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江苏镇江

分类: 自然风光 |



太史慈墓:太史慈、字字义,东莱郡黄县人。三国时东吴大将。事母至孝,为人重信义。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骁勇异常,战功卓著。建安十一年卒,享年四十一岁。临终前大呼“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孙权甚悼惜之,遂厚葬于北固山下。此墓清同治九年重现,初为邑人修葺,后屡加修缮,据此规模。


鲁肃墓: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三国时,东吴名臣。具五佐才,与孙权数次唔对,甚相得,故深为敬佩,力主孙刘联盟,北拒曹操,成为赤壁大战获胜的关键性因素,从而形成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势。后官拜横江将军,终年四十六岁。此墓于1993年迁来此址。




中山纪念林:1930年3月2日,江苏省造林运动委员会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五周年组织千余人在省会镇江植树造林,并在中峰建“中山纪念林塔”纪念,后塔主体毁于战火,现存为1985年复建。

龙埂又名甘露岭,为连接北固山前、中、后峰的一条山脊,因其形似巨龙而得名龙埂。古代龙埂两侧皆是茫茫江水,形势极险,前人把它与天台山的石梁媲美,号为天下三险之一。

长廊:传说吴国太相婿时,孙权藏刀斧手于廊中,被国太叱退。廊原在天王殿后,随山侧上,直向峰顶,计二十一间,墙面嵌石刻碑记。现廊于1993年秋复建。

阿倍仲麻吕诗碑:
铁塔向西,有《望月望乡》诗碑,碑上诗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所作。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聪明好学,于717年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县守的率领下从大阪出发来华。晁衡在中国长安进唐太学读书,后考中进士,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谊甚深。唐玄宗对他的才华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为唐王朝秘书监卫财卿、镇南都护等职。753年晁衡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东渡,途中船泊扬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洁,晁衡思绪万千,想到36年未回故乡,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五言诗《望月望乡》,诗中写道:“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晁行汉学造诣很深。他的《望月望乡》诗已收入《全唐诗》,在日本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诗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执笔,中文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所书,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诗碑题写了碑额。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天下第一江山”六个雄浑有力大字刻于廊壁一块长方形条石上,气魄非凡。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来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固山时,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无从寻找。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朱文公祠,为纪念朱熹,里面雕刻建筑很精致。

汉阙又名石阙,是一座仿汉代建筑风格的石碑。碑的正面刻有我国宋代豪放派诗人、民族英雄辛弃疾的著名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957年,毛泽东由南京飞往上海,在镇江上空触景生情,挥笔书写了这首词作。

凝虚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