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物 |
当特立独行的“恐龙猎人”塞利诺逼着帝鳄去吓瘫岸边的似鳄龙之时,撒哈拉沙漠的鳄鱼帮一定在旁乐不可支,每一只都张大着嘴巴,乐呵呵地翻滚着。终于 有人替它们出了口恶气,并昭告公众:在中生代的恐龙帝国中,庞大的水域附近,依旧是我们鳄鱼帮的天下。
而从化石记录来看,最早的鳄型类和恐龙一样出现于晚三叠世,从那时起,鳄鱼便目睹了爬行动物的衰败、恐龙的灭亡、哺乳动物的兴起和人类的成长。
最原始的鳄鱼,也就是原鳄类,它们主要是陆生动物。体型修长,大小类似猎犬,广泛活跃于世界各地。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鳄类化石是产于云南禄丰晚三叠世 的甲板小鳄(Microchampsa scutata)。随后演化出来的庞大鳄类是更为进步的中真鳄类,这其中既有陆生动物,也有水 生动物,甚至还有一些特化为海生动物。比如海生的地蜥鳄(Metriorhynchus),它们已经演化出桨状的前肢与类似现代鱼类的 尾巴。现生的鳄鱼出现于晚白垩世,属于真鳄类,它们是半水生的动物,发育出具有骨质的次生颚。这个特征使得鳄科与短吻鳄科可以浸泡在水面下,以口鼻部前端 的鼻孔呼吸。也就是说,经过2亿多年的演化,鳄鱼帮仍旧活跃在地球这个大舞台上,展现着它们健壮而勇猛的身躯,真可谓一类极其成功的爬行动物。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如今,鳄鱼帮决定集体大出击,告诉塞利诺更多的秘密。
2009年冬,塞利诺与其合作伙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拉尔森(Hans Larsson)一起发表了一篇长长的论文,文章描述了4个新物种,还有2种已知物种的新描述。这些鳄鱼帮果然稀奇古怪,又一次替塞利诺赚足眼球,它们分 别是:小鸭鳄(Anatosuchus minor)、魏氏阿勒莱皮鳄(Araripesuchus wegeneri)、 鼠阿勒莱皮鳄(Araripesuchus rattoides,新种)、撒哈拉野猪鳄(Kaprosuchus saharicus,新属新种)、惊奇煎饼鳄(Laganosuchus thaumastos,新属新种)和西阿拉伯煎饼 鳄(Laganosuchus maghrebensis,新属新种)。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0/04/thumb.jpg
“鸭、鼠、野猪、煎饼!”仅仅是这些学名的关键词,就暴露出一支鳄类特工队的全貌。除了都能在陆地上快速奔跑的共性之外,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独家罩 门:
小鸭鳄,这种迷你的鳄类是以前发现过的老物种,长约0.91米,它宽宽的吻部向上挑,吻部很长,活像《木偶奇遇记》中皮诺曹会伸缩的长鼻子,塞利诺 当初差点就将其命名为皮诺曹鳄。鸭鳄吻部末端具有特别敏感的区域,这使它可以在岸边和浅水里拱来拱去寻找猎物,以鱼类、蛙类和蛴螬(金龟子类的幼虫)为 食。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0/04/thumb1.jpg
魏氏阿勒莱皮鳄,塞利诺为之 起了“狗鳄”的爱称,它的化石曾发现于南美洲与非洲。考察队在一块岩石中一下子找到了5具新的“狗鳄”化石,化石显示“狗鳄”与鸭鳄一般大,以植物和昆虫 为食,长有狗一样向前突出的鼻子。而且它的两颊突出,前上颌骨各有一颗较大的牙齿,尾巴分外强健,肯定是游水的好手。
鼠阿勒莱皮鳄与魏氏阿勒莱皮鳄同归一属,被昵称为“鼠鳄”,整体上与“狗鳄”没太大差别。由于标本较多,塞利诺还重建了阿勒莱皮鳄的三个成长阶段。 其中少年个体长约48厘米,前后肢的长占躯干长度的68%和98%;亚成年个体长约66厘米;成年个体长约81厘米,前后肢的长占躯干长度的50%和 75%。这些数据表明,阿勒莱皮鳄小时候具有更优秀的陆地奔跑能力。
撒哈拉野猪鳄,这是花和尚鲁智深的鳄鱼版,大有野猪林中“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的那股味道。野猪鳄发现于非洲尼日尔,体长约6米,面相 极为凶猛,之所以跟野猪沾边,是因为它与野猪一样,都长着3对从上下颌伸出的极其尖利的牙齿,就连最为坚硬的恐龙皮肤都无法抵御它的攻击。据推测,野猪鳄 会用披甲的吻部使劲撞向猎物,然后用三副匕首般的尖牙将猎物撕成碎片。
惊奇煎饼鳄和西阿拉伯煎饼鳄,这是每一个传奇团队中都必不可少的“老好人”。煎饼鳄体长超过6米,长有一个扁平如薄饼、长达0.91米的头部,细长 的下颌中布满了锥形的牙齿。这家伙虽然其貌不扬,但它却能在水中张着大嘴保持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只为等待毫无防备的小鱼游进它那完全开放的食道。
此次披露的大多数鳄鱼化石都发现于偏远的,风化的岩石和沙丘表层。而在同一地区发现如此多的鳄鱼物种确实令古生物学者都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其中每 一种鳄鱼都占据了不同的生态区位,具有不同的饮食和行为习惯,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得有滋有味。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恐龙万岁”的霸主理论,因为眼 前的非洲史前鳄鱼双腿直立,行动灵活,可以在陆地活动,同时又具有适合水中活动的尾巴。这种水陆两栖活动能力可以确保它们在恐龙时代还独占着一方天地,并 最终生存下来。
塞利诺还对保存较好的鳄鱼头骨化石做了三维扫描,扫描结果显示,它们的大脑功能可能比现存鳄鱼要复杂的多,这意味着史前鳄鱼应该比现生鳄鱼更聪明。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相比于现生鳄鱼守株待兔的猎食方式,在恐龙占据的陆地上,四处奔跑捕食通常需要更高的智商。
于是,在距今大约1.45亿至6500万年前,这支可怕的撒哈拉鳄类特工队穿梭于广袤非洲大地的各个沼泽地、湖泊,四处寻找食物。无论大小鱼儿还是 倒霉的小恐龙,都是它们的盘中餐!这里强烈建议梦工厂拍摄一部《鳄鱼黑帮》,因为恐龙独霸中生代的论点早就应该被推倒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