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非马双语短诗鉴赏:《停电的晚上》
(2013-03-07 22:41:53)
标签:
转载 |
停电的晚上
非马
黑暗中
人们才突然注意到
月亮
与星星的
存在
BLACKOUT
William Marr
a powerless night
when people suddenly noticed
the existence
of the moon
and stars
[鉴赏]
简单的小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却包含着重大的内容。我曾在早年随感而写的一首小诗《童年的月亮》中写道:
是什么使我多时忽略了你的存在啊
是那城市的喧嚣纷攘
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还是因为城市夜晚的灯火过于辉煌
是的,以电力为标志的现代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却使人们远离了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以及点缀着夏夜之幕和童年之梦的闪闪的星星。因此,我们不妨说:《停电的晚上》,正写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两者之间的冲突与不可兼得。
小诗如此简单,英译似乎可以不费思索:
The Night of Power Failure
In darkness
People suddenly notice
The existence of
The moon
And the stars
初学译者,多会如此翻译——而且,若将此译与非马先生的自译做一比较的话,当有不少人觉得此译比非马先生的自译更好。然而,果真如此吗?
先看诗题:《停电的晚上》,英译The Night of Power Failure, 岂非铢两悉称?查阅词典,BLACKOUT, 意为“断电;灯火管制”。Power Failure则意为“停电;电源故障”。于是可知:Power Failure当时一种自然的、无可奈何的情景,而BLACKOUT却与人之行为相涉。结合整首诗意,BLACKOUT何其精当!另外,BLACKOUT用作名词,若将之分开,则是动词短语black out. 举一例句,更见端详:
The town was blacked out due to power failure.
这个城镇由于停电变得一片漆黑。
句中,black out与power failure并行出现,除了证明power failure表示客观或无可奈何、black out表示人为之故意外,我们的脑海中,隐身于BLACKOUT之中的black之本意,至此方被激活:black一词,正构成对所谓科技文明的质疑或讽刺。
回顾诗题《停电的晚上》,似乎“晚上”未译。译诗首行a powerless night之night正可补之。如此将“晚上”由诗题转移到诗行,可谓“移花接木”。
另外,措词powerless亦颇堪玩味。按照词典上的意思,当解作“无力的;无能的”,为powerful(有力的;强大的)之反义词。例如:
I’m quite powerless in the matter.
这件事我无能为力。
那么,a powerless night若回译汉语,“无力的夜晚”?否。“停电的夜晚”,方为正解。可见,诗人于此选用powerless, 仍有蓄谋:一方面,将powerless用作词典上没有的“无电的或停电的”,可取得语言的陌生化效果——这正是诗人或一流的译家方可达到的高度。另一方面,powerless在此虽然表示“无电的或停电的”,却首先给人以“无力的或无能的”之印象——一语而双关,正显诗家措词之妙。
非马先生自译中的另外一个亮点,即是第二行的引领词when. 此为虚词,不为一般人所看重。然,却时时可显妙用,达汉语难尽之意。非马先生在另一首题为《山边》的双语诗中,有when的类似用法:
泪珠才从他圣洁的双颊滚过,
甜美的花朵就在他脸上绽开。
tears had hardly rolled down his cheeks
when a sweet smile bloomed at his mouth
这里的when, 也是初学译者所不大注意的。再如:
We have only three books when we need five.
我们要五本书,可是只有三本。
品读可知,when之妙用,正在不起眼之时。最后,the existence of中之小词of, 当放在下行,如非马先生所为,才与英诗之语感吻合。
(张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