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谷·白云山——广东广州

分类: 自然风光 |
白云山景色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风景胜地,被成为“人间仙境”。60年代和80年代,白云山分别以"白云松涛"和"云山锦秀"胜景两度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清末时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馆、明珠、百花冢等名胜古迹。每逢九九重阳佳节,羊城人民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届时,扶老携幼,人流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便构成羊城一幅独特的风情画。
蒲谷相传是秦代仙人郑安期采摘菖蒲炼药的地方,因沟中遍长“九节菖蒲”得名。蒲谷沟中流水潺潺、林木茂盛、空气清新、负离子立方厘米高达1万个,是一个自然、野趣的热带沟壑雨林。
东坡引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绍圣元年(1094年)被贬岭南,来到广州,多次游览白云山。当时广州常发生瘟疫,他分析发生瘟疫的主要原因,应是饮水不洁所致,提议再白云山滴水岩下凿一石槽,承蓄百尺飞涛之水,再用五管并排的大竹筒,顺着地势将山上泉水引到广州城内。这个方法得到采纳后,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广州不再发生瘟疫,广州市民受“土自来水”之惠,便有了“东坡引水”。
蒲涧濂泉传说:蒲涧是白云山中一条溪涧,因涧水味极甘冷,异于常流,古称“甘溪涧”。涧边生长有菖蒲,一寸九节,古又称“蒲涧”。蒲涧东边有飞泉挂壁如帘,名“帘泉”,或称“濂泉”。相传先秦方士郑安明曾在白云山采药行医,用蒲涧的九节菖蒲救治了不少危重病人。一次在蒲涧采药时不幸失足坠崖,被一只仙鹤托起,飞升成仙,人称郑仙翁。人们在涧边建了郑仙寺,并于每年七月二十四日(郑仙飞升日)举行蒲涧节,相约到蒲涧游玩,纪念郑仙。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游蒲涧,有诗云:“昔日菖蒲方土宅,后来薝匐祖师禅。如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王欲学仙”。后来谪居惠州,听说广州发生瘟疫,写信告知知州王古,病因是饮水不洁,建议吧蒲涧水引入广州供百姓饮用,瘟疫便逐渐减少。民间更传说蒲涧的九节菖蒲,食之可以长生不老。蒲涧一带,景色奇丽,宋元时的“羊城八景”中便有“蒲涧濂泉”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