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清理化石层上方的覆土,这些“农场男孩”,十字镐用得风生水起,如入无人之境。
恐龙化石附近出现疑似野牛头骨,相差了几千万年的动物怎么走在一起?其实野牛头骨只是碰巧被洪水冲积到此地而已。
恐龙化石附近出现疑似野牛头骨,相差了几千万年的动物怎么走在一起?其实野牛头骨只是碰巧被洪水冲积到此地而已。
今年4月26日,我随队在加拿大进行发掘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外的恐龙挖掘。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市以南,有一处名为丹历的骨床。此地的地层距今7000万年,多年的挖掘已经发现了暴龙类、鸭嘴龙类等恐龙。
虽然恐龙分布很广,但这不意味着随便就能被你找到的。每一种恐龙都是恐龙猎人历经艰辛,加上无比的好运才找到的。除了鸿运当头,成就恐龙猎人丰功伟绩的还需要三个要素,那就是正确的手段,正确的地点与正确的时间。
所以我们先学一学如何分辨化石吧,说几个最简单的鉴别方法。第一招是形状,化石应该是有骨头形状的,有血管的纹路,而石头没有;第二招,味道,用舌头舔一下石头的断面,如果味道苦涩而有点黏,就是化石;第三招,颜色,绝大部分石头的颜色比化石淡。最后是正确的地点与正确的时间。所谓正确的地点,是要去对采集地点。一般来说在断崖、冲沟、山坡、荒漠这些植被很少的地方,会比较容易发现。正确的时间则是要利用一些自然因素。在风暴后的戈壁沙漠,大雨后的小丘陵,都是寻找化石的最佳时机。
现在让我们加入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的恐龙考察队,来到丹历骨床,看看古生物学者是怎么作业的。我们先要收集采集地点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采集地点的地质,古生物方面的资料,熟悉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个功课一定要做得扎实。然后就背上小背囊,装上笔记本、照相机、GPS、地图、地质图、指南针与小筛;戴上安全帽、护目镜和手套;拿着尖头地质锤和羊毛刷子,出发吧!
当恐龙猎人发现暴露在地面的恐龙化石后,要先根据埋藏位置判断一下,看看眼前的化石是局部的几块碎渣子,还是有可能是完整骨骼的冰山一角。确定目标后就开始清理化石周围的浮土,待到清理到化石附近的时候,我们会借助手铲、小锤、小刷小心翼翼接近化石,同时不断用专用的渗透胶浇洒在化石上,防止化石崩裂。当化石暴露出来后就要用麻布片与石膏把化石包裹起来,称为“皮劳克”。“皮劳克”能很好地保护化石,让化石安全抵达大学的化石修理室。而余下的工作就托付给化石修理室的化石刀客们,我们看到的那些精美的恐龙化石都全赖有刀客的精细修理。修理后的化石就交给古生物学家研究,很快就与世人见面了。
已发表于新京报 新知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