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统草原游记之一

标签:
旅游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中国旅游 |
2021年6月11日参加户外平台组织的乌兰布统草原三日游,由于借用了端午节的假日,为了节日期间防止堵车,我们于11日(周五)晚上7点半出发,连夜向坝上赶路。我们是两辆50多人的大轿子车,100多人的队伍,大约12日凌晨1点,入住丰宁大滩镇一个叫沁园春的宾馆。为了凌晨拍日出,简单洗洗,倒头就睡。

我今年71岁了,习惯早睡早起,心里有事,所以4点半准时醒了,没有洗漱,抓起准备好的器材,又多穿了衣服,悄悄出了宾馆。我在晚上到达时就问了服务员,是否可以拍日出,服务员说宾馆后面就是山,所以心里有数,直接往山上跑,因为日出在5点左右。
百度载:大滩镇,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丰宁县西北部,下辖22个行政村。大滩镇因原乡政府驻大滩村而得名,建镇时沿用此名。
看了地图,我们住的地方周围还有几个景点,一是大汗行宫,一是闪电湖和闪电河。以后有机会再来玩玩。

这是乌兰布统景区的大门,公路上装有栏杆,工作人员检查很严格。我们领队办理团体票颇费时间,用了一个多小时,真是繁琐,还好游人不多,要不然汽车得排上几里地。乌兰布统大景区的票价是120元,蛤蟆坝的票价30元,据领队讲有效期三天(因为景区太大,好多景点都相隔挺远),过了三天还要重新买票。70岁以上免票,我又得意了。
我们办好门票,上车开到乌兰布统苏木的镇子上,入住了一个叫四合人家的宾馆,宾馆还为我们举行了下马酒(下车酒)和献哈达。领队特意交代:饮下马酒要用左手接过酒碗,用右手的无名指沾一下酒弹向空中——敬天,再沾一下酒弹向地下——敬地,再沾一下酒抹到自己的额头——敬祖先,最后用双手捧起一口喝下。
百度载:乌兰布统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部,与塞罕坝北麓相连。景区东部和中部丘陵绵延起伏,西北部多沙丘。这里曾是清朝皇家木兰围场之一部
,乌兰布统为蒙语,意思为红色山地,实指大、小红山。
百度载:木兰围场为清代皇家猎苑,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交界处,地处内蒙古草原。辽代时,此处为辽帝避暑狩猎之所,有“千里松林”之称。
关于木兰围场的得名,百度载:“木兰”是满语,意为“哨鹿”,亦即捕鹿,是满族打猎的一种方式,而围场也就是围猎的地方。
木兰围场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秋狝为国君秋季狩猎之称)。据考证,木兰围场创建于康熙第三次北巡时(与流传的康熙二十年建相左),康熙二十二年(1683),为锻炼军队,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敬献牧场”
的名义划定了14000
多平方公里的围猎场,当时这里称为“兴安”,塞罕坝称“兴安大岭”,还没有木兰围场之说,康熙写下八首关于这里的诗《驻跸兴安八首并序》。
木兰围场自康熙二十二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前后一百多年的新建和扩建,木兰围场逐步界定为72个围。这座清代的皇家猎苑的建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皇家猎苑。从清朝前半叶起,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史称“木兰秋狝”。从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
乌兰布统景区还是著名的影视基地,包括《还珠格格》、《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芈月传》、《楚乔传》等古装影视剧,以及成龙主演的《绝地逃亡》等现代影视剧都在这里进行取景拍摄,可见乌兰布统景色的美和多样性,对于影视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是很有吸引力的。
中午我们又从影视基地坐车回到宾馆,领队订了团餐,每人40元,花样挺多,很多菜没吃完,主食随便吃。中午休息了一下,下午坐车先来到了将军泡子,路过了十二座连营的地方和佟国纲墓(衣冠冢),由于上午买门票耽误了时间,路过时就没有停。
关于十二座连营,景区介绍: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出师乌兰布统,平息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军,史称乌兰布统之战。是年六月,康熙皇帝之兄裕亲王福全(时称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经热河上塞罕坝,行至吐力根河处,距敌四十余里,为遵帝命与安北大将军汇合,选择在此安营扎寨,营房分布于吐力根河南北两岸,范围东西60里,南北20里,立营
140座。此是大将军本营计12座,时称十二座连营,置土墙、木栅、壕沟,故至今仍留有遗迹,其余营房均为临时帐篷,今天已看不出什么痕迹了。后称此地为十二连座营。
十二座连营的地方现在已经看不出有什么遗迹了,就是一大长条平坦的草地,如果不是领队讲,谁都不会知道。佟国纲墓就是用石块围起一个不高的圆土堆,我们坐车路过,没有细看。
关于佟国纲墓有这样的介绍:佟国纲为康熙皇帝的舅父,在乌兰布统之战中,率左翼军循河猛攻时,被噶尔丹军的鸟铳击中,血染战袍,殁于阵中。佟国纲的遗体被运回北京隆重安葬,在留守戍边将士的请求下,将其战袍埋在战场附近,作为衣冠冢,供人瞻仰、凭吊。现在在其衣冠冢旁还塑了一尊佟国纲戎装跨马的雕像。
宣传牌上有关于乌兰布统之战的大致内容: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军与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酋长噶尔丹在这里打了一大仗,这是清朝历史上著名战役——乌兰布统之战。
康熙二十九年春,新疆厄鲁特蒙古绰罗斯部酋长噶尔丹,以追击外喀尔喀车臣汗的三部蒙古复仇为名,率3万骑兵(号称10万),自克鲁伦河南侵,六月十四日进抵乌尔扎会河(今中蒙边界)。康熙皇帝一面命安北大将军常宁为右翼军出喜峰口迎之。一面同抚远大将军裕亲王福全(左翼军)出古北口亲征噶尔丹,同时对科尔沁、阿巴嘎、苏尼特等蒙古部落也作了阻击噶尔丹进犯的部署。

将军泡子就是一片比较大的水面,岸边水很浅。这个水泡子的形成,展牌说是康熙炮轰噶尔丹骆驼阵,强烈的震动改变了此地的地理结构,致使地下水涌出,形成了这个水泡子,孰真孰假,各位自忖。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噶尔丹入侵乌珠穆沁,同清右翼军相遇,清军失利,科尔沁蒙古骑兵300余人战死,噶尔丹更加猖獗,乘胜分东西两路,自木石匣西与巴彦查干进入克什克腾旗,直逼乌兰布统峰下,距京师700里,引起清廷极大震惊。康熙于七月二十日到达波罗和屯(今河北隆化)指挥战斗,福全率师10万(实则42000余人)到土尔埂伊扎尔(今红山军马场十二座连营)扎营。清军“凡营盘四十座,连营六十里,阔二十里,首尾联络,屹立如山”。然而清廷调集的蒙古各部助攻部队16000余人尚未到达。康熙命福全对噶尔丹“先与羁縻,待科尔沁诸部兵至”。福全以先礼后兵为由,通知噶尔丹派出使者,进行谈判,拖延时间。
康熙二十九年八月初一日清晨,清军与噶尔丹大战于乌兰布统,清军“设鹿角枪炮,列兵徐进”,巳时发起总攻。噶尔丹“贼骑十万陈山下,依林阻水,缚驼足卧地,背箱垛,蒙以湿毡,环列如栅,号曰:驼城。士卒从栅隙矢发炮,兼施矛戈,以挠我军。”
康熙二十九年八月初一日日中,清军攻到乌兰布统山下,未时交战,噶尔丹以驼阵为屏障,兵在两驼的空隙处发射枪弹,双方炮声震耳欲聋。进击中清右翼军被萨里克河河泥所阻,复撤回原地,内大臣佟国纲(康熙舅父),率左翼军循河而上时,“为贼铳打中,殁于阵,……弟国维分率左翼兵,由山腰卷入,蹙袭之。”噶尔丹由于依山傍水,地势优越,加之驼阵为屏,清军几进而不能下。
清军携有铁心火炮5门,子母炮3门,八旗火器营1000人,汉军火器营400人,藤牌军2400人。先是集中火炮摧毁驼城,马思喀《塞北纪程》中说“驼毙于火,颓且仆,阵断为二。我师乘势,无不以一当十。贼惊溃不支,遂破贼垒,大败之。噶尔丹乘夜遁去,我师乃还营”,天近黄昏,清军不知虚实,恐阴夜路途不熟,未敢轻进,日落收兵。

这里还有骑马的活动,是由骑手带着骑。
康熙二十九年八月初二日,清军又出击追剿,由于传言噶尔丹阵亡,清军没有急于进剿。八月初四日,噶尔丹派出喇嘛假意求和,康熙说:“噶尔丹乃狡诈之人,屡遣人以立誓为词……誓不可信。”复命福全急速进军,然而已晚。噶尔丹已经“自什拉穆楞河(今西拉沐伦河)载木横渡大蹟山,连夜遁云,走刚阿脑儿(今岗更淖尔),所过皆烧荒,以绝追骑。”清魏源《圣武记》卷三载:噶尔丹“拔营由克什克腾部之什拉穆楞河载木横渡,越大碛山宵遁”。此役清军虽胜,而未捉到噶尔丹,回朝后福全受到贬罚,乌兰布统之战只能算是平手。
《清史稿》中载抚远大将军和硕裕亲王福全关于乌兰布统之战的疏报:“七月二十九日,臣等闻厄鲁特屯于乌阑布通,即整列队伍。八月初一日黎明前进,日中见敌,设鹿角枪炮,列兵徐进。未时,临敌,发枪炮击之。至山下,见厄鲁特于林内隔河高岸相拒,横卧骆驼,以为障蔽。自未时交战,至掌灯时,左翼由山腰卷入,大败之,斩杀甚多。右翼进击,为河崖淖泥所阻,回至原处而立。本欲尽灭余贼,但昏夜地险,收兵徐退。其噶尔丹死于乱兵与否,俟后查明另奏外,事关大败贼众,谨以奏闻。”
据史料记载,噶尔丹在逃回科布多途中,正好赶上少有的歉年和瘟疫,到达时,人畜损失了三分之二,也遭到了重创。
时隔六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皇帝在祖宗灵前发誓:“誓不以此虏遗子孙”。尔后以大将军费扬古为主帅,二次亲征噶尔丹。在今蒙古国境内一个叫昭莫多的地方,一战歼灭了噶尔丹的主力。噶尔丹只带少数亲随逃脱,史称昭莫多之战。
康熙三十六年(1697)初,康熙皇帝率大军从归化城出发,直逼噶尔丹老巢。噶尔丹面临强敌压境、众叛亲离、走投无路、最后饮药自尽(也有称病亡)。其女钟察海“率三百余落来降”。直到清朝末年,厄鲁特蒙古族部落与清王朝虽有对抗,但已不能构成威胁。

杨树背位于乌兰布统草原景区内,将军泡子路口下坡,丁字路口往南行驶约3公里即是,这里地处于乌兰布统苏木(蒙语“苏木”为“乡”的意思)元宝山地界。
杨树背的名字得来无考,从老一辈就一直这样叫着,是当地牧民的集中放牧的区域。
这里也是红山军马场的一部分。军马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西南端的乌兰布统古战场核心区,乌兰布统为蒙语,意思是红色的山,实指大、小红山,红山军马场由此而得名。军马场南与河北省赛罕坝机械林场接壤,北与浑善达克沙漠为邻,总面积
41.3 万亩。可以看到军马场与乌拉布统苏木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
红山军马场属北京军区,建于1964年8月,主要担负边防部队军马供应保障任务。后来在红山军马场场部周围,由原来的军马场服务部、随军家属、以及附近的百姓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原来这里没有传统的名称,所以人们就用红山军马场来称呼这里,其实指的是军马场场部所在地。后来这里开发为乌兰布统景区,1991年4月19日,国务院批准为乌兰布统景区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经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乌兰布统旅游开发区,2005年12月又将原乌兰布统乡(元宝山牧场)整体并入开发区。201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乌兰布统苏木(乡)。现在的正式名称是乌兰布统旅游开发区,区内景点众多,风景如画,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恍若人间仙境!
1991年,这里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属世界遗产单位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的一个分景区。2002年,红山军马场先后被全国绿化委、国家林业局和全军环绿委确定为“全国草原生态保护示范教育基地”和“全军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教育基地”。
杨树背跑马场下面有一条小溪,由于常年的冲刷,已经深深的嵌入草原下面。我下到河床上,迎着乌云拍了一张接片,有点俄罗斯味道。
我们领队开始招呼大家赶快上车,回去晚饭后还有篝火表演,我们的队员从山坡上下来。
我们大约在下午5点多上车回到乌兰布统苏木的镇子里,到达宾馆刚下车就开始下雨了,很快就是一阵子急雨,真是庆幸没在景区淋着。
本节到此,下节接续。
前一篇:迈拉(Myra)古剧场和岩墓
后一篇:乌兰布统草原游记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