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一课的教学反思(原创)

(2008-12-02 20:04:37)
标签:

教育

黄河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

杂谈

分类: 教学随笔

     《黄河》一课的教学反思

                         gao yu  jie

   《黄河》这节课,我于2007年10月16日在学校参与了“四杯赛”和区研讨课的活动,通过自己上课和同行的点拨与评析,使我看到了一些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给我留下了许多反思之处。

闪 光点:

1.注重了学生创新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如:在学习黄河的地理概况时利用了读图导学的方法,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启发引导列出一些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忆住重点知识,进一步上黑板前展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再如,在治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上,我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如果你是水利部部长的话,你认为在中游“截弯取直”可行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拿出可行或不可行的方案,然后教师再给以评价,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注重了知识的拓展和归纳,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在引导学生分析黄河各河段的忧患及治理时,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视频资料,以及补充一些课外的“地上河”的阅读材料,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在黄河的根治中,黄河各段的忧患及其治理是本节课的难点,把学生分为三大组讨论,交流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再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3.突出人文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根治黄河上,分组讨论,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在下课之际,用黄河水体污染和黄河断流的现象来刺激学生,治理黄河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思想。再有,通过黄河之害和黄河之利的对比学习,我想通过黄河的学习,学生可以正确认识我们的母亲河。培养学生的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注意观念。

不足之处: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在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设计。

2.有些问题的设计不够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不够灵活、随机应变,在今后要在这方面努力。

反  思:

1.对教师知识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跑图书室、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到所有能找到资料的地方去,以使自己能够更加充实、完善知识体系,以便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2.师生地位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继续加强师生地位的转变,争取让教师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