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2021-03-03 15:13:33)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长城游记
2021年2月27日,参加户外平台组织的爬长城活动,是由密云鹿皮关到黄峪口一段,具体地名也就是今天的大关桥东岸到黄峪口村。我们一车30多人早晨9点多就到了大关桥桥头,由于目前是防火期,所以一下车就匆忙上山。(本文作者李辛海)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这是我们下车上山的地方,画面左手就是大关桥,公路是在东岸,右手红箭头是上山的台阶,以前曾经开辟过旅游路线,正对面红圈中有一块石碑,上刻“鹿皮关长城”五个大字,由于怕被防火的发现,匆忙上山,所以没有拍上。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网友拍的鹿皮关长城的石碑。
鹿皮关历史上称石塘岭关,《四镇三关志》对关口有这样的记载:“石塘岭关(今鹿皮关),永乐年建正关,河口宽漫,通众骑,极冲。迤东石门墩大河口,夏秋雨水阻马,打虎安、老鸭岭三墩空,通单骑,余通步,缓。”文章中的“河口宽漫,通众骑,极冲。”就指的是这里。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最近拍的的石塘岭关(今鹿皮关),就在大关桥的位置,由于近年来南水北调,密云水库的水大了,把原来的河道淹了不少。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网友以前拍的石塘岭关,当时水流很少,可以看出“河口宽漫,通众骑,极冲。”的现象。网友在上面绘制了想象的鹿皮关复原图,可以借鉴一下,总比空想好些。图中大桥右侧有红虚线,那应该是潜在城墙的走向,上面红三角处的敌楼,就是我们走过的1号楼。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密云长城的分布图,我们今天行走长城的位置,在图中左面的黑圈中那一节。
据载:鹿皮关长城初建于北齐,明万历年间重修,关口为明永乐年建(《四镇三关志》),水关关口位于白河岸边的大关桥下,是明代时京师北部长城的重要关口(亦是著名水关长城之一)。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长城网上的长城具体走向图(上北下南),下面的红点是鹿皮关,也是我们今天的起点。最上面的红点是黄峪口,我们今天的终点,但是出现了强队和弱队,再加上冬季天短,防止天黑下山,所以弱队从黑三角处离开长城,下撤到鲇鱼沟村,少走了一截。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我们顺着台阶路走到了景点的封闭处,这里用钢筋和铁丝网拦住了,一面靠山体,一面延伸到下面的陡坡,我们小心拉着钢筋下到陡坡处,再反身回到原来的水泥路,继续前进。
网上关于鹿皮关的名字,来源于两种传说,一说白河两岸悬崖峭壁山色斑驳,好似鹿皮斑纹而故名。另一说是居高临下观看峡谷中有大石如花鹿安卧,故名鹿皮关。但是据古籍载第二种说法不实。《长安客话》(明万历版)载:“原石塘岭之隂,有崖俨若鸟形,绿羽红喙,旧呼鹦鹉崖。”注意这里是石塘岭,记住为什么叫鹦鹉崖。再看《密云县志》(民国三年版)载:“石塘岭,县西北五十里,至鹿皮关五里,左襟白河,负城夹堡,为西北冲要地,有鹦鹉岩、鹿皮岩。”由此看来,鹿皮岩应是山色斑驳如鹿皮而得名。(以上文献资料由网友虫子和老萧提供)。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往前不远,路边就能看到我们行程中第一座敌楼的残墩,也算是镇关楼了。为了方便记录,姑且叫它1号楼,长城网上是密云552号敌台。
石塘岭关何时又称鹿皮关,尚无明确时段,应该是历史演变。明万历年间还只称有鹦鹉岩,无鹿皮岩,民国三年已称鹿皮关了,估计在清代民间已更名。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在走到一处施工的临时房子那,前队返回了,走错了。于是告别水泥路,折向下面的山沟里,从图中的小路上山。
据《四镇三关志》<形胜·乘障>载:“石塘路,关寨二十三。……石塘岭下,……边城九十二里,嘉靖三十年建,隆庆元年修。附墙台三座,空心敌台五十九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这里讲了石塘岭关所辖的长城九十二里,附墙台三座,空心敌台五十九座,也讲了它们的修建时间。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来到山顶,回看刚才的1号楼,下面是大关桥,也是鹿皮关遗址的地方,敌楼建在关口一侧的山坡上。
据景区介绍:这里的明长城是在距今1500年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加修利用的,从很多段的碎石墙体来看,有这种可能。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大关桥的西侧,红圈处是鹿皮关西侧的镇关楼。
关于石塘岭这里的历史战事,记载不多。《读史方舆纪要》载:“万历中,朵颜犯石塘岭,攻白马关及高家堡,官军御却之。关(白马关)北七十里有汤河,又北百里为满套儿,极冲也。自汤河上梢正南行,顺白河至石塘岭,可二百里。山恶水深,称为天险。”这里讲了石塘岭一带为“山恶水深,称为天险”,其重要意义在此。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我们爬到山脊就上了城墙,这里的城墙都是毛石垒砌,没有白灰勾缝,十分残破。前面有个山头,旁边就能看到第2号敌楼了。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靠近山头的地方,有一串五、六十公分高的战台,加上荆棘丛生,很不好走。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到了山头要上一小段陡崖。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2号敌楼(密云551号敌台)近在眼前,有人称其为镇关楼,其实离关口挺远,3*3眼的规格,保存尚好。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在楼门前面有原装砖砌的台阶,十分难得,居然没有被老乡拆去盖房。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纵向三条拱廊式结构,和云蒙山一带敌楼的结构一样。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在一个柱墩处有登顶的蹬道。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蹬道出口,楼顶平平的,铺房和雉堞的痕迹都没有了,尚有一个吐水嘴还在。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俯瞰前面的路程,几乎没有完好的敌楼。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3号敌台(密云550号敌台)的残墩。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门券石散落在前面。从这个残基的条石看,加工粗略,不像是建敌楼的楼基,而是像敌台的台基,门券石不是楼门的,而是墙门的。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台面上还有个带孔石墩,很可能是插狗脚木的石墩。
明·茅元仪著《武备志·狗脚木》载:“狗脚木,植二柱於女墙内,相去五尺,准墙为高下,柱上施横钩挂,以悬竹笆之属,防敌之矢石。”大意是,狗脚木的样子是,在雉堞(也称女墙、垛口、垛墙等等)内立两根柱子,相隔五尺,柱顶有钩子,用来悬挂竹笆之类的东西,防止敌人的箭石攻击。要立两个柱子,就要有配重的石墩为柱础,否则柱子立不住,这种带孔的石墩,估计就是立狗脚木用的。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里还有个奇怪的“L”形带圆孔的立石,不知何用,在后面的残台中也有发现。也许是一种武器的支架或基座。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红圈里是“L”形立石在残址上的位置,从这里看,这块立石只能是在敌台的台面上。这里不会有敌楼,也没有楼砖的痕迹。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过了3号台的前面,城墙被断开一个豁口,有施工的缆车架。上面又有两座残台基。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今年我71了,队友给我拍了一张,在此留念。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4号敌台(密云549号敌台),可以看到这里也是敌台,台基条石加工粗略,而且上面没有砖楼的痕迹。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敌楼的一侧有碎石垒的墙圈,不知是老的(铺房),还是新的(羊圈)。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两个敌台之间城墙上,又是这种高台,爬起来挺费事。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回望走过的长城。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5号敌台(密云548号敌台),又发现这种“L”形石构件。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前去的道路,上面的山尖上有烽燧。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上山顶前,又是这种高战台,在这些比较重要的地段,都有这样的防御措施。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到上面是一段攀岩,比较陡峭。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山顶上的一座残台,我觉得像是烽燧残堆,因为没有白灰勾缝,但是不高,长城网标注是密云547号敌台,可以看到一角是方形的,周围有碎石墙环绕。就算是6号敌台吧。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在山顶远眺前去的道路,远处山边崖壁上有座保存完好的敌楼。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从山顶下来是段陡降,一段弧形的城墙建在悬崖边上,前面有两座残台。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队友一脚踩在墙边上给人拍照,下面可是深不见底,真悬。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远处的队友坐在一块悬空的石头上摆Pose,不怕死。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前面是7号敌台(密云546号敌台)。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在敌台上又发现这种带圆孔的“L”形立石。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前面是8号敌台(密云545号敌台),两个台子距离挺近。长城网上记载这里还有一座敌台(544),但是没发现。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9号敌楼(密云543号敌台),俗称羊粪楼,楼体保存较好,3*3眼的规格,由于楼口太高,没进去看。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这个敌楼正在维修中,旁边已经清理了碎砖乱瓦,用防尘网布盖着。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楼下有碑座一个,加工比较考究,还刻出一道腰线。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注意楼门下面墙体上一大块发白的印迹,以前有台阶,为了防止进入,给拆了。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过了9号楼继续往前翻山头,山顶上又有一台。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攀爬过程中,发现崖壁的坑窝处有碎石垒的墙(红圈中),这种崖壁处居然也要做防御,真是吹毛求疵。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山顶上的10号台(密云542号敌台),说是烽燧吧,太矮,说是战台吧,碎石垒的,无语。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下山又是陡崖,队友弯着腰在考察下法。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崖壁上的行走,走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不能乱看。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回看下山的陡崖,山背阴的残雪还依稀可见。大约是在这个山包上有个女队员走丢了,急的副领队又返回去找,腿都抽筋了,总算找到了。野山上就是容易走丢,转个方向就喊不到人了。现在是冬季,没有树叶,还好找,夏天树叶一档,再没对讲机,那可真悬了。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里又有两残墩,一个应该是烽燧(右面红圈),一个是敌台(左面红圈)。但是长城网只记录了敌台,没记录烽燧。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烽燧的残堆,长城网标注密云541号敌台,十分巨大,挺高,建在一块岩石上。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烽燧后面的11号敌台(密云540号敌台),上边有砖砌的雉堞残迹,和烽燧离的挺近。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我们沿着崖壁的边上又往前走,前面是腰线楼。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这是12号敌楼(密云539号敌台),墙友俗称腰线楼,敌楼四面箭窗下面有一圈石条,就像腰线一样。这也是3*3眼的规格,里面有塌毁。为了节省体力,没有爬上去看。
鹿皮关、黄峪口长城(上)
回看腰线楼,有几个队友在楼顶上煮方便面,下面是白河。我没敢多停留,笨鸟先飞,抓紧往前赶。
本节到此,下节接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