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寿圣寺——江苏泰州

分类: 寺院 |
古寿圣寺始建于宋朝,距今七百多年的历史,时为泰州佛教界“十四大丛林之一”。寺院坐落在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的千年古镇溱潼,时为东台十四大丛林之一,溱潼九大寺院之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寺院之藏经楼又名水云楼,临湖而居,凭栏极目,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水凫嬉戏。其时文人墨客云集,吟诗诵词,人文气息一派浓厚。文革期间,寺庙不幸被毁,时至昌明盛世,后在风光秀丽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古寿圣寺。
山门:“山门”原作“三门”,是寺院主要出入口。中门谓之空解脱门,两侧分别为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以表佛家出世之精神。后因寺院多处山林,遂有将“三门”称“山门”者。古寿圣寺山门额为佛门泰斗本焕长老题写,山门内供奉魁星及哼哈二将。魁星是主文运之神,祷之可智慧聪明,梦笔生花。哼哈二将,为护持佛法之金刚力士,镇守山门,永保安泰。
鼓楼,与钟楼分居寺院之两翼。鼓与钟协同敲响,用于朝暮起居及重大礼仪。鼓楼奉准提观音。观音菩萨为了救脱六道轮回,化现六观音,其中准提观音主人道。准提法门也是普遍的修行法门。
天王殿为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天将之殿。弥陀是未来佛,佛经记载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继承释迦摩尼佛位的一位太子身份的大菩萨,现居兜率天宫。因五代神僧契此临终有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故世人以为契此乃弥勒化身,将他生前布袋和尚的形象塑在了天王殿。四大天王为: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守护东胜身州;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守护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守护西牛货洲;北方广闻天王,持伞,守护北俱芦洲。韦驮天将,乃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生而聪慧离尘,童真入道。受佛陀咐嘱镇护东、西、南洲。韦驮菩萨双目凝视大雄殿,永作护法金汤。
弥陀是未来佛,佛经记载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继承释迦摩尼佛位的一位太子身份的大菩萨,现居兜率天宫。因五代神僧契此临终有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故世人以为契此乃弥勒化身,将他生前布袋和尚的形象塑在了天王殿
四大天王为: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守护东胜身州;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守护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
四大天王为: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守护西牛货洲;北方广闻天王,持伞,守护北俱芦洲。
韦驮天将,乃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生而聪慧离尘,童真入道。受佛陀咐嘱镇护东、西、南洲。韦驮菩萨双目凝视大雄殿,永作护法金汤。
寺内有三间两层大楼名水云楼,取其云水苍茫之意。水云楼建于明代。道光《东台县志》记载:明.史部左侍郎储巏曾于水云楼上读书。清.著名词人蒋鹿潭亦曾读书于此,后鹿潭先生为纪念在水云楼的一段生涯,遂将所著词集命名为《水云楼词》。称其为溱潼古迹,并且绘了一幅图附在志上,观其图,可见当年水波云影,楼台耸立,树木扶疏,风帆远近,景色十分雅致。自此水云楼频有文人书家、政界要人登临,凭楼眺望三湖烟波,留下诗词墨迹无数。至今楼内还珍藏有清扬州八怪郑板桥及瘿瓢子黄慎和各大名家的字画。水云楼原来四角翘起俗称“泛角”,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后来主持僧大更和尚重砌,改为不“泛角”。据说明代吏部侍郎储巏少年时曾来此楼读书。故“南寺书楼”又称“南楼读书”。
祖堂:纪念佛门祖师之所。堂内所供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大师毕生弘扬净土,常示人以老实修持之道,释儒并阐,被誉为民国以来净土宗第一尊宿、大势至菩萨之化身。有《印光法师文钞》行世,影响深远。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
十二神将堂:堂内供奉药师法门十二神将。《药师本愿功德经》十二神将发愿云:“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发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十二神将一一对应十二生肖、十二月令、十二时辰,轮积守护,令向善之众生一切愿望。
左:因达罗大将·巳;右:珊底罗大将·午
左:安底罗大将·申;右:迷企罗大将·酉
左:波夷罗大将·辰;右:因达罗大将·巳
左:毗羯罗大将·子;右:招社罗大将·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