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2018-09-02 08:43:10)
分类: 寺院

 大雄宝殿东配殿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硬山顶,面阔五间,前出廊。作为“阅古钟林”展厅,介绍中国古钟的起源与演进历程。其中梵钟部分采用双排悬挂方式陈列,序列梳理清新,给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为国内首创。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河南淅川楚墓钮编钟(春秋时期)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甬编钟(西周)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甬编钟(西周)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甬编钟(西周)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甬编钟(西周)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甬编钟(西周)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左:斗门镇陶钟(约公元前2300-公元前2000年),右:庙底沟陶钟(约公元前3900年)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二里头铜铃(夏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7世纪)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甬钟(西周)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编铙(商)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甬编钟(明器、春秋时期)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大铙(商)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秦公镈(春秋时期)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句鑃(春秋时期)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滇王钟(西汉)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羊角编钟(西汉)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南朝陈太建七年铜钟,目前学术界公认存世最早的中国梵钟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张掖铜钟(唐)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信乐寺铜钟(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现藏于广西融水民族博物馆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兰州崇庆寺铁钟(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现藏于兰州市五泉山万源阁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河南少林寺铁钟,现藏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内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蔚县铁钟(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蒲牢钮、圆肩、肩部装饰有莲瓣纹一周,造型敦厚稳重,承袭了辽代以来的“盔状”造型特点。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元代铜钟(公元1271-1368年)现藏于福建泉州佛教博物馆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八方莲花小铜钟(元 公元1206-1368年)肩部装饰有莲瓣纹一周,钟体呈筒状,铜质精好。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宝光禅寺铜钟(明景泰 公元1450-1457年)现藏于北京通州区博物馆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龙纹鎏金铜钟(明弘治)顶端圆弧近平,由细凸弦纹分为内外二区,内区饰四朵对称如意云纹,外区饰十六瓣变形莲瓣纹,顶部正中有直径1.5厘米的圆孔。钟身上部由凸弦纹划分为八区,区内浮雕八个云龙图案,区间各饰一朵如意云纹,共八朵。下部有一圈海水波涛纹,口沿均匀地分布着四个大圆饼。口部铸正楷阳文十六字:“大明弘治丁已年十二月吉日坤宁宫施”。现收藏于襄阳市博物馆。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云纹铜钟(明正德八年 公元1513年)钟身各分区内布满浮雕状云纹,中间皆为云纹组成的字。钟月间饰以云纹、飞龙及波涛的浮雕。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张淮铜钟(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蒲牢钮,肩部装饰莲瓣纹一周,莲瓣内铸有“南无阿弥佗佛”大字,共三组。钟体遍铸捐资者姓名,均为明宫太监。钟裙部铸有云龙纹与波浪纹。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弘治道钟(明弘治壬子年  公元1492年)钟钮为交龙蒲牢钮,龙身相互交缠。钟肩饰莲瓣纹二十八朵,莲花瓣内铸二十八星宿名。钟体无分区,铸满文字,环绕钟体呈圆周状排列,内容为《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经》、《太上老君说唱清静经》、《太上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三部道经。钟上部牌位内铸有“大明弘治壬子仲夏吉日制”款。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黄锦铜钟(明嘉靖丙辰年 1556年)蒲牢钮,肩部装饰莲瓣纹一周,钟体满铸捐资铸钟者姓名,根据钟体“玄法威灵、崇德感应”铭文可判断此钟为道钟。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保明寺铜钟(明嘉庆六年公元1572年)蒲牢钮,肩部装饰有莲瓣纹,钟身与钟裙部满铸捐资者姓名,钟体上部牌位内所铸"慈圣皇太后李氏“为万历皇帝生母。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弥勒庵中(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蒲牢钮,钟体自肩部至钟裙以范线自然分区,满铸经文,文字细密齐整,靠近钟裙处铸有纪年款及捐资者姓名。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魏忠贤铜钟(明天启七年  公元1627年)蒲牢钮,肩部铸有莲瓣纹一周,钟体呈桶状,钟裙部外撇。据钟体上部“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虔铸”铭文可知,此钟为明末大宦官魏忠贤卷子铸造。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乾隆铜钟(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肩部饰莲瓣纹一周,钟体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部,铭文字体匀称工整,行列有序,铸工精湛。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万善寺钟(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蒲牢钮,肩部装饰有莲瓣纹一周。钟体铸有一部《佛说阿弥陀佛经》,铭文排列工整,字体隽秀。铭文间铸有祥云、香炉、宝瓶、双鱼、杂宝等吉祥纹饰。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藏文铜钟(清 公元1644-1911年)肩部装饰有莲瓣纹,内铸藏文,钟体与钟裙部均铸有藏文,造型庄严沉稳,铸工较精。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大兴铜钟(清嘉庆十六年 公元1811年)蒲牢钮,肩部装饰有一周莲瓣纹,共十六朵。钟体下半部铭文中铸有捐资者与铸钟厂名称。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秦晋会馆铜钟(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钟钮为简化蒲牢,钟体由锦地纹隔成上下两部分,分列铸有龙、狮、鱼、亭、花卉等纹饰。钟裙部铸有海水波涛纹。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重兴寺铁钟(清光绪二十五年  公元1899年)蒲牢钮,肩部装饰回纹一周,钟体下半部铸有“重兴寺”三字,底口微外撇。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阅古钟林”,展示了古钟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里面不乏有历史上著名的多口大钟。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花卉纹小铜钟(清 公元1644-1911年)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葡萄八卦纹铜钟(清 公元1644-1911年)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乾元山铁钟(清嘉庆元年 公元1796年)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龙神庙铁钟(清乾隆元年 公元1736年)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康熙庚戌铜钟(清康熙九年 公元1670年)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铜钟(清 公元1644-1911年)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海水龙珠错银钟(明 公元1368-1644年)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八卦纹铜钟(明 公元1368-1644年)
大雄宝殿东配殿·大钟寺——北京海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