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非马双语短诗鉴赏:《暴风雨前》
(2012-06-21 10:07:28)
标签:
转载 |
暴风雨前
非马
紧紧撑著
坍塌下来
的天空
树
突然
松出双手
抓住了
一只
惊
惶
的
鸟
APPROACHING OF A STORM
A tree
upholding the falling sky
suddenly let go
both its hands
and caught
a
bird
[鉴赏]
小诗散读:“紧紧撑著坍塌下来的天空,树,突然松出双手,抓住了一只惊惶的鸟。”
显然,《暴风雨前》只是描写了树的状貌。角度可谓独到——更重要的是,描摹形象、生动、传神。
“紧紧撑著坍塌下来的天空”,其主语,当然还是“树”。那即将坍塌下来的天空,靠一棵树而紧紧地撑着——天空何其低沉,四周何其黑暗。
静态描写之后,诗人转向动态:“树,突然松出双手,抓住了一只惊惶的鸟。”
“树,突然松出双手,”概因支撑不住了吧?
“抓住了一只惊惶的鸟”——惊惶的是鸟,更是树。以鸟之惊惶来写树之惊惶,自然高妙。
另外,“惊惶的鸟”,四字四行,缩进排列,成交叉之状,正显出鸟的惊惶乱飞之状貌。
至此,一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画,就这样完成了。
余味,留给读者。
《暴风雨前》,英文不用BEFORE A STORM, 却译为APPROACHING OF A STORM(暴风雨的来临),便有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变通而高妙。
英诗散读:A tree, upholding the falling sky, suddenly let go both its hands, and caught a fleeing bird.
比读汉语,可知“紧紧”省译,似乎正好;若当真译出,则显冗余。诗中用的upholding, falling, fleeing三词,采用同一后缀,强调动作正在进行,极大地增进了诗意。
“坍塌下来的天空”,英文不说the fallen sky, 却说the falling sky, 正写其意。若用前者,则天空已经坍塌——非其意矣。“坍塌下来的天空”,深层的含义,乃是“即将坍塌下来的天空”。
“一只惊惶的鸟”,对应英文a fleeing bird(一只逃亡的鸟)。“惊惶”与fleeing, 虽非字面上的对应,却是神态上的吻合。
总之,汉诗12行,英诗7行,大大地缩减了。正如减词而不减意,减行而不减意——乃诗歌翻译的技巧之一,只是一般的译者不会如此使用,或不敢如此使用。
束之缚之,只能导致“愚忠”的译文或译诗。
(张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