考」的最佳范例。
其一〈鸟笼〉:
「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
在鸟与鸟笼之间,我们通常想到的是失去自由的鸟,鸟笼打开了,鸟也就因此解除禁锢而重获自由。然而,诗人却以相反的角度切入,从鸟笼担负着「关鸟」的使命而看到了它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的另一种形式的不自由;因此,当打开鸟笼,予鸟以自由的时候,鸟笼自己也解除了「关鸟」的任务,同时也获得了自身的解放。诗人於其中所作的呼告,是渴求人类灵性的解放。
其二〈再看鸟笼〉:
「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天/空」
蔚蓝天空没有了鸟儿飞翔,如何显其自由?充其量只是一种悲凄的寂静,因为没有了活跃的生命力,就如同失去了灵魂。而禁锢天空灵魂的是鸟笼,打开了鸟笼,天空也重获了自由。於此,诗人所作的呼吁,乃是在追求着人类灵性的解放之上,更要追求其悠然及自由!
其三〈鸟笼与天空〉:
「打开鸟笼的/门/让鸟自由飞/出/又飞/入//鸟笼/从此成了/天空」
不受拘束的人类灵性,就如同鸟儿一般,能自适自在的处身於鸟笼与天空之间,任何的形役都不存在,就连拘执的鸟笼,也能在灵魂的真切的自由解放中,成为辽阔宽广的天空。而这正是所谓「无入而不自得」的真切意涵。
非马於诗中所呈现的「把自由/还给/鸟/笼」丶「把自由/还给/天空」丶「鸟笼/从此成了/天空」三种层次,皆是从不同的角度,把鸟笼视为禁锢人性自由的象徵。诗人以主体的逆向性,呈现出不同凡响的意象与深沉的哲思启迪。
此外,〈构成〉丶〈颠倒四曲·昏〉丶〈四季·冬〉等等,亦皆诗人利用反逆思维之创作手法所建构之作品。
〈构成〉:
「不给海鸥一个息脚的地方/海必定寂寞//於是冒险的船离岸出发了/竖着高高的桅」
广阔的大海是海鸥翱翔的天地,更是它嬉戏游玩的乐园,一般是以海鸥为主体进行思绪延展;然而,诗人摆脱此种既有的思维模式,以海为主体而认为海会寂寞,如果海鸥不曾停留休息的话。而为了让海鸥有停息的地方,所以竖着高高的桅的冒险之船,便从岸边启航以达成海的愿望。海鸥的飞翔丶船儿的航行都是自行驱动所造成的结果,然於此诗中,却皆变成被动的客体,而原本为客体的海却一跃为主体,而宰治着诗中意境的构成。
〈颠倒四曲·昏〉:
「争啄了/最後一粒/太阳/这群饥饿的/野鸽子/竟咕咕/向我逐渐模糊的/瞳仁/围拢过来」
饥饿的野鸽子,是在形容黄昏的暮霭层层笼罩,诗人不以眼中所见之景物的变化进行述说,却是以景物的变化向诗人迎面而来,产生一种「以物即人」的生动惊异的感受。
〈四季·冬〉:
「若非一夜大雪/爱冒险的脚/如何去踩去没膝去惊呼去笑成一团//或者如何去/伫望茫茫」
就既有的思维逻辑而言,是因为有雪所以才会去玩雪,或欣赏茫然洁白的景色。但诗人却不以此种方式建构,却告诉读者「若非一夜大雪」,则如何去冒险?如何去伫望茫茫?
由上可知,非马於诗歌作品中所运用并非常人一般所习惯的单向性思维,而是一种属於不同层面的反向思维模式。美国诗人学会拉曼诗奖获得者的芝加哥诗人李立扬曾经这样说到:「非马的诗属於那种诗派--表面上平凡,但在语言及感知上有独特的转折。」[59]而此种「独特的转折」,正是本节所论及「反逆思考」创作手法之呈现,而在新奇的想像中,除了营造出颇富哲思的意境,亦透发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体验。在挣脱既有常规之思维方式的束缚之下,诗人於诗歌作品之中引导着读者趋向於多面性生命意义之思索与探寻,而此正是非马於诗歌创作中甚为突出之成就与特色!
---------------------------------------------------------------------
[57]美国学者布鲁克和华伦合着的《现代修辞学》甚至强调说:「矛盾语法是适宜於诗的,甚至可以说是诗中无法避免的语言。只有科学家们的真理才要求一种丝毫没有矛盾迹象的语言;而很明显的,诗人们所要抒写的真理只有靠矛盾语法始足以获致。」详见黄维梁《火浴的凤凰》,台湾纯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8]非马〈笑问诗从何处来〉—在芝加哥「文学艺术新境界」座谈会上的讲话,载美国《华报》1994年2月3日,页10。
[59]格兰娜·豪乐威(G1enna
Holloway)〈中国诗人非马崛起美国诗坛〉,刘荒田译,《华报》第8-9版,1996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