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热闹看门道——奥运中的科学(一)
(2008-09-02 16:24:02)
标签:
奥运科学科技体育 |
分类: 专题 |
摘自《奥运中的科技之光》,赵致真著。经赵致真先生授权,科学松鼠会网络发布,转载请注明。
“竞技体育运动的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其中绝大部分都和力学有关,所以本书的主题大致上可以说是,竞技体育与力学学科的关系。”
奥运中的科技之光——序言
我平时不太爱看电视。唯独看的是科普类节目。几年来浏览过许多电视上的有关科普的栏目。大多令我失望。因为它们把科普办成了“猎奇”。唯一令我感到 欣慰的是,有一个“科技之光”的栏目,在我的眼里,它是实实在在为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于是便对这位从未谋面的“科技之光”栏目的主编升起由衷的敬 意。
2007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北大毕业的研究生领着一位陌生人偕同夫人来到我家,说是有事请教。经介绍原来这位陌生人就是我久仰的“科技之光”的主编赵致真先生。
经过相互了解,我才知道。赵致真先生是一位资深科教影视编辑。他编的多部科教片得过奖,还写过不少好的科普书籍。如今是要组织一部结合奥运讲科普的科教片,有些问题想共同探讨。这也就是他写本书的起因。
特别令人敬佩的是得知赵先生是学文科出身的。以学文出身而对科学技术普及作出许多贡献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赵先生究竟能和我探讨什么问题呢?我想,我只不过是一个是对科学普及的业余爱好者,本行是搞力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对科普了解得不过是皮毛,对体育则更是门外汉;而赵先生是学文科出身,对力学也不会有太深入的研究。所以共同语言不会太多。
后来的接触,却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
赵致真先生对物理、对天文、工程技术、生物等诸多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且都能够抓住这些领域中的关键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读者。特别使我 惊奇的是,他不仅对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很熟悉,而且运用它们解释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力学现象表现得游刃有余。而他要向我讨论的问题,恰恰是那些是体 育和物理的专家也望而却步的、或者经常给出错误回答的问题。
例如他提出的:
为什么跳远运动员起跳以后还要在空中做迈步的动作?
单双杆体操运动员,手上擦一些镁粉(碳酸镁)的作用是什么?
运动员感觉到的网球拍上的“甜点”在力学上是怎样的点?
跳水运动员起跳时只有横向的旋转,为什么后来会有轴向旋转?
有些问题虽然困难,经过查阅文献、讨论和思索是能够给出合理解释的;而有些问题则是文献上查不到的,只能组织或委托研究单位实验来给出准确的结论。 可见赵致真先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多么认真和有深度的。他追求对现象背后的原理透彻的理解。所以他写的“科普”书籍不仅能使外行人开窍,而且能使内行人读了也 获益不少。
赵致真先生从体育的角度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加以他生动的文笔,使人读来趣味盎然。他把体育运动与现代科技,特别是力学紧密结合起来,道理讲得透彻而没有一个公式。
他认为科普书籍中如果用了公式,会大大降低可读性。所以他在叙述力学规律时,总是用平白易懂的语言,而少用比较难懂的专业术语。这一点,也许给一些 精通力学的人读起来觉得不够味。不过这恰是这本书的一个优点,一方面,它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接受,另一方面又给力学的内行们以发展想像力的空间。也许内 行们会由于读了它,提出更为深刻的研究体育力学的课题来。
竞技体育运动的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其中绝大部分都和力学有关,所以本书的主题大致上可以说是,竞技体育与力学学科的关系。这本书涉及体育科技 的方方面面,包括、时间与距离的检测、球的旋转与球在空气中的阻力与轨迹问题、跳水运动与身体旋转问题、跳高运动的运动员的重心问题、运动的安全性与防护 问题、游泳的阻力与游泳服的改进问题、自行车赛的空气阻力问题、撑杆跳的撑竿改进问题、运动场地和设施问题,等等等等。有少量问题与力学关系较少,为了比 较全面地论述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题,也有一节目论及。总之,它是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体育和现代科技的通俗读物。
我相信无论是学习力学、物理或工程技术的学生、教师、运动员或教练、广大体育运动爱好者乃至中学生,在阅读了本书后都会有收获的。是为序。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退休教授 武际可
摘自《奥运中的科技之光》,赵致真著。经赵致真先生授权,科学松鼠会网络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