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江苏常州

分类: 人文 |
青果巷,旧称“千果巷”,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前,有着“江南名士第一巷”的美誉。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南临古运河,东起正素巷,西至晋陵中路,直通南大街商业中心,北至古村。整个街区东西长约400米,南北长约200米,占地面积约为8.7公顷。青果巷街区内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分布有名宅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林泉轩榭、古井码头、戏楼剧场、学堂校舍,是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化石”,呈现“河襟南北,街贯西东”的街巷形制和“古巷通幽,人家枕河”的江南神韵。青果巷是常州文脉之地,文风兴起唐代,簪缨世家聚居,书香盈巷,墨迹飘河,先后走出了近百名科举才俊和一大批近现代名人,遍及政治、文学、艺术、教育、实业、科学等众多领域,被赞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



汤贻汾故居:清道光十九年(1839),汤贻汾舍宅改建汤氏忠孝专祠,以纪念为国捐躯的祖父汤大奎,父亲汤苟业。宅内尚存“可对堂”匾额及《忠孝祠记》书条石等物。汤贻汾(1778-1853),字著仪,号雨生,以诗书画三绝名世。


沈宅:门厅为民国建筑,临河小楼建于清代,两栋建筑用沿廊沟通。民国时由常州同庆布厂股东沈维耀购得。




进士坊:原名父子进士坊,明嘉靖二十年(1541)为表彰董绍、董士弘父子两代进士而建,后改名进士坊。现仅存南石柱1根

恽鸿仪故居: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呈凸字形,花厅、月洞门、八角古井极具特色。恽鸿仪(1816-1898),字方伯,清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工书画。

顾孝子祠:清代祠堂,为纪念孝子顾寿南而建的专祠,现存门厅、祭厅两进,门厅有阴阳鱼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会元坊遗迹:位于贞和堂南侧,系嘉奖明代嘉靖八年(1529)唐荆川赴京会试中会元、殿试得传胪所立。现存南石柱1根,为黄色麻石质。



前一篇:青果巷文化记忆馆——江苏常州
后一篇:青果巷历史遗迹——江苏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