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郑州去看塔

标签:
旅游 |
到郑州去看塔
这些年去郑州多了,发现郑州最值得一看的,便是这里的塔。
郑州的塔,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建筑之美,堪称华夏之最,世界之奇。因此,郑州堪称是“中国的塔都”。
粗略统计,郑州现有各种塔,295座,其中古代的塔楼多达292座。
且不说新密城中,建于隋代的我国“名刹十五”超化寺塔;也不说玉柱峰下,唐代法王寺塔,以其优美的纺锤形设计被誉为“我国最优美的古塔”;也不说我国现存最早的八角形仿木结构砖塔,唐净藏禅师塔;更不必说位于城区核心地带的中原福塔,以其高强螺栓连接代替高空焊接,堪称世界建塔史上的突破……
只略选几个,把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的郑州塔楼分享各位,一睹为快。
郑州往西,六七十公里到登封,不能不去嵩山北麓少林寺,但就在嵩山南麓,一座15层的密檐式砖塔巍然耸立,这便是有我国“天下第一塔”之称的嵩岳寺塔。其建于北魏正光年间,距今1500多年。其身姿挺拔又不失温婉,平面呈罕见的十二边形,恰似十二瓣莲花绽放,通高37米,基台、塔身、层层叠涩的砖檐与塔刹,共同勾勒出它古朴又典雅的轮廓。塔身仿若被岁月巧妙切割,分作上下两部,上部四方券门洞开,似在邀清风与暖阳畅谈;下部笔直垂落,外壁素净,不着粉饰,以最本真的素颜直面岁月侵蚀。那叠涩的密檐,是时光堆叠的诗行,自下而上,如罗裳轻挽,逐层内收,勾勒出一条柔和曼妙的抛物线,让硬朗的砖石有了灵动的韵致。塔刹如微缩的佛国圣境,各种雕刻栩栩如生。1961年,被列为首批“国保”,后又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郑州东去,大约六七十公里的样子,开封“铁塔”也是必须的“打卡”处。虽然隶属开封,但离郑州这么近,又一个天下第一,岂能不看。
这座“铁塔”高55.88米,八角13层,建于北宋,是我国最高大,保存最完整的琉璃砖塔,因其通体呈褐色,浑似铁铸,民间称“铁塔”。其建筑风格,挺拔秀丽,光彩亮丽,被称作“天下第一琉璃塔”,同样是第一批“国保”。
出郑州火车站不远,在繁华闹市,可以看到一座联体双塔,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二七纪念塔。这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的标志,也是我国工人阶级第一次有组织的为争取自身权益而斗争的象征。塔高63米,14层,白墙绿顶,是新中国最早的纪念性建筑,尽管“出生”晚,但同样是“国保”级的。
如果说郑州的古塔,是一部厚重而灿烂的史书,那么位于千玺广场的“大玉米”塔楼,则是一部面向未来的新作。论高度,280米,堪称郑州的天际线。从外观上看,“大玉米”身上有着嵩岳寺塔的DNA。据说,设计师的灵感,就来源于此。把千年古塔的气韵,融入于现代科技之中,历时5年,以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幕墙系统,大大减轻了塔身的体重,而且采用了多项环保技术,如节能照明,雨水收集,隔热保温等,是集商务,休闲、会展,酒店、旅游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体,是郑州的新地标。
夜幕中的“大玉米”塔楼,如梦幻精灵,周身霓虹闪烁,斑斓色彩跳跃流动,是夜的焦点,梦的栖息地,让人感受到城市心跳和郑州的现代气息。
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祈福、纪念、祛邪、镇魔的意义。所以,自古至今在建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在郑州邂逅的这些塔,不仅是华美的“单行本”,更是绚丽的“系列丛书”,用砖石与钢木写就城市的脉络与灵魂,让人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沉醉中去探秘,去思索,同时也祈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