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考的智慧

标签:
萧萧《世界日報》副刊1994.10.15非马鸟笼 |
分类: 转载 |

逆向思考的智慧
萧萧
「妈,我要出去了!」
「早点回来啊!」
「好──啦!」
父母总是记挂孩子的安危,孩子要出去,父母再三叮咛,反覆说的总是那些话。孩
子表现出不十分耐烦的样子,「好啦」两字说得很重,仿佛「家」是枷锁,限制了
他的自由。看起来好像是父母限制了子女的自由,其实何尝不可以说是子女剥夺了
父母的自由。因为子女在家、因为子女要回来吃饭,所以父母在家相陪、在家做饭;
为了子女,多少父母不能做他想做的事,也失去了他的自由。
诗人非马说:
打开
鸟笼的
门
让鸟飞
走
把自由
还给
鸟
笼
这样的说法不是很好吗?「鸟笼」本来是自由的,他保有他的「空」、他的「闲」。
但是,鸟住进来了,鸟笼不再有空闲,他随时要保持警戒状态,他失去了闲散的自
由,所以鸟飞出去之后,鸟笼才获得绝对的自由──儿女长大了之后,父母才得到
真正的舒放。
这是逆向思考的好处,这样思考而得的智慧,让一些「空巢期」的父母勇于享受中
年以后才容许他翱翔的天空。
婚姻,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思考呢?
在一次酒宴席上,我听诗人哑弦说:「人生苦短啊!不过,如果再凑一句『婚姻苦
长』,人生的真貌不是更传神了?」
这也是一种逆向思考,人生苦短是真,如果陷在婚姻的泥淖中挣扎,不是很不值得
吗?人生苦短而婚姻苦长,此话一听,岂能不悚然一惊?
或者这样想:人生真短吗?想到婚姻之长,人生也不算短了!婚姻真长吗?人生也
不过区区数十载而已!
哑弦这两句话中用了两个「苦」字,是一种深沉的戏虐,哲学性思考的游戏性演出,
悚然一惊而莞然一笑。
回过头再看非马的诗,诗的最后一段:「把自由还给鸟/笼」,鸟/笼分行而写,我
们可以将两字接读为一个名词「鸟笼」,也可以视之为「鸟」与「笼」两个生命实
体。鸟自由了,笼也自由了;笼空了,鸟更是海阔天空了。
生命与生命的相对待,不都是这样的两蒙其利吗?
原載於《世界日報》副刊,199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