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什么不能被液氮煮?

(2009-11-12 23:04:09)
标签:

杂谈

桔子一篇实验室美食,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在既定的嘉年华日程中本来要免费为大家制作液氮冰激凌的,为此,田不野同学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这个略带危险地工作,结果由于不可抗原因,没能让大家吃到液氮冰激凌。让我们围观一下田不野此前的准备工作吧。

这是一份晚交了一周的作业!

这是一份为光棍节里依然坚守在御宅第一线的同志们的献礼!

嘉年华前,yami逮着我说:土人,你来做液氮冰淇淋吧。

身为一位厨师的儿子和一名化学兼生物工作者,忙到要死的我毅然地说:好啊!不过我要人给我打下手和准备材料。

忙到比我更加要死的yami给我指派了熊猫,熊猫显然没预料到嘉年华的杀伤力,答应给我找材料和液氮之后的第二天就一脚把我踹飞~忙死了,自己去找你要的材料和液氮吧。

那⋯⋯自己玩吧,宅男最不怕的,就是自己跟自己玩。

主角:液氮一桶,约5升,购于北大一教旁边,大概至今没付钱。。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9/11/image_thumb2.png

配角:果汁,王老吉,啤酒,可乐,牛奶,酸奶各一,炼乳二种,薯条一份,方便面一块,枣糕,鸡蛋,桔子,火腿片等。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9/11/image_thumb3.png

主持人:田不野

嘉宾:办公室里留守的不知名美女一名(我预联络的食客们都在北航忙碌⋯⋯)

实验一:液氮冰淇淋

留守办公室的美女要先走,我决定请她吃甜点,冰淇淋的制作工作参加桔子文章,我们狠开心地分享了液氮冰淇淋,然后美女还是走了~wave~

(这时,电话响了,来自熊猫,他万分沮丧地打电话告诉我,C线活动全部取消!!!)

实验二:液氮王老吉,啤酒,可乐

失败!这些饮料的大部分都是水,液氮之后,我毫无疑问地做出来一个大部分是冰的东西,口感和色泽都没有提升。我曾希望在把可乐通过漏勺注入液氮中形成”可乐冰柱“,但是可能因为漏勺孔太大,可乐倒得太凶猛,我只得到一个可乐冰块,形象上也没有得到提升。给个可乐的照片让大家看吧。

实验三:液氮鸡蛋

首先要申明,faith对本实验设计也有贡献(如果说我是荆轲,那faith就是我没等到的、被秦舞阳代替的那个杀手)。

鸡蛋可能是个非常适合用来液氮”调制“的东西,因为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实验结果表明,它的确比可乐有更好的卖相,而且,液氮冷冻会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如果你没有开水,可以考虑用液氮来”煮“个鸡蛋吃。我尝了尝,口感像牛皮糖,味道有点腥。

我觉得好吃的不能一个人独享,于是我“煮”了一个带壳的鸡蛋留给十三他们回来吃。结果是鸡蛋裂了,很神奇,我从来没见过一个鸡蛋能这样耸起来表达它的意见。

实验四:液氮桔子和薯条

这个实验并不是为了报复桔子,只是因为那个时候桔子很便宜。我掰了半个桔子进去,然后它们就变成了桔子硬糖。薯条几乎没什么变化,但是蘸液氮吃薯条,看起来很酷。

实验五:液氮酸奶

这个时候,我累了,于是做了最有把握的尝试—液氮酸奶,一勺液氮,搅一搅,一勺酸奶,味道果然不错,只是卖相依然难看。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9/11/image_thumb7.png

实验六:液氮方便面

这是我能想到的最伟大的尝试,如果没有开水,能不能用液氮来泡面?在加入液氮研磨之后,我成功地得到了方便面“粉”。味道⋯⋯唉,不是一般的难吃。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9/11/image_thumb8.png

实验七:液氮枣糕

经过一系列的挫折之后,我认识到液氮只是一个让任何东西快速变硬变冷的东西。论坛里有人问,为什么南瓜被液氮后扔在地上有砸瓷器的感觉?可惜我没有及时看到你的贴子,要不然我真可以试试砸液氮南瓜。冻实了壳又空心的南瓜,砸地上应该能听到很脆的一声响。

不过,液氮枣糕让我发现一个新奇地玩液氮的方法,可惜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留下录像。具体是这么玩的,用液氮冷冻枣糕,枣糕上有很多小气孔,这些气孔就跟海绵一样,能留住一部分液氮,稍等一下,然后一口咬上去吧,嘴里温度高,在气孔里快速地气化,你只要轻轻呼出一口气,就会发现自己像一头龙一样在喷火,不不,是在喷氮。

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口吞液氮改良版。

实验八:液氮奶珠

我依然纠结于”可乐冰柱“实验,并坚信液氮有主动强大的冷冻能力可以用来制作一些特定形状的食品。总结上一个实验的经验和教训,我把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良,这次的实验目的是打造”完美“圆形或者水滴形。理论依据是在一滴液体滴入另外一个液体中,应当先成水滴形,再逐步变成圆形。

实验容器由研钵改成杯子,实验样品也由一股可乐改成一滴牛奶,以得到更长的接触时间。将杯子里装满液氮,将牛奶缓慢滴下。然后,等着吧,等着收获杯底的牛奶豆豆。看!实验是成功的,而且发现越小的液滴也容易形成“完美圆形”。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9/11/image_thumb9.png

作者简介

http://www.gravatar.com/avatar/92408e24e4ed8455cfebaa5fd9d1bbf0?s=96&d=http%3A%2F%2Fsongshuhui.net%2Fwp-includes%2Fimages%2Fblank.gif&r=G

田不野

田不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