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非马反响(之四)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 |
前一段时间,从学校图书馆借阅《现代短诗一百首赏析》,竟发现里面收有非马先生的诗作《看划龙船》。最近又看到书后的:
启 事
因本书编辑出版时间较紧,部分作者未及联系、知悉,望见书后,与本社总编室联系。
联系电话:(010)
64813345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邮编:100029)
心想,既然非马先生也不知道此书,我就尝试着与出版社取得联系(当然,电话已不是上面给出的电话了)。接听电话的编辑郭女士说:此书时间太长,当时的编辑也已调离出版社,并问我有何想法?我说里面收有非马先生的诗作,他本人也不知晓,我想帮他要一本。经过若干天的等待后,我又联系,郭女士说:领导同意给寄一本,我便告知了自己的通信地址。
与非马先生联系,先生说:邮费太贵,你把清楚一点的照片发给我就行。
马上照,马上发。
就发到这博客里了。
阴阴淡淡的天,光线似乎仍不太好。
若不行,改天阳光灿烂了,再照,把这些照片给替换了,也行。
问好祝福非马先生!
附录《现代短诗一百首赏析》相关内容:
看划龙船
非马
如果鼓声是龙的心跳
那几十支桨该是龙的脚吧!
鼓,越敲越响
心,越跳越急
脚,点着水
越走越快越轻盈
而岸上小小的心啊
便也一个个咚咚咚咚地
一起一落
一起一落
爸爸们
请牵牢你们孩子的小手!
说不定什么时间
他们当中有人
会随着龙的一声呼啸
腾空而起
(选自《非马集》,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版)
作者简介
非马(1936 —),原名马为义。广东潮阳人。生于台中,在原籍广东度过童年。台北工业专科学校毕业。毕业后到台湾屏东糖厂任职。1960年留学美国马开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在美国从事能源研究工作多年,现已退休,专心写作及绘画雕塑。1955年开始发表诗作和散文。著有诗集《在风城》、《非马诗选》、《白马诗》、《路》、《笃笃有声的马蹄》、《非马短诗精选》等。
作品简析
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船,是中华民族历久不衰的传统习俗。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看划龙船》这首诗写的就是孩子们随大人看划龙船时的表现。歌颂了华夏子孙作为龙的传人,血脉里都流淌着龙的精神。
全诗分为三节。诗的第一节只有两行:“如果鼓声是龙的心跳/那几十支桨该是龙的脚吧!”长长的龙船有似龙的形状,船有浆而龙有爪,击鼓有声而心跳有音,诗人就此展开巧妙的想象,写“鼓声是龙的心跳”,这一新奇的比喻为后两节的诗意展开做了极好的铺垫。诗的第二节将水上的“划龙船”和岸上的“看划龙船”一同送入读者的阅读视野:“鼓,越敲越响/心,越跳越急”,这是对第一节第一句的呼应和续写;“脚,点着水/越走越快越轻盈”,则是呼应第一节的第二句,把龙舟竞渡的场面只从效果上做了诗意化的特写。如此紧张的场面,岸上的观众有何反应呢?诗人选取看什么都新鲜的小朋友们的视角:“而岸上小小的心啊/便也一个个咚咚咚咚地/一起一落/一起一落”,“小小的心”点明是孩子,“一起一落/一起一落”的复沓写法活画出孩子们的兴高采烈与欢呼雀跃。第三节是诗人生发出的奇妙想象,也是全诗诗意的升华:“爸爸们/请牵牢你们孩子的小手!”这一句为后四句蓄势,后四句:“说不定什么时间/他们当中有人/会随着龙的一声呼啸/腾空而起”。诗到此戛然而止。
在这首诗中,对比、夸张手法的运用和新奇、大胆的想象的加入,使得全诗留给读者的深刻印象不是水面上的龙船,而是高空中的小飞龙。它带给读者的惊奇、喜悦和振奋,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好像雨后你要去看飞瀑,却意外发现了彩虹。
(见张贤明编著《现代短诗一百首赏析》;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287-2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