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r.U四年成一书:《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

(2012-10-26 23:27:17)
标签:

杂谈

《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是一本作品合集,包含着科学松鼠会和朋友们的群体智慧。历时4年的集体创作,始于一枚憧憬,温柔有趣,却恰恰冲击了许多人内心的憧憬:


“我们都曾梦想过成为万事通,就像机器猫的口袋,能应付朋友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也曾时不时冒出古怪问题,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未获解答,随着少年(或成年)梦想慢慢灭掉。

事实上,由于个体知识的局限,谁都不可能真正“包治所有疑难杂症”。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汇聚在一起,真有可能无所不能。在这个栏目里,松鼠想和读者们一起来打造一位真正的“问不倒先生”,姑且叫他Dr. YOU吧,你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有机会成为他!

每周,我们会在这里提一到两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能够解答,就给我们来信吧,在这一刻,你就是所有人眼里最牛X的Dr. YOU。”


如今,Dr.You先生有了自己的家,《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欢迎每一位有好奇心的访客,家中有着活生生的26位“问题”少年,会凶猛的跃进你的脑海,泛起或许已经不见的波澜。


序之序


文:小庄


磨磨叽叽,磨磨叽叽,趁着书还在厂里赶印的当儿,也赶紧发布一下这个迫不及待与松鼠会的亲友们分享的美好消息——

Dr.U终于做成了一本书,对,就是那种形式古老、散发着墨香、做起来很费事、要通过各种审校流程、但是用了超漂亮极具现代感的设计的封面和插画的纸质印刷品。在改完最后一个字母的斜体,小心翼翼把indesign文件存好的那一刻,呃,图书编辑小庄有一种想死的释然,这是她生平做得最苦逼的一本书,迄今为止,没有之一。


在这本书上市之前,Dr.U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就决定义不容辞地得瑟得瑟了,所以,先贴出玉女Fujia的序,还有入选问题,即书的目录(注意,它会出现在书的封底,作为一个设计元素,见下图)。

http://m3.img.libdd.com/farm4/2012/1026/00/03E1F9F3E39723F272157FAC44E378C4E22F1E25F3FB4_483_645.PNG

【潜伏不够深的彩蛋你看到了吗?!设计by《城市画报》首席设计总监Helen】

http://m2.img.libdd.com/farm4/2012/1026/00/60565BE0325D9F601D8E7BDAAC4E8B7FE324C31EE5739_486_652.PNG

【封底】

此外,也希望参加过这个项目的读者在确认自己的答案有可能入选(也就是说,你曾经成为过目录中那些问题的Dr.U)之后联系我们,提供证明你就是那个Dr.U的可靠凭证,然后将得到赠书一本及相应的稿酬。

谢谢,谢谢你们,每一位,紧紧抱住!


全书序

文:Fujia

科学松鼠会的Dr. You栏目终于可以结集出版了。这本小书与以往的几本作者合集不同,它的内容贡献方很大一部分来自分散于世界各地科学松鼠会的许多热心读者。大家合力打造了一位问不倒先生Dr. You,擅长处理各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疑难问题。比如,“字为什么变陌生了?”“咬过的茶叶为什么会下沉?”“为什么沐浴露会堆积旋转?”……在这本小书里都将给出回答。


欲了解这本书,还是得先从Dr. You栏目的规则着手,让我来介绍一下:首先,松鼠(科学松鼠会成员)们每期发出“问题通缉令”,号召读者们踊跃在论坛、豆瓣小组等地发问并积极讨论,Dr. You的出题编辑选择其中那些有趣的题目,交给十余位松鼠所组成的“出题小组”投票决定。定下来的题目在科学松鼠会网站或微博上公布,邀请读者们来投稿回答。两周后,流程编辑将收集到的回答交给由三位松鼠组成的“科学编辑小组”,由他们选出优秀答案。选中的答案又会被送到一位或几位相应专业的松鼠手中,进行严谨的科学评审,分析答案中科学细节的正误,并进行修正与点评。一番“修理”后,“科学正确”的回答再送回到科学松鼠会的文字编辑手中,进行最后的文字打磨。如果该期并没有合适的最佳答案,负责整个过程的安排和推进的流程编辑还会找相关专业的松鼠约稿,遍查并讨论文献,写“号外”答案。


这样冗长复杂的流程有时确实让人头疼,每一期问题所牵扯的工作人员多达15~20人。科学评委中包括世界各大顶级高校与研究所的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博士生与科研人员,而文字编辑则有在《新京报》、《新发现》等国内优秀媒体的科普版面或科普杂志供职的优秀专业编辑。由于他们遍布世界各地,上述流程完全通过互联网利用电子邮件与即时通讯工具往来所完成,其冗繁琐碎且因信息流通不便所带来的工作困难自不待言。而所有20多位工作人员皆为志愿者,需放弃自己的休息娱乐或者写稿补贴家用的时间,来为这个栏目作出大量贡献,有时也难以支撑。而最后所得的工作结果,不过一篇千字不到的短文,兴许质量难以与大家们抗衡,点击量更不如娱乐网站一篇“本周星座运势”。仔细想想,未免感慨,不知道可有其他哪家网站会做这种性价比极其不相称的买卖?


但我们毕竟已经矢志不渝地在做着了。较之四平八稳的科普文章,问答栏目有其特殊的优势。一个好的问题会使读者想:“咦,我之前怎么没想过这个问题?”“对哦,到底是为什么?”这便可以很大地引发读者兴趣,继续深入阅读对问题的解答。而一个好的解答,则应具备优秀科普文章的特质,既能深入浅出剖析问题,又能保持科学严谨求真的态度,更兼文字灵动活泼,给予读者启发并激发其思考。然则短文难写,由于失去了科普文章惯用的“讲故事吸引读者”的手法,这类问答栏目的解答往往只允许有摆出道理的篇幅,易陷入简单枯燥面目可憎的境地,而倘若一味追求语言生动、思维活泼的话,则往往容易在阐述科学事实时产生谬误。


类似Dr. You这种科学问答早已有之。在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也许是苏联科普作家米•伊林所著的《十万个为什么》。它以新奇古怪的问题与可爱幽默的回答,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后来图书市场上跟风之作甚多,但大多以“百科知识”类为主,失去了问答栏目所应有的灵气。近些年,英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最后的话”(Last Word)专栏广受欢迎,至今已有好几本书结集出版,曾经高居图书销售榜首。它在形式上对Dr. You栏目影响甚多,一举开创由读者来回答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的先例。由于读者背景与思维方式迥异,往往可以从多学科多角度阐释问题,擦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思维火花,读来趣味盎然。但由于缺乏对答案的科学筛选,看似头头是道的推论,也许并未得到实验上的证实,甚至可能早已被实验推翻,其中个别难免有误导读者之嫌。


Dr. You栏目追随了这条开创性的思路,开放题目邀请读者来参与,追求与读者的互动。我们的真正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激发读者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探索兴趣。科学方法与逻辑能力可以通过科研职业培训而获得,但思考与想象的能力则可能在“遍读圣贤书”后逐渐枯萎。在每一个非常规的问题面前,如果读者可以身体力行去想想“为什么……”“怎么回事……”“会不会是……”,然后提笔(打开电脑)记录下自己灵感闪动的火花,送给Dr. You与众人分享,这远比直接提供一个“科学正确”的教学答案要来得意义重大。事实上,在每一次的问题里,我们都能在许多答案中,发现不同寻常且异彩纷呈的解答。当我们在互联网站的海洋里看到,世界各地,那些刚对科学产生兴趣的中学生,那些努力学习科学的大学生,那些远离科学职业的城市白领们……都愿意汇集到这一个小小的网页里,思考、讨论、寻求证据、实验求解“为什么鸡鸭走路会点头”这一类的问题,相信谁也不忍扼杀这难得的好奇心苗子。

然而,好奇心并不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唯一武器。在科学探索中,“假想-实验验证-理论解释”的步骤缺一不可。好奇心与灵感对于“假想”步骤意义重大,但在天马行空的头脑风暴之后,更需要艰苦的实验以验证假想,并总结出解释现象的理论,放诸其他实验以继续验证。好在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查询前人工作而得到一个靠近真相的答案。于是Dr. You的科学编辑与评委们兢兢业业,力求为读者投稿的科学细节把关,告诉大家哪些猜想已被实验否决,哪一些仅仅只是理论推论,哪一些角度并不符合科学常规。有时候读者提出一些看似刁钻古怪的问题,科学家却早已对此有了长期的探索工作与详细的文献记录。我们将这个过程详细反映出来告诉读者,让大家知道科学家如何处理自己的灵感火花与好奇心,希冀以此鼓励并指导大家利用自己的思考能力。这便是本书中所收录的洋洋洒洒四篇Dr. You号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r. You栏目全体工作人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在这两者间走钢丝,试图让读者得到双边的完整平衡。案牍劳神,兴师动众,杂事繁多,便是我们所承担的工作成本。即便如此,鉴于队伍的规模与人力物力,本小书难免还会有错漏。我们诚恳希望,读者们可以踊跃指出问题,来科学松鼠会的网站参与我们热火朝天的讨论。Dr. You与读者互动、共同追求科学真相的步伐远未停止,也没有停止的那一天。


------------------------- 硬广分割线----------------------

《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豆瓣链接,期待你猛击“想读”: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952425/


《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当当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880424


《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京东链接:http://book.360buy.com/11099209.html


最后,奉上项目组的人员名单,感谢你们和我一起出题做题的每一天。


策划:Fujia、Anpopo

流程编辑:半只土豆

科学评审:Fwjmath、Ent

科学编辑:各学科松鼠

文字编辑:拇姬


出题组(随机排名,不分先后):Robot、Anpopo、薄三郎、八爪鱼、Ent、Fujia、Fwjmath、Gerry、猴戏、蓝枫、Lewind、Marvin、Seren、Sheldon.Li、圆儿、野驴、杨杨、云无心、偷拍、拇姬、四月、姬十三、小庄、木遥、水龙吟、半只土豆、沐右、游识猷、猛犸、瘦驼


目录

房间 Room
挤出来的沐浴露为何打圈圈?
猫、狗是真正在看动画片吗?
小小茶叶,谁主沉浮?
杯子中的水就是倒不干净?
擦不干的桌子

厨房 Kitchen
汤圆PK饺子
怎么对付贴壳的鸡蛋?
如何测量冰箱的容积?
辣椒辣手

野外 Wild
鸡鸭同行
鸟儿脖子上的大饼
树叶为什么会打卷?
人类为什么没有进化成轮子?
我们为什么怕密麻物?

城市 City
怎么找回属于你的钱?
飞屋能飞起来吗?
来自隐身人的挑战

外太空 Outer Space
我们是在地“球”上吗?
太空生存到底能行吗?

大脑 Mind
啊,就是那啥啥……
字为什么变陌生了?
身后的目光
当人脑接驳电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