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四岁幼儿园中班作业超负荷家庭辅导教育过度损害健康成长 |
分类: 幼儿园记 |
教育过度会损害孩子健康成长
你家的孩子上幼儿园有家庭作业吗?是否应该辅导四岁儿子的家庭作业?这已经成了目前严重困扰我的问题。
几米宝贝上中班,还不足四岁,但是新学期开学以来,明显感觉做为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幼儿园里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
这是我矛盾的地方,我只希望几米有个快乐的童年,我不希望孩子的童年过早的开始承受学业的压力。可是,面对几米幼儿园布置的作业,不给孩子辅导,全班的孩子都会的东西,他不会,显然是不行的。
因为,老师已经特意的和几米爹关照过此事。
对于几米的教育,我从来没有刻意的做任何事情,一切只围绕着他的兴趣来。比如,几米最喜欢动手实践类的活动,喜欢自己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他也极喜欢阅读,阅读量丰富...有一阵子,他喜欢涂鸦,我只是随着他性子来,不想刻意的教他方法,甚至没有教他认识颜色,不想限制他的想象力。不想涂的时候,也从来不打扰他玩的兴致,从未提醒他刻意学习。
几米一直是个喜欢观察动脑喜欢思考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他有着很好的语言条件,吐字清晰发音准确,会很轻松的跟着英语学习机记忆英语单词,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因此,刻意的培养他任何方面的能力。
我甚至没有教他识字,一个字都没有,几米到目前为止,因为看的自己名字,比较多,他最熟悉的也只是那三个字。
他也不认识数字,只会数数。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数1——30以内的数,但是写出来,他不认识,我从来没教过。
我从未想过培养神童,我只想,我的宝贝儿有个简单、纯粹、快乐的童年。
问题也正出在这里,矛盾与尴尬也正在这里。
那天,几米的老师问几米:“你在家都学什么啊?”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在实行早期教育,班里除了他和另外两个孩子不认识数字,其他人都认识。她或许不相信一个当老师的妈妈会落后于人。
事实是我真的成了落后分子了,几米说:“我在家里学画画...”
实际情况是,他在家里也很少画,除了亲子阅读,什么都没有学,只是玩。
可是,老师这个问题反馈回来时,我们的心情是尴尬的,甚至有些无地自容的,显然,没学过字没认过数字几米成了“落后生”。
不管心里有多少个不情愿,这两个晚上,所做的要紧事,就是突击性的给几米补习。
我忧心忡忡的,很担心因此扼杀了宝贝儿的学习兴致,重复性的学习更会让孩子提早的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我始终坚信孩子的能力兴趣比学到多少东西更重要。
在几米爹心急火燎的写下0、1、3、4...教儿子死记硬背时,我就急了眼了,这哪是在辅导一个不到四岁的小人儿啊,分明是小学生数学课。几米自是一点兴趣没有,根本不听,再那里胡闹着。
我立即换了个方法,这么大的孩子只对玩感兴趣,那就从玩上下功夫。我给几米做了一个百宝盒,很漂亮,五颜六色,正好十个,然后又制作十张卡片。我告诉宝贝儿,咱们一起做一个游戏,《给数字找家》,你要准确喊出每个人的名字才能帮助找到它们对应的房子,每个数字的家都有门牌号。
把每个数字都编成具象的东西,比如1像个小棒棒,2像个小鸭子,3像个小耳朵...也让几米来想象它们长的像什么呢?
宝贝儿对这个游戏感兴趣极了,记忆也迅速。
再先看看几米这几天的家庭作业吧:
1.家长帮助宝宝背诵杰立卡进教室及打开宝盒的儿歌两首。
2.学习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3.认识1——20的数字与量的对应。
4.进行点数练习。
5.对颜色的认识:重点区分红、橙、黄、蓝、绿、紫、棕。
6.蒙氏数学作业:数棒,涂色和点数练习。
基础性的东西该不该掌握呢?不掌握,是否也会打消孩子的自信心?因为别的孩子都掌握了,你的孩子不会,就可能被认定为“落后生”。学习,换一种方法是否会更好?比如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喜欢的故事...能否真正的在玩中学习?以游戏为主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又浏览了大量专家观点:
1.“3—6岁,根本没必要进行成人化训练。孩子回家玩耍或是进行生活技能的学习都是非常好的活动安排,课业负担不该过早加在孩子的身上。”
2.看了一篇文章,节选其中一段:
3.最后找到一个“三大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这是在幼儿园里的三大游戏领域,我们在家里也可以拿来试用。)
一是角色游戏: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但加入了体验环节,比如领着孩子们上街观察,观看商贩买卖东西,去银行窗口看排队……回来后就进行角色的转化,把成人的劳动通过游戏表现出来,他们会从中学到规则、交际、语言等各方面的知识。
二是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让孩子使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沙石、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手的造型活动构造建筑工程物体的形象,可以帮助宝宝获得有关结构材料的大小、颜色、性质、形状和重量等方面的知识,并获得一些空间概念和数量概念,同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是表演游戏:就是让孩子扮演儿童文学作品、歌舞类的角色,这些游戏根据孩子的特点编排,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生活知识,也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