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祠——广西柳州

分类: 人文 |
贤良祠,是历代官员为纪念唐代人物刘蕡而建。该祠最早《县志》记:“贤良祠在城西,祀唐柳州司户刘蕡”。宋州守许申奏建,赐额“贤良祠”,后废。明永乐间(1403—1424),佥事刘长吾重建。成化间(1465—1487年),广西布政司黄埙又诸郡守阮文英建祠于西关外。弘治元年(1488年),广西督学周孟中又建其祠于柳侯祠之左。康熙六年(1667年)右江道戴玑重修,之后,异地在柳侯祠东建贤良祠,有柳、刘二公祠之称。清阎兴邦《重建刘贤良祠碑记》载:“自唐而元,庙地久不可考。”又记“岂以其实德孚民,勤劳及民,与侯合德,故其祠亦可相埒耶”。又说:“盖以在昔之同德及民者,而为在今之并地立祠,不两相辉映千古哉”。又一说:“贤良贤者,柳人世祀”。又再说:“贬柳州司户,至则以德化民,以礼齐民”。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祠宇顷圮,右江道王锦移祀柳侯祠董公祠内。明董成龙配祀捐奉修葺。
刘蕡(生卒年月不详),字去华,幽州昌平人(今北京昌平区)人。《唐书》记:“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大和二年(828年),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而宦人深疾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明崇祯年(1637年),徐霞客游历柳州时曾记有“唐二贤祠”。清王锦《重建柳刘二公合祠记》载:“贤良故能巡行劝农于烈日下坠马捐躯而不悔,其有功于民”。《柳州府志》(以下简称府志)、《县志》记:“刘贤良墓,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黄埙为之修墓,雍正十一年(1733),右江道黄岳牧、知县张嘉硕重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右江道王锦捐资封树,亲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