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老虎和羊的故事包月阳的清水斋2022-12-1817:05发表于北京

2023-01-03 16:04:19

【按:本文原发于2018年7月16日,本次重发时做了补充和订正】

      西西(当时上初中)期中考试得了年级第四,说下次目标是年级第二。我问为何只定为第二不定为第一?她说,这次第四,下次第二,是为了让其他同学看到,只要努力,学习成绩是可以很快提高的。不争第一,是因为现在的第一名是个很勤奋的同学,自己下次要是拿了第一,怕伤害了那位同学,也怕被别的同学误解,以为勤奋抵不过天分。

      西西一直说要对所有人慈悲,这回她这样说我也不奇怪,于是向老师请教:这是“慈悲心”吧?

老师听我说完,讲了个故事:

一位禅师带着徒弟行脚,走到一条河边,看见河对岸一只老虎正要吃一只羊,徒弟对师父说,师父,咱们快过河去把老虎赶走,把羊救出来吧!

师父没有搭理他,继续往前走。

徒弟无奈,跟着禅师边走边嘟囔:那羊多可怜呐!真是的!  

禅师说:不是羊可怜,是你可怜!

徒弟不解地问:为什么说是我可怜?

师父说:你觉得羊可怜,可是老虎如果不吃羊就要饿死,那老虎可怜不可怜呢?

讲完故事,老师说:老虎吃羊,那是自然界的事情。自然界有它的自然规律,它就这么个自然过程。它不像人,人有一个主观世界,他有自己的能力,他可以通过自己的预想、预计,创造出许多东西来。动物它不会,动物它只能享用自然界的这些个东西,它没法创造。它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造环境。

老师接着说: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道德观。慈悲心要适应当时当地当事的道德观。麦哲伦发现火地岛时,那里还流行吃老人,因为生产力低下,老人消耗多于创造,扶养过多老人无法保证部落生命延续。吃老人,是当时的道德。

 》》

我理解老师这番话的意思,在现代社会,竞争是客观存在,是符合社会道德的。你不努力竞争,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说,你没有把天赋充分发挥出来,也是不合乎自然法则的。换句话说,你辜负了生命。当然,竞争要正当,目的正当,方式方法正当。

》》

老师接着说:本来慈和悲这两者是很难分开的,从佛教唯识论来说,这都属于从“善心所”发出来的,都属于善心。佛家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就是说,慈是增加人的福利,增加人的快乐,悲是解除人的痛苦。悲是让人从不利的环境中变好,从一个困苦环境中出来,一般来说是让他达到正常水平;慈心呢,是让他从正常水平达到更高更好的水平。

慈心不妨多些(多数情况下它不破坏秩序);但悲心要注意不能用偏了。比方说老虎吃羊,你觉得羊可怜,但如果老虎吃不到羊就可能饿死,老虎也可怜。如果你知道羊可怜,老虎也可怜,悲心就不会在某一个点上过重。

》》

我由此想到一个问题:佛家说的众生平等,是不是也有尊重规律、尊重各种生命的道德这个意思呢?

佛家还有一句话,叫勇猛精进,说的是一个人修行、做事要全力以赴,决不轻言放弃。这虽然与悲心无关,却与尊重生命法则、尊重自己的品格有关。不争第一只争第二,就不叫勇猛精进。

被称为中国文化源头的《周易》之《乾卦·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刚强劲健、生生不息,君子为人处事应该效仿天道,永葆刚强,努力进取,奋斗不止。因此,我们永远不能知难而退,不能为自己的不全力以赴找理由。

》》》

【今日箴言】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现在的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能在生活中不停地前进。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