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非马双语短诗鉴赏:《对话》

(2012-05-07 06:30:18)
标签:

转载

对话

非马

 

你在逃什么,老太太?

军队

什么样的军队?红军?白军?

军队

 

你在躲什么,年轻的母亲?

炮弹

哪来的炮弹?东方?西方?

炮弹

 

你在哭什么,小妹妹?

谁的血?人?动物?

 

附注:此诗首节采自电影[济瓦哥医生]里的一段对话。

 

DIALOGUE

William Marr

 

What are you running away from, old woman?

ARMY

what kind of army? red army or white army?

ARMY

 

What are you hiding from, young mother?

BOMBS

which way are the bombs from? east or west?

BOMBS

 

What are you crying about, little girl?

BLOOD

whose blood? human or animal?

BLOOD

 

[简评]

若散读《对话》,该是这样吧:

 

“你在逃什么,老太太?”

“军队。”

“什么样的军队?红军?白军?”

“军队。”

 

“你在躲什么,年轻的母亲?”

“炮弹。”

“哪来的炮弹?东方?西方?”

“炮弹。”

 

“你在哭什么,小妹妹?”

“血。”

“谁的血?人?动物?”

“血。”

 

与原诗比较,可知散文化之后,只是在每个诗行上添加使用引号,并添加了六个句号,如此而已。

诗全由对话组成,没有一个赘字,分为三个诗节,分别出现三个被问者:老太太,年轻的母亲,小妹妹。——“老太太”该是“年轻的母亲”的母亲或婆婆?“小妹妹”该是“年轻的母亲”的孩子?无论如何,都令读者想起三代人来,而她们正代表着社会上广大的妇女和儿童。

老太太在逃军队,年轻的母亲在躲炮弹,小妹妹在哭血——直令人想起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战争的残酷,该是近乎死完了男人。又想起唐代白居易的《石壕吏》来:虽然描写战乱的角度不同,却同样是血泪的控诉!

老太太、年轻的母亲、小妹妹,都是两问而一答,分别为“军队”、“炮弹”和“血”。在被具体追问的情况下,她们只是重复着简单的两个字或一个字——一方面描绘出她们惊惶失措之下的状貌,另一方面也极写军队之杂、炮弹之乱,以及血之横流。

“红军”也好,“白军”也好,既然要逃,好在哪里?

“东方”也好,“西方”也好,既然要躲,而失了家园,何方能好?

“人”也好,“动物”也好,难以区分,到底谁好?

此诗中的老太太,令人想起“我要活,我要活,我要……”“沙哑唱片”一般的《老妇》。

在接受采访时,非马先生说:“这首《对话》其实是我自己的双语作品。它是我观看了电影《齐瓦哥医生》后有感而作的。头一节便是取自电影中的一段对话。”

其实,读者无需了解《齐瓦哥医生》的故事情节,即可读懂此诗——并产生共鸣。

汉英之间,不仅标题《对话》吻合DIALOGUE, 而且诗节诗行、单词短语等,也都非常对应,可谓直译为主。

细微之处的变通,概有三点:

其一,“小妹妹”对应的英文是little girl, 而不是little sister. 初学英语者,许会用sister来对应“妹妹”,而不知不觉,其含义早已流变:一方面,sister的年龄,可小,亦可大;而girl的年龄,相对而言,只能较小,而不会太大。两者的区别,就像brother(年轻年老皆可)和boy(只指年轻者)的区别一样。另一方面,诗中的“小妹妹”,乃称呼语;sister虽含义为“妹妹”,却不是英文里面的称呼语,而girl却可用作称呼语。又想起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叫老师时,直呼teacher——这当然不为英美人所能理解和接受,因为teacher虽意为“老师”,却同样不能用作称呼语。称呼老师时,英语一般说Mr.MissProfessor某某,即可。汉英之间,有时字面上看起来完全对等,实质上却决不能划上等号,从而形成汉英翻译过程中的陷阱——译者须时时当心、处处留神。

其二,“你在躲什么”对应英文What are you hiding from, 而不是What are you escaping from. 何故?请看如下译例:

 

He escaped from prison by climbing over the wall.

他爬墙越狱逃跑。

 

He traveled extensively to escape from boredom.

他到处旅游,以解烦闷。

 

He longed to escape from the fetters of an unhappy marriage.

他渴望逃脱那不幸婚姻的束缚。

 

The soldiers hide from the enemy in a slight depression.

士兵们隐藏在低洼处,躲过了敌人。

 

He ducked into a shop in an attempt to hide from the cops.

他躲进一家商店,企图躲过警察。

 

We never hide from history. We make history.

我们绝不逃避历史,我们创造历史。

 

品之味之,可知escape from往往表示从一种既定的状态下逃离出来,而hide from则一般表示远离某种状态。由此,可见诗中用hide from, 乃是精确的措词。

其三,“军队”、“炮弹”和“血”所对应的英文单词ARMY, BOMBS, BLOOD, 采取全部大写字母的形式,以示强调。这在非马先生的双语诗中,亦属常见。

(张智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