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熟的风景

(2008-09-28 08:17:58)
标签:

非马

美国

诗人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海南

作品研讨会

文化

分类: 评论非马

成熟的风景

——在海南非马现代诗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春煜

 

 

            记得二十多年前,在一个厚厚的选本上读到非马的《电视》:“一个手指头/轻轻便能关掉的/世界/却关不掉//逐渐暗淡的荧光屏上/一粒仇恨的火种/骤然引发/熊熊的战火/燃过中东/燃过越南/燃过每一张/焦灼的脸”,就象是漫不经意地扫过一堆砂石时,突然发现了一颗耀眼的钻石。它简单而美丽,把逼人的现实天衣无缝地融入诗里。及至认识了非马其人,再来欣赏其系列诗作,于是顿感那诗非非马莫属!  

            我不是诗人,头脑里也没有多少理论。我读诗,无论古人的或今人的,从来不敢妄作解人,以免曲解作者,贻误读者。我与非马交往多年,并且十分喜爱他的作品。但是对这些作品进行全面的研究和综合的分析,说出个所以然来,这不是我所能胜任的事情。在这里,只能就非马及诗创作,粗略地谈谈个人一些片断的零碎的感受。

 

 

 

            非马写诗达四十年,迄今己出版过14本诗集。他的诗不仅为华人读者所酷爱,就在美国主流社会也有无数读者为他的作品所倾倒。兹举一例。1996年春天,非马的英文诗集《秋窗》刚一问世,在美国久负盛誉、风行全球的《芝加哥论坛报》,就以整版篇幅并配上三幅照片,对非马的创作成就作了极为突出的报道。应该说,在美国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非马无疑有极高的英文造诣。曾有人劝他用英文写作,挤身世界诗坛。他听了淡然一笑,说:“放弃与我一起长大的母语,我能写出什么样的诗来?”①又说:“我的诗如不能得到自己同胞的共鸣,任何外加的荣誉都将成为可笑的负担”。②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我想要探讨一个诗人的作品,不妨先讨论一下他的创作观。

            非马以现代诗名世。何谓现代诗?“现代诗就是‘现代人’写的诗。作为现代人,则必须有现代知识、现代意识、现代思想。‘诗’是艺术,艺术贵在创新,所以必须有与传统不同的现代语言与现代技巧”。③非马的阐释,可谓要言不繁,切中肯綮。

            诗,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最神秘也是最难追求的缪思。如何来鉴别一首诗?非马对现代诗提出四项要求,即:社会性、新奇性、象征性和精确性。④这完整而鲜明地体现了非马的美学观。综观非马历来的创作,大体上是以这“四性”作为个人写诗的准则,他现已推出的八百多首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些要素。

            与此同时,非马还响亮地提出“比现代更现代,比写实更写实”的口号,⑤并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目标。我认为这是富有积极意义的。非马在创作上倾向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从非马的创作实践看,他的这一目标正在实现,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非马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是,内容上力求把握时代的风貌和心态,触及现实社会,因此,作品显得有深度,哲理意味浓厚,而丝毫没有西方现代派的迷惘、空虚和幻灭感,形式上纯熟地运用了象征、通感、暗示、变形等现代诗的技艺,让他的思想感情融化在诗的意象中,而其文字一点也不艰深晦涩。

            非马赞成诗是日记体这一观点,认为诗是能把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完整地记录下来的方式,也是相当完美的方式,藉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非马坦承:“我的诗作题材全部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生活体验,但我的诗却总带有多层次的意义和足够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凭借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去填补去完成共享这种‘超时空’的诗创作的乐趣”。⑥尽管寥寥数语,却警辟可诵,连同作者上述的言论,不啻是一位成功的现代诗人的创作宣言,藉此,我们便能深入理解非马艺术世界的奥妙。

 

 

            旅美期间,我常有机会和非马闲聊。有次谈及文学的泡沫现象时,他表示:文学毕竟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没有个人的实际生活作基础,便不可能写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我问他写诗是否靠灵感,他说,灵感是靠不住的,写一首诗的动机,常常是由于偶然的机缘:对于某地方有兴趣,看见一张画,街头巷尾偶见,回想昔日什么事,书本里读到,旅行。而进入创作状况都是智慧掺和着感情高度的储存与运用,而表现于言辞上。一件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耗尽作者无数心血与润饰修正的工夫。正如佛洛斯特所说,开始于情意,而终结于智慧。  

            从创作构思看,非马诗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表现人生之旅的反刍,即藉写事写景,写出人生感情和经验。写这类诗时,诗人从具体的时事或景物开始艺术构思,这一点与传统的写法无异,但在表现感受与经验时,则采用了现代派艺术手法,如用凝炼浓缩的语言,营造新鲜惊奇的意象等,从而避免了写实派易犯的显浅直露、淡而无味的毛病。这类诗不少,其中广为传诵的就有《黄河》、《罗湖车站》、《醉汉》、《超级杯》、《行走的花树》、《被挤出风景的树》、《蓬松的午后》、《秋窗》、《做诗》、《芝加哥》、《夜游密西根湖》、《赏雪》、《白茫茫的雪地上喜见一只黑鸟》、《拜伦雕像前的遐想》、《在曼谷吃潮州菜》等。这些作品写到了社会、政治、爱情乃至平凡琐事,不只是表现某一经验,而且在此特殊经验中揭示普遍的人生意义。

第二种是以某个具体事物为构思的起点和中心,藉清晰的形象来表现生活哲理和新颖看法,有些类似咏物,诸如《狮》、《荧火虫》、《孔雀开屏》、《对话黑鸟》、《一只小蓝鸟》、《猎海豹图》、《苹果》、《郁金香》、  《蒲公英》、《花开》、《中秋夜》、《钟表店》、《越战纪念碑》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篇什,题材上展现了“无物不可入诗“的信念,构思上通篇以一个意象为中心,善用想象力;巧妙地将意、情、理倾注其间〔“象”在自然界,“意”在社会层),从平凡的事物中引出不平凡,易言之使所言之物显出灵性,并具哲理思辩力。因此,这类作品比起传统的咏物诗,不仅写作技巧高明,而且所表现的情思也复杂得多。第三种是诗人在生活中形成某些理念,以这些理念作为出发点,通过艺术想象捕捉意象和细节,然后成诗。这在非马的创作中占了相当的篇幅,其中不乏精品,如  《鸟笼》、《鱼与诗人》、《独坐古树下》、《马年》、《蝉曲》、《珍珠港》、《学鸟叫的人》、《生命的指纹》、《浮士德》、《有一句话》、《春》、《功夫茶》、《网》、《龙》、《黑夜里的勾当》、《春天的阵痛——纪念五四》、《领带》、《流动的花朵》、《海上晨景》、《秋叶》等。这类诗,最能体现现代派的诗歌理念。艾略特认为艺术想象是综合的,有升华作用的、能化生活素材为艺术经验的金片。非马的这一类诗既然摆脱了以具体事物为依傍,而以理性为想象的中心,这就使得他的诗思灵动有致,视觉空间由小而大,由窄而宽,由迷蒙而清晰,显出其多彩多姿的空间设计。我不由想起英国诗人柯尔律治的话:诗,就是人的全部思想、热情、情绪和语言的花朵和芬香。非马的这些诗篇给了我们很大的满足,那么多美的享受!

            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发现。里尔克说得好:“我们到底发现了一些什么?围绕着我们的一切不都几乎象是不曾说过,多半甚至于不可曾见过吗?对着我们真实地观察的物体,我们不是第一个人吗?此话值得我们深思。

            在非马上述三类的作品中,尽管构思有异,却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作者能使自己超出浮光掠影的感受,捕捉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即发现了前人所未见到的天地,因此,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哲学的意念,甚至对人生对自然或对社会制度的思考与顿悟。

            非马坚持艺术良知,他的作品并不是以传达情感为主,而是着重于表达一种感觉,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它有如晶莹的露珠,透明,特别富于启示的力量。因此,诗的构思问题,关键在于诗的想法必须很特出,诗的动人必须以想法取胜,语言只是手段,藉此手段以完成传达意象的目的。

 

 

 

            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非马曾借此说明艺术创作,要尽量简洁、含蓄。

            非马的诗,大多短小精悍,有的四行、六行即一首,最长的也不过二三十行。在短小的篇幅中,却能做到景不盈尺,而游目无穷。几十年来基本上保持他一贯的诗风,自成一家。在台湾有“文艺总监”之称的名诗人痖弦称,华人诗坛以短取胜的诗人,非马是第一把交椅。绝非溢美之辞。

            目前文学的潮流趋向于高度简练。当今一切都在加速前进的情况下,读者希望能读到更多短而好的诗,时代需要更多象非马那样执着地迷恋于短诗的艺术探求的诗人。

            优秀的长诗固然难写,精巧的、容量博大的短诗亦非易驾驭。短诗之难,在于其主题的极度浓缩和表现技巧的高度和谐。非马的短诗能赢得读者的青睐,往往是喜得两全其美。

            记得谁曾说过这一句富有智慧的话:简练不仅只是用字用句,而是内容对主题的准确性,主题的内容的需要程度,把不必要的感情舍弃吧!联系到非马许多圆熟繁富的作品,所给我们的启示是:诗之短,无疑需要诗人思考得更深远博大,提炼得更精微独到。唯此,方能予人以意想不到的启发,把读者带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

            在大海中,诗所描绘的只是一朵美丽的浪花,而不是海的全景。真正的诗没有长的。其实,我们引以为豪的老祖宗们早就认识了这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短诗(诗中之“绝句”,词、曲中之“小令”)的艺术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古往今来释放出多么巨大的艺术能量!诗人痖弦称“中国现代诗人学习简洁与准确的最好课本,应该是自己民族的诗篇",⑧是颇有见地的。非马就常从中国古典短诗(包括“花城袖珍诗丛”)中寻找借鉴,尤其是学习它们的丰富和精炼。

            事实上,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行文至此,记忆中跳出来一些现代短诗。从郭沫若的《黄浦江口》、冰心的《繁星》、卞之琳的《断章》、徐志摩的《偶然》、臧克家的《老马》、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到北岛的《纪念碑》、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和韩瀚的《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等,这些为读者所熟悉的佳篇,篇幅大多相当于古典诗歌中的律诗,有的只相当于绝句,短得我们可以背诵,可以朗朗上口。几行的短诗,可以成为一个诗人的代表作,而他们的长诗,也许鲜为人知。不可否认,自五四以来,我们在现代短诗创作上已经有了不小的收获,艺术水准也达到相当的成熟,不过放在历史长河中来考察,真正短而好的现代诗并不多见,更遑论形成气候了。

            在海外我们知之有限华文的诗人中,非马是富有创造力的诗人,也是有其鲜明个性的一家。他继承了中国古典诗和现代诗的优良传统,注重吸取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以致他的作品无论题材、语言和表现形式都有很大的突破。由此想起法国批评家布封的一句名言:高明的写作,意味着高明的感觉,高明的思考和高明的表达。借用这句话来概括非马的创作,也是适合的。                                                                                           

            非马在创作上卓然有成,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和作者一贯严肃的创造态度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具有时代使命感的诗人,非马一向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艺术,他的诗几乎每一行每一字都是从生活过来的,从不写一些虚无飘渺的东西,也不借用自己未加整理的联想来写别人看不懂的诗。他写每一首诗,都是一次生命的燃烧。正如他所说:“我的每一首诗,即使是短短的一两行,都是经过一两天甚至一两个星期的酝酿。"⑨他注重理智,注重逻辑,认为好诗必须有一个中心思想,而这个主题的发挥必须有理可循,不是随意抓几个意象凑起来了事的。他写诗一向谨严矜慎,不示人以璞。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曾亲睹他的包括名篇《醉汉》在内的一些诗稿,发现在已改定誊清的稿子上,留下不少苦心孤谙的痕迹。

            象生活中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一样,任何一位诗人的作品都不可能尽美尽善。非马的短诗也是如此。依我个人的感觉,有些诗也许酝酿不够成熟,形象稍嫌单薄;有的短诗理念与形象结合不好,因而有些概念化。理念固然好,但未完全化为艺术形象的理念,在欣赏上的共鸣度和说服力往往不高。不过,这些美中不足之处与非马诗集中众多优秀的诗篇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记得前年在芝城一次华人作家聚会上,非马曾说过生命最大的乐趣,便在于不断探索与随之而来的新奇惊异的发现。他的绚丽多姿的作品,不仅再现这一时代人们情感的脉动,也留下了现代诗探索的脚印。非马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信心,但他不曾骄傲,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的诗路应该能为中国现代诗提供一条可尝试的途径”⑩。

            当前,诗和其他纯文学已被大众文化及传媒挤压到一个很孤寂的角落。在此情势下,结合非马的创作、理论和实践经验,认真思索和探讨一下:如何使中国现代诗在创作上、理论上更上层楼,如何建立真正属于中国现代诗的风格,从而让新诗走出困境走向未来,我想不是没有益处的。

            我很喜欢非马的《路》:

 

    再曲折

    总是引人

    向前

 

    从来不自以为是

    唯一的正途

    在每个交叉口

    都有牌子标示

    往何处去 

    几里

 

             这不正是文学探索者的自我写照么?通向诗歌王国,没有平坦大道,没有高速公路,也不会沿途设置路牌指迷,但是路再曲折,“总是引人向前”,向前!

 

2002年6月5日

 

 

注:

①②⑤⑨:非马《我的诗歌历程》,载汕头大学《华文文学》总15期,1990年12月。

③⑥:引自《诗的对话》,载戈云著《文坛是非多》,第164页、167页,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二月版。

④:非马《略谈现代诗》,载《非马诗歌艺术》,第155页,作家出版社 1999年4月版。

⑦:痖弦著《中国新诗研究》,第16页,台北洪范书店1981年版。

⑧:引自白《现代诗散论》,第165页,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8月版。

⑩:引自刘强《非马诗创造.自序》,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5月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冰花的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