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缕玉衣·南越王博物馆——广东广州

分类: 人文 |
玉衣下玉璧:玉衣下垫五块玉璧,缀列成行,表面有丝带痕迹,说明原是用丝带结系放入棺内。
玉衣上组玉璧:玉衣的上面,从腹部至腿部,排列有序的铺置有10块玉璧——四块大玉壁居中纵列,两块大玉壁分置左右,呈十字形,四角各置一小玉璧。
玉衣内组玉璧:玉衣内有14块玉璧,铺盖在墓主的身上,其中两块夹于左右耳间,12枚贴身纵铺,分三行,每行四块。
羊头纹杏形金饰片:古代死者入殓时,面部覆盖的物品称“覆面”,赵眜玉衣面罩上盖有绢帛覆面,绢帛已朽,仅存其上的8件羊头纹金饰片。珠襦饰物:墓主玉衣胸部和腹部发现有蓝色玻璃珠、贝、金花泡、金银素泡和鎏金铜泡等数千粒小珠,应为覆盖在玉衣上的珠襦饰物。
棺内三壁三璜:棺内右侧出土玉璧三块,左侧出土玉璜三件,相互对称,有序排列。下图为三壁。
棺内三壁三璜:棺内右侧出土玉璧三块,左侧出土玉璜三件,相互对称,有序排列。下图为三璜。
棺上玉璧:在棺盖的四角,各置一壁。四壁纹饰相近,分为两区或三区,为蒲纹和双龙纹,是汉代玉璧中常见的纹样。壁面纹饰分为三区的玉璧在目前发现很少,而南越王墓就出土有5件。
“头箱”内玉璧:棺椁头箱内叠置有7块大玉壁,放在一个盛满珍珠的漆盒上。其中一件最大的直径达33.4厘米,表面有四道丝带缠绕的痕迹。
“足箱”内陶壁:足箱内出土139块陶壁,分成四摞层叠放置,下面垫有2块玉璧,显然这些陶壁是仿玉璧而作的明器。下图为两块大玉壁。
“足箱”内陶壁:足箱内出土139块陶壁,分成四摞层叠放置,下面垫有2块玉璧,显然这些陶壁是仿玉璧而作的明器。下图为陶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