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2021-08-20 07:34:00)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2021年7月10号通过北京的户外平台,我参加了两天的游长城古堡活动。我们一车将近40人,到河北和山西一带,一共看了9个军事古堡。(本文作者李辛海)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7月10日一早我们就从北京出发,下午来到山西朔州怀仁市,车停在怀仁市新建的九龙壁前面,我们下车顺便看看。怀仁市古称怀仁县、怀仁城,明代为大同镇分守冀北道井坪路所辖的军堡,现在已无当年的古迹可寻,只能看看这些假古董。
怀仁的这座九龙壁被誉为中国第四座琉璃九龙壁,2012年动工,年底初竣,据称由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赵占岭设计制作。这个九龙壁巨大,感觉比大同的九龙壁还大,似乎仿制于大同九龙壁。广场前面地上平铺了一块巨大的石雕龙图,九龙壁前面做了三架汉白玉金水桥,这座九龙壁的北面正对着市政府机关大楼。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怀仁市政府、九龙壁和庞家大院(迁建)的位置图。
怀仁陶瓷窑火,肇于汉、兴辽金、盛明清、经久不衰,史称“唯陶植一枝,独擅北方”。怀仁陶瓷以吴家窑和碗窑最为出名。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怀仁市为什么要搞个这么大的琉璃九龙壁呢?这和大同的九龙壁有关。据《大同府志》(明正德十年张钦纂修)载,大同九龙壁为明朝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王府前的照壁,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比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北海九龙壁长一倍,早364年,比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0)故宫九龙壁长三分之一,早378年,为我国现存最老最大的九龙壁。其所用的琉璃构件均出自怀仁县吴家窑,所以怀仁也要搞一个九龙壁来彰显怀仁市陶瓷琉璃工艺的荣耀。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我们看完九龙壁,顺着清凉湖边往南,来到庞家大院遗址,这里正在开发旅游景点,在庞家大院的东西建了两个牌楼。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庞家大院的大门,两边各有一个石狮子,还各有4个拴马桩,但全是新的,庞家大院和对面的一个大院正在重建,还没完工,没能进去看看。这里不是庞家大院的原址。
庞家大院原址在县城柴氏巷南口,明末清初所建,整个大院布局奇巧,院中有院。县志记载,慈禧西逃曾在此居住过,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于2007年城市改造拆除。现在金沙滩民俗文化村中按原貌重建,建筑面积7115.8平方米,概算投资1600万元。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庞家大院的复原图,可以看到广亮大门可以进车,不是现在重建的高台阶大门。进大门后是两个二进院的精巧的垂花门,参考下图。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网上的庞家大院老照片,两个垂花门相当精美,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经作为电影《香火》的取景地,可惜为了城市改造给拆了。
据说庞氏先辈开始是做小买卖的,善于经营,家业逐渐丰裕起来。传至庞鸢这一代,达到了鼎盛阶段。那时县城的街面上,庞家有二十余处店铺,生意还做到了大同、天津等地,人们戏称其为“庞半街”。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庞家大院大门对面新建的影壁。
关于怀仁县的历史百度上讲了很多,但是明代的资料更可参考。明万历的《怀仁县志·古今文章》中的《重修怀仁县城垣记》(魏经纶,邑人通判) 载:“怀仁县,实秦云中县也。汉则为沙南县,属云中郡。隋大业初,置大利县,属定襄郡。唐属云州,辽始析云中县地为怀仁县。因军民相安,干戈息而百姓宁。取怀想仁人之意,故名。金升为云州,元复为县。历年未改,今因之。但城皆土筑,历世既深,承平益久,倾圮日甚,修葺日踈,乃未边方未靖,专以攻毁城堡为记,……西北为朝廷重镇,宜有备无患,故此地所系亦大矣,而岂可以坐视。……故复州县,修理城垣,欲其高声峻深,足御外侮,诚为生民计也。……”      这里比较简略的讲述了怀仁县的历史,置县时间,得名,以及明万历时重修(万历二年砖包)的原因。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新建的庞家大院大门,没啥意思了。这时外面下了一阵小雨,我们都躲到这里避雨,队友在拍照片。
关于怀仁何时置县的时间,也有另议。郭子直(时任怀仁县典史)在《大明怀仁县新包城碑记》载:“怀仁县,古云中地也。自汉历后魏至隋,或属云州,或属定襄。今名则自唐末始。其隶大同则自明季始,至于邑之有城,莫究厥初。”这里说怀仁县得名于唐末,即五代十国年间(902~979),比百度的“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分云中县,设怀仁县。”要早。这都是学术上的问题,供参考。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2015年8月网友拍的庞家大院大门,可以看到现在的大门是如何“创新”的。
《辽史》<地理志五·西京道>载:“怀仁县。本汉沙南县。元魏葛荣(北魏时期农民起义军首领)乱,县废。隋开皇二年移云内于此。大业二年置大利县,置云州,改属定襄郡。随末隋突厥。李克用败赫连铎,驻兵于此。辽改怀仁。在京南六十里。户三千。”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明代《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关于怀仁城的论述:“本城设自洪武十六年,万历二年砖包,周四里二分,高三丈五尺,原设守备知县各一员,安东中屯卫后所守备所,领见在官军三百七十八员名,马五十一匹,火路墩一十九座。本城当三云之中,黄花岭峙其前,三台岭拥其后,及有镇海峪,足称胜区,地僻民贫,非虏所垂涎。且密迩镇城,大籍翰蔽。乃嘉靖二十三年,虏夹镇城,西下大掠而还。议者谓仍当精简、练厚、蓄积。一则为自卫之计,一则备云中之援,不可以虏情少缓而忽之也。
文中后面讲:怀仁城是三云的中心(指云中、云东、云西,即大同镇及其东西部),前有黄花岭,后有三台岭,足称风景胜地,地僻民贫,不是北虏要抢掠的地方。而且接近大同镇,是故土屏障。嘉靖二十三年俺答从大同两侧扰边,攻扰黄崖口、大水 谷、龙门所。鞑靼小王子又攻扰万全右卫, 毁坏边墙,劫掠蔚州,进犯完县,京师戒严,虏西下大掠而还。作者议论:怀仁城仍然要精兵、苦练、积蓄力量。一方面自卫,一方面以备增援大同镇,不能因为敌情少了就懈怠了。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里就是新建的金沙滩民俗村,周围见了不少仿古建筑,假古董糊弄人。我们在这转了一圈就赶快上车去看永宁寺。
清 · 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 卷四十四载:“怀仁县   府南六十里。东南至应州八十里。唐云中县地。辽析置怀仁县,因阿保机与晋王李克用会东城,取怀想仁人之义而名。《五代史》:梁开平初,晋王克用与契丹阿保机会于云州东城,即此事也。金升为云州。元复为怀仁县,属大同路。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八里。”学者一致认为“阿保机与晋王李克用会东城”,应该是大同的东城,而非作为腹里的怀仁县东城(指西安堡)。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我们下午又来到永宁寺,路上下了一阵急雨,街道上立刻积水湍流,大巴又把我们送到寺庙前面的小广场。
 永宁寺坐落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亲和乡南小寨村,距离怀仁县城东南15里,是怀仁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在村子口老远就看到永宁寺的贴金佛塔。
清光绪《怀仁县新志·寺观》中载:永宁寺初建于元代,历代均有修葺增建,至明清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建筑群。后来,由于战火和政治运动等多方面原因,除了大雄宝殿基础外,其余设施损毁殆尽。现在的永宁寺是1997年重建的,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建筑格局。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这是永宁寺山门,门前左右加了狮子、华表,还有金水桥。山门两边有便门和钟鼓楼。匾额为“永宁禅寺”。
传说初建永宁寺时,工程分成三期,历时三年建成。先建了中佛殿,中佛殿建成后,便有出家和尚住下,后有移民逐渐在附近定居,逐渐形成村落,取名南小寨。于是当地有了“先有中佛殿,后有南小寨。”一说。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山门前面的朔州市文保碑,上书“南小寨永宁寺”,2011年公布,2017年立。
据《永宁寺修复碑志》载:1997年5月永宁寺兴工重建,有28名善男信女捐资修复了中佛殿和观音殿。同年11月9日竣工,重现圣境。1998年9月29日,永宁寺被公布为怀仁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前,永宁寺重建了山门、大雄宝殿。2008年左右,怀仁县公开招商引资,将“永宁寺佛教旅游”列为重点招商项目。项目包括新建琉璃塔(千佛塔)、藏经阁、村口牌楼、乐楼,整修龙王庙,建设基础设施等,投资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2011年,永宁寺入列第一批朔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这是山门里的“哼哈二将”中的哼将,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另一侧是哈将,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怀仁县志》记载:“永宁寺始建于元代,寺院呈长方形,南北长90米,东西宽20米,分上中下三层佛殿。上殿为大雄宝殿,中为药师殿,下为天王殿,每座佛殿两侧都建有偏殿,如伽蓝、达摩师等殿。寺院西侧建有禅房、库房等,各佛殿内共塑有佛像60余尊,错落有序,甚为壮观,墙壁都绘有精美的壁画,三层佛殿保存完整,属县级保护文物。”当时编书时可能西侧跨院还没建,所以只记载了东院的主建筑。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这是山门后的第一进院子,对面是天王殿。
现在的永宁寺,分为东西两个跨院,寺院坐北朝南,呈长方形状,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东跨院有三进院子,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下佛殿、中佛殿、上佛殿沿中轴而上,渐次展开。西跨院为千佛塔、碑林、金水桥、和藏经楼、方丈室等建筑。寺内各种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各佛殿有泥塑佛像60余尊,墙壁有壁画。永宁寺是晋北一座结构严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雄伟壮观的佛教寺院。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这是下殿天王殿。
关于永宁寺还有传说:据传元世祖忽必烈年间,当地发生叛乱,有元帅带兵前来平息,在此扎营。一日午夜,一位哨兵发觉东北方向白光炽燃,中有佛像慈祥端坐,元帅令把此事记录在册,回朝后将此事呈禀皇上忽必烈。次日世祖召文武大臣共议此事,都说古佛显灵,光照十方是吉祥之兆,建议在此建造寺院,塑佛像供养,以求江山永固。世祖听后大悦,拟旨敕建寺院并赐名“永宁寺”。三年完工建成上、中、下三殿三院。上佛殿地基高于中、下二殿二米多,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寺院建成后闻名远近,香火旺盛,各方人士觉得这里是块宝地,纷纷迁来居住,从此取名“南小寨”,有了“先有永宁寺,后有南小寨”之说。起初是曹、郭、卢三大户,到现在有了四十多姓人家,总人口三千多。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天王殿后面的第二进院子。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第二进院子的正殿是药师殿。
自从永守寺建成后,成为蒙古人朝拜五台山必拜的三宝寺院,也成为中间休息的一站。据传蒙人当时朝五台时,多数人是走三步叩拜一头,一直从蒙地拜到五台山,中间在南小寨永宁寺休息用饭。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第三进院子,对面是大雄宝殿,有一个2米多高的月台。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大雄宝殿前2米多高的月台,他们这里前廊柱上的楹联都是金属的,实在看不下去。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大雄宝殿,前廊柱柱头都雕有龙头,檐枋和普拍枋之间饰有五踩斗栱。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大雄宝殿内的三世佛。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大雄宝殿月台下面左右各有一块古碑,左面一块是《重修永宁寺碑记并序》,内文辨识如下:“永宁寺者,古人命名之,旨悠然安静之意也。其寺建落村东南隅,中后两殿俱为如来祇园,一阁二楼悉是神仙之?……     此固为西乡之保障,一村之藩镇也,然沧海桑田,世代不无更变,虽经屡次重修,未必无??之,……光绪戊戌主任持僧觉恩,引携村民五拾余人家捐款修复中佛殿。……”落款“ 大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岁次癸卯孟秋瓜月(农历七月)中浣(中旬)。”但是碑首不是这个碑的,材质雕工都不一致。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月台下右面的古碑为《顶礼十方铭石记》,碑文辨识如下:“……,福有福田、求之由己、无大无小,但天道有往必还。修相传十世久尔,幸各处檀越香火千年何难?三千多众出铺地之砖铺天之石,救大千之眉火,种万载之福田。……刻石书丹著各乡芳名于后。……”后面刻了五个县,二十个村的捐款人,捐款银两有三种,艮(银)×钱、大钱××,小钱××。落款:“大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岁次丙戍季(寒露到立冬)春望   毂旦”。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看完了大雄宝殿,从侧门来到西跨院,远远的就能看到贴金的千佛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分耀眼。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西跨院后面的方丈室,圆门外面有一个影壁门楼,做的挺精巧。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方丈院。
永宁寺还有一碑清乾隆三十一年的《永宁寺壁石遗后记》碑,嵌于寺内僧房前窗墙壁下,碑文由永宁寺住持僧心珠书石,记述当时善男信女为寺院捐俸田亩数和地产明细。由于参观时不知道,所以没有细找。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藏经楼,前面立的碑没细看,估计都是功德碑。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藏经楼使用了斗栱,规格挺高,不过是新建的,史料中没有记载。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这是藏经阁前面的永宁寺千佛塔,据山西文化旅游网载:千佛塔八角十三层,直径8.6米,通高26.8米,为罕见的铁质石材混相结构的佛塔。 佛塔建在约1.5米高的台基上,平台八边形。平台的正南设踏步,北边接一座小巧玲珑的玉带桥,桥下筑有放生池,池内有莲花、游鱼。在平台的外延和玉带桥边及放生池上均设有汉白玉凭栏,望柱柱头上雕有小狮子。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这是网上没有贴金前的千佛塔。
台明的中央置佛塔,一层塔门东西两边其余七个面都为1.5米高的浮雕,雕着项带璎珞饰件、脚踏莲花宝座、一手托莲花盏、一手施与愿印的阿弥陀接引法相。一层上边的十二层为铁铸工艺件拼成,每一层都做出飞檐、护栏及牌匾、门洞式样。十二层共九十六个面的上边都置有金色坐佛,每面铸三排六尊共18尊佛像,共1118尊,塔顶供养从西安迎请回的释迦佛舍利子,总计用铁材600余吨。是朔、同地区唯一仅见的佛塔,于2016年10月3日开光。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千佛塔第一层较为高大,由汉白玉石雕构件筑就。正南设门可进入塔心室,室内也呈八边形,塔室北边有一尊2.7米高的释迦佛石雕立像,法相庄严。环塔室周边棱柱间设仿鎏金菩萨立像八层,棱柱之间的凹面上彩绘菩萨画像。塔室顶部呈平面状,绘有祥云纹饰。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在千佛塔东面的侧廊下还有一块古碑,碑额:双钩阴刻楷体“永宁寺”三字,两边饰有萱草纹。碑面文字拍的不清,无法辨识,基本都是一些人名和捐款数额。有资料说永宁寺一共有三块古碑,前面两块已经说了,那么这一块就应该是光绪年间的《永宁寺修复芳名碑》,由永宁寺主持僧源珏师和住寺僧源烟师,募化僧、绪裕师与徒弟广纪、广经、广系共同带领各村善男信女和各界信士,共200多人损款,进行了一次修复工作。
其实永宁寺一共有四块古碑,其中的清乾隆三十一年的《永宁寺壁石遗后记》碑比较隐蔽,一般不为人知。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这是永宁寺外西侧新建的戏台,老戏台一般应该在永宁寺对面才对。
据说在怀仁飞机场东南部有一块占地30亩的永宁寺和尚坟,坟碑林立,因千年风化有的碑文字迹已漫漶不清,这也是永宁寺千余年的真实考证。资料说怀仁飞机场在怀仁清水河镇和南小寨村之间。
怀仁城(怀仁县)和永宁寺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永宁寺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是网友拍的庙会期间,永宁寺前小广场上的演出。
我们在这里转了一个小时左右就匆匆上车,还要去看所谓的怀仁东城——西安堡。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